分享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风临酒把2 2021-03-29

1949年秋,正值解放战争的决战时期,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济南激战正酣之时,中央军委收到来自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的急电。粟裕在电报中称,济南之战即将结束,建议趁热打铁立即攻打两淮区域,不给敌军任何喘息机会,将极大增加我军胜算。

中央军委接到电报后,经过商议,同意了粟裕的意见,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明确由两军配合协同进行淮海战役。并命粟裕带领济南战役的参战部队,趁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行休息调整,其余部队立即开赴两淮地区,准备作战。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在确定了淮海战役的开战时间和具体作战计划后,还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两大野战军共同参与作战,总指挥应该由谁来担任?

一支部队的总指挥,不但是队伍的统帅,更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无论队伍的武器多么先进,士兵的作战能力多么强大,如果没有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也将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按照惯例,如果多个部队联合作战,总指挥有两种确认方式。一是指挥部队数量多或所指挥的部队为主力部队的统帅,二是发起战役的部队统帅。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当时的中原野战军的总司令为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还有刚刚兼任副司令的陈毅,下辖六个纵队的兵力。而粟裕为华东野战军的代理司令,共统帅指挥十六个纵队。并且淮海战役也是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发起的,按常理,总指挥毫无疑问必将是粟裕。

出人预料的是,粟裕却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总指挥由陈毅和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再次支持了粟裕的建议。粟裕为何放弃了自己的指挥权,而推荐陈毅和邓小平呢?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第一着眼于大局考虑。

粟裕第一次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淮海战役时,作战计划是先攻占淮南淮北地区,然后进攻连云港。毛泽东主席在明确作战计划时提出,应先歼灭驻扎于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而后进攻两淮地区,最后攻占连云港、海州区域。

这样一来,淮海战役的战场就由原计划的安徽一带,扩大到了江苏地区,作战规模将大大增加。这就不是一个华东野战军所能应付的,必须有中原野战军的协同作战。并且能同中原野战军联合起来,痛痛快快打几次大型战役,和国民党决一死战,也是粟裕多年以来的夙愿。

因此,当中央军委同意他的战役计划时,粟裕非常高兴。同时,出于一种高风亮节,同时也是为了大局考虑,粟裕认为他不适合去领导中原野战军,因此建议陈毅和邓小平出任总指挥。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淮海战役中运送物资的队伍

第二,总结过往经验教训,做出的战略部署。

当年豫东战役时,同样是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抗敌。战役前半阶段,华东野战军负责首攻突围,中原野战军断后钳制敌军增援部队,两军默契配合,顺利攻入主城,并歼灭国民党军整整两个师的兵力。

但是后半阶段,随着国民党增援部队的跟进,负责断后的中原野战军能否及时阻断敌军增援力量,为前方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是关系到整个战役胜负的命脉。

而此时的两大野战军,没能形成统一的作战指挥,仍由中共中央军委传达命令分别指挥。这样一来间接传达命令,就显现出沟通不及时,不能第一时间掌握敌情的弊端。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豫东战役解放军行军途中

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将是致命的。因为对敌情掌握不明确,为了稳妥起见,粟裕只能无奈放弃更进一步的歼敌计划,抱憾草草结束了战役,错过了更大的胜利机会。

总结豫东战役的经验教训,粟裕在计划淮海战役时,就决定一定要集中联合作战部队的指挥权,才能保证所有战略部署的协同一致。而这次作战的规模将更大,战役也必将更加激烈。为了做到万全准备,粟裕在战役的计划方案中就提出了统一指挥的建议,将可能存在的弊端消除在战场之外。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对于这个指挥权的问题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当时粟裕的电报里为什么只建议了陈毅和邓小平担任总指挥,却唯独没有提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中原野战军的司令员刘伯承呢?

并不是粟裕忘记了,也不是有意忽略。而是当时提出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时,为了保存部队的战斗力,粟裕率领刚刚攻下济南城的华东野战军进行短暂休整。中原野战军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陈毅和邓小平率领,首先攻入郑州、开封,先行开路,扫清障碍。另一路由刘伯承率领进入豫西地区,一方面钳制住国民党军的后援部队,另一方面制造中原野战军仍在豫西的假象,为先行部队进入淮海地区争取足够的时间。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淮海战役

当时的刘伯承已经带领部队进入豫西地区,因此并没有出现在粟裕交给中央军委的建议电报里。而完成前期作战任务的刘伯承,后期也率部赶上主力部队,加入到了淮海战役之中。

事实证明粟裕的确是一名深谋远略的军事天才,淮海战役经过两个月有余的艰苦奋战,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出动兵力约六十万人,歼灭敌军五十余万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淮海战役,粟裕放弃指挥权,推荐陈、邓来指挥,为何没提刘伯承?

我军付出了伤亡十余万兵力的代价,将国民党军在南部的主力部队歼灭殆尽,大大消耗了敌军的力量,两淮地区除一个城市以外,全部得以解放。

淮海战役是在我军并不具备先天优势的情况下,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拼死决战,最终取得的伟大胜利,无不体现了我军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和团结一致协同作战的凝聚力,堪称人类战争史上又一个值得研究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