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hzgscrs 2021-03-29

笔者1989年12月在北京国防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亲聆了著名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方药中的一堂演讲,感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比喻精彩,受益匪浅。今将记录稿整理出来公之同道。  

1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的机理。中医关于病机的阐述很多,但比较突出并能示人以规矩者,首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历代医家对病机十九条多是注释文字,而对实质探讨的并不多。这是一个十分必要加以深入讨论的问题,个人认为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可分六个方面:

其一,强调了分析病机在临床诊治上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提高疗效上的关键作用。辨证论治绝对不是对症治疗,经云:“知标与本,用之不殆,…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引文见《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同)要谨守病机,务识其义。

其二,如何分析病机,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问题,先“定位”,亦即首先确定患者病变所在部位,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等即是例子。

其三,强调了“定性”问题,亦即进一步确定其证候性质,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等即是例子,强调定位与定性要密切结合起来。

其四,明确提出了相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有不同的病机;反之,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有相同的病机。前者如“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热瞀瘛,皆属于热”,虽然同为抽搐痉挛,却有属风属湿等不同;后者如“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说明吐泻、腹胀、转筋等临床表现虽不同,但在症候性质上却同属热象。

其五,强调了药物归经理论的作用,要按经络选药,泛泛用药不会有效。

其六,提出了治疗原则问题,强调了“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必先五胜”,要找出原发病继发病;处理好正邪关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甚者夺之”。总之,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

根据病机十九条精神,

把辨证论治分为五个步骤进行

(1)定位。如何定位,有五个方法:

  • ①根据症状出现的部位定位。如头痛,两额痛属胃。巅顶痛属肝。枕后痛属肾。

  • ②根据脏腑功能特点定位。如肝主疏泄、藏血、主筋、易动,凡属上述功能失调者,如胁肋胀满、出血、运动障碍等,均可定位在肝。

  • ③根据体征特点定位,如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声为笑,在液为汗,因此凡属上述体征如面赤、舌短、精神反常以笑为主、自汗等,均可定位在心。曾治一精神病患者,嗜笑,前医用温胆汤不效,我用天王补心丹两周后好转,原因是心在声为笑,该患嗜笑,提示病位在心,故用养心安神的天王补心丹取效。

  • ④根据病因定位,尤其发病诱因为情志因素时更要注意。曾治疗一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眼睑下垂,吞咽不利,四诊合参,定位在脾,用补中益气汤治愈。另有病人亦患此症,照我方自服不效。询之,发病前曾因调工薪而生气,是肝先病而脾后病,合用逍遥散3周治愈。

  • ⑤根据发病时间定位。各个季节均有相应脏腑易于发病,如长夏发病,多定位于脾。一日当中12个时辰各司一个脏器,如子时属胆,寅时属肺等。

(2)定 性。

传统有八纲、六经、卫气营血等定性方法,我归纳出14字定性纲领: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临床运用似乎更具体,更明确。

(3)必先五胜。

所谓“必先五胜”,即要在错综复杂的各种临床表现中确定哪一个脏腑定位、哪一步疾病定性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其一,重视原发病,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比如旁边那间屋子水龙头发了水,冲到我们这个教室,你怎么办?如果光淘教室里的水,恐怕不行,随淘随涨。只有把旁边的水龙头关住了,这水才能治住。这水龙头就是原发病,淹进教室的水是继发病,前者是本,后者是标。

其二,辨识标本,分清真假寒热。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要总体分析,不被假象所迷惑。曾治一高烧42℃的病人,口中须含冰,清热药、消炎药都无效,我诊为真寒假热,用红参20g,附子20g,煎成200毫升冷服,一剂而安。必先五胜这一步是辨证论治中极其重要的一步,要求复杂,却必须弄清。

(4)治病求本。

要求有三点:

  • 首先,治原发病。

  • 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治本的基础上治标,不如此,想治标也未必治得动。

  • 再次,识分寸。用药要适可而止,“效不更方”要分析看,病情变化了,效也要更方。“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5)治未病。

五脏相关,一脏有病,必然涉及到其它脏器。“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治本脏无效,可借助治疗它脏达到治疗本脏目的。比如你找某个部门办事,但它顶着不办,没法解决。你可以想法找它的上级告它,让上级来管它;还可以找下边的群众鼓动一番,让他们反过来帮你说话,这样“三管齐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以肝为例,肝所胜者为脾,所不胜者为肺,凡属肝病,除了考虑肝本脏外,还必须首先考虑肺和脾的问题,特别是治肝不能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更要考虑这一点。如曾治一高血压病人,血压200/140mmHg,多方治疗不效,后来在平肝方中加用补中益气汤,血压就降下来了,这就是补肺制肝法。一般来说,治病用到第4步就可以了,特殊情况就要用到第5步。

3

体 会

在当代名医中,方老是笔者特别仰慕的中医大家,其理论之精深,治病之老到,均令人钦佩不已。尤其他在规范辨证论治方面提出的“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五步法”在统一辨证论治步骤方面所作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该方法使人在临证时有所遵循,思路明晰,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逼病机本质,可收辨证准确、施治得当之功。尤其面临症状多端、病机复杂之病时,此法更显层层剥丝、化繁为简的优越性。

笔者自掌握“五步法”以来,治疗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提高,颇感得心应手。应该强调的是,运用“五步法”,有两步是关键请引起注意:一是“必先五胜”,方老强调在错综复杂的证候中,一定要分清哪个脏腑、哪种病机在起主导作用,特别要弄清原发病、继发病,治病求本就是要治原发病。如方老曾治一患,恶心呕吐,泄泻乏力,一派脾虚表现。前医用了很多补脾止呕药不效。方老详询病史,发现其症始发于小便不利,继发为恶心呕吐等症,原发病位在肾,用补肾利尿剂治肾而呕吐恶心自止。二是“治未病”,在治疗已病脏腑不效时,要善于治疗未病的“所胜脏”与“所不胜脏”,常可取得佳效。方老所举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高血压收效,意在补肺以制肝,就是突出例子。此外,方老的两个比喻十分精彩,深入而浅出,给人启迪。

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全面、创新性、开拓性的学术贡献。我们怀着对方药中学术的崇敬和研究传承的责任感,对其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了全方位、多途径、持续性的研究与传承。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方药中先生是一位对中医基础理论做出创新研究的中医理论家。

中医气化学说研究:

中医气化学说是论述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与生命活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应关系的理论。由于广泛涉及天文、气象、地理、物候、历法、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加以文字古奥、简约,历来被视为中医的“天书”,甚至被弃为“糟粕”,长期处于尘封之中。而方药中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给部办“西学中”班讲授“五运六气”。80年代,又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历时4年著成《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一书(与许家松合著)。

其研究特点有三:

其一,对经典著作采取了全新的诠释方法。做到逐句讲解、逐段述评、逐篇小结,联系临床应用。经七位著名中医学家鉴定为“唐代王冰补注'运气七篇’以来第一个全文讲解本”。

其二,发掘其理论实质与科学价值。

指出:“运气七篇”的核心是揭示了自然气候本身存在着一种自稳调节机制,通过“胜复”、“郁发”等不断进行自稳自调。

人与自然相通相应。人体本身也相应存在着这种自稳调节机制。人与自然服从同一规律。中医学正是从人体自调与失调来审视健康与疾病,从启动、扶助、激发、调控和恢复人体自调作为诊治疾病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才是气化学说的理论核心、精华所在和科学价值。这项研究突破了以“五运六气运算格局”以及现代验证作为研究中心的途径与方法。

其三:重新评价气化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提出中医学正是从“气化”的角度,来认识生命过程、疾病病因、病机,并提出一系列诊治法则、方药理论、养生大法等,其丰富内涵,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特色。这项研究获1989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全面表述与框架构建

方药中一贯主张,中医学有其固有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临床体系是中医学的两大学术支柱。在50年代写成的专著《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的基础之上,1983年发表论文《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产生的物质基础》(与许家松合著),从八个方面对这一体系作了全面论述与框架构建。这是首次从系统的角度、从医学理论体系必备的构成要素、从中医学固有的丰富内涵三个方面对中医理论体系内涵所作的一次全面、系统、更加完善的表述与框架构建。方药中认为,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应遵循中医学固有的理论体系。

临床诊治研究

方药中先生是一位创新辨证论治模式、制肝肾病系列方的名医。

创辨证论治新模式:

1979年,方药中出版《辨证论治七讲》一书。他在研究总结《内经》病机理论、吸纳历代辨证论治体系诸要素的基础上,对辨证论治的概念、内容、步骤和方法等作了全面系统论述,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新设计和新模式——“辨证论治五步法”。

辨证论治五步法的五步是:

  • 第一步按脏腑经络辨“病位”;

  • 第二步以阴阳、表里、虚实、气血、风、热(火)、湿、燥、寒、毒辨“病性”;

  • 第三步以“必先五胜”辨“病本”,即在定位、定性的基础上,辨析标本先后,找出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要病理变化,完成“辨证”,提出中医诊断;

  • 第四步治病求本,即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疗法、方、药;

  • 第五步治未病,即根据五脏相关理论,分析病势与转归,通过调控密切相关的未病脏腑,协助治疗已病脏腑,以提高疗效。

“五步”贯古今辨证精华于一体,融外感内伤于一系,为辨证论治的发展与规范提出了创新模式。《辨证论治七讲》是中医学术界深入研究辨证论治、提出创新模式的第一部专著,在国内外几十年畅销不衰。

制肝肾系列方,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

20世纪60年代,方药中创制肝硬化腹水名方“苍牛防己汤”,在当时西苑医院病房验证住院病例22例,其中21例腹水消退。该方屡用屡效,疗效可靠。

70年代,方药中创“参芪地黄汤”等肾病系列方,诊治了大量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患者。1986年国家实行第七个五年计划,史无前例地把“名老中医经验研究”列入了“七五重点科技项目”。全国6名名老中医入选。方药中作为北京入选者,以“著名中医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经验研究”列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特点有三:

其一,系统总结了方药中对慢性肾衰的理论认识和诊治规律,而没有停留在一方一药和个案整理的层面上。

其二,制肾病系列方,通过107例住院患者验证,总有效率为75.56%,显效率为47.98%,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其三,拟定了“慢性肾衰诊治常规”,以此探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新模式,突破了通行的“辨证分型”模式。该课题通过了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两级验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参加了“国家'七五’科技成果展览”。

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位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大师。

方药中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医教育家,这与他的教育背景有密切关系。他幼年诵经习儒,深受我国传统儒学教育的影响。学医以来,既接受了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教育,又接受过正规的西医院校教育。特别是几十年教书育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而使他在教育思想方面能够兼纳中西,并推陈出新。在中医研究生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创新性实践,成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奠基者、开拓者和一代宗师。

1978年,中医史无前例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从此开始以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岳美中、方药中创建了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并由方药中长期主持工作。中医研究生教育在无史可鉴、无章可循的情况下,开始了创业奠基工作。

方药中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不拘一格、宽严结合、学历与实践并重来选拔人才。

面对中医乏人、乏术的危急局面,方药中吸取了“有教无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提出广开生源、严格考试、学历与实践并重的招生原则。一方面把在十年浩劫中失去深造机会的十余届中医院校优秀毕业生作为主要生源,一方面以“同等学历”为传统“师带徒”、自学成才、西学中和多学科的优秀人才开启了大门,但是都必须具备三年以上中医临床实践。在通过了三轮严格考试筛选之后,从1168名考生中录取了50名首届研究生。事实证明,这些不同学历和经历的学子们各有所长,但都具备扎实的中医基本功,临床能力和中华文化的功底。他们在研究生班的熔炉里,各自得到了深造和修炼,都已成为了中医的栋梁之才。

创新设计课程体系。

中医研究生学什么?没有统编教材,方药中从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选取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四部代表性著作为研读的主干课程。考虑到中医学术流派纷呈的特点,开设了《各家学说研究》;考虑到需要吸收新知,与时俱进,又开设了《专题系列讲座》,共同组成了中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33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了这一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提出“自学为主、提要钩玄”全新教学方法。

研究生教育不适于沿用高等院校课堂讲授统编教材的方法。为此,方药中提出了“自学为主、提要钩玄”的全新教学方法。即由任课教师制订自学进度,主讲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提要、钩玄、答疑,并请这方面造诣最高的名家作专题报告和导读。中医界的近百名一流专家、教授都为我们做过极为精彩的钩玄和导读。以“病机十九条”为例,方药中没有沿袭通行的在“十九条”内容上大做铺陈和补充的方法,而是单刀直入地指出:“病机十九条”的精神实质是什么?那就是提出了中医分析病机的要点、步骤和方法,即以脏腑经络对疾病“定位”;以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的特点对疾病“定性”,以“必先五胜”分析标本先后,求“病本”。“病机十九条”形成了中医分析病机的基本模式。真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提出以通才为主的培养模式。

方药中根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中医学整体观的特点,认为高级人才的培养主要还要以“通才”为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懂理论、会看病,能讲会写。”也就是要掌握中医理论,要有临床能力,要能够传播中医。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培养出的研究生,基础扎实,应变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工作,具有发展潜力。

开设百家讲坛,倡导广纳百川、学术争鸣

他主张不搞一言堂。为了打造开放、争鸣、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简陋的办学条件下,凭借自己的学术声望和广纳百川的学术胸怀,他先后遍请百名具有真才实学的一流名家来院讲学,大大开拓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思路。高水平的专家教学,高质量的学生,广纳百川的学术氛围,使小小研究生班赢得了“中医之黄埔”、“岐黄之杏坛”的美誉,成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一面旗帜,并被授予了当时唯一一个“中医基础理论”博士授予点。方药中成为唯一一位“中医基础理论”博士生指导教师。

方药中在执教的近40年中更是一名优秀教师,对经典著作随时可登台讲授。讲授经典时,多是背诵,无需查看原文。由于对中医理论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因此总能把深奥的经文讲得深入浅出,并善于比喻,易用难忘。他有很深的古典文学功底。讲“二十八宿”,就背诵起苏轼的《前赤壁赋》。讲四时之气中的秋气,就背诵起欧阳修的《秋声赋》,把秋气那种雾露清凉、凋零肃杀的气候、物候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来。

他对中医感情至深,讲课时很自然地流露出对中医的笃厚情感。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无不为他那深邃的说理,弘道启新的智慧与胆识,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滔滔江河般的气势所折服和感动。这种医文并茂、情理融合的大师讲课风采,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力主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并重

鉴于中医科研工作中忽略传统方法问题,20世纪80年代,方药中发表了《论中医研究工作中的传统方法研究问题》一文,指出千百年来,中医的理论与经验都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的。中医学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把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以“外候”(气候、物候、病候)为依据,以辨证论治为方法,认真收集、观察、分析、总结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变化规律和防治规律。这种传统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应与现代方法并举并重。他身体力行,在承担的“七五”攻关课题中,就主要运用了传统科研方法。

忠诚捍卫中医事业

一位赤胆忠心、坚定无畏的中医卫士。刚正不屈、坚定无畏地捍卫中医事业,贯穿于方药中的一生。

1944年,方老在《中国医药月刊》上发表了题为《目前中医界的一个最大的危机——所谓的中医科学化》一文,为维护中华文化、中医学发出了第一声呐喊。这铿锵有力的呼声,至今仍不失为一声长鸣的警钟。

1955年,针对当时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争论,他发表了《我对“上工治未病”的认识》一文,有力地批驳了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否定和歪曲。

十年动乱期间,“批林批孔批五行”的乌云扑面袭来。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方药中甘冒政治风险,奋笔疾书,发表了《评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医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文。文中尖锐地指出:“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学术争论”,“这是向中医学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临床经验的进攻,企图以达到废医存药的罪恶目的。”横眉怒对,正气浩然,犀利文笔,掷地有声。文章发表后,中医同道们为方药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卫道而感佩,著名中医魏龙骧,手书了“中流砥柱”四个大字赠给方药中。

综上所述,在现代中医学史上,作为一位有创见的中医理论家,一位对辨证论治做出创新发展模式和长于肝肾病的一代名医,一位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一代大师,一位为捍卫中医大业不屈奋战的坚定卫士,他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方药中。

肝胆病十二治法解

1、 疏肝治法:

定义:是以增强肝的疏泄作用,使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现的气滞、血瘀现象,能够因此得到治疗,曰,疏肝一般常用的“理气”“活血”“解郁”等治法,均属疏肝范围。

适应症:具有肝胆病病征,而且有下列条件者,一般均可以疏肝治法治疗。

(1)初病新病,发病较急,有明显郁怒诱因;

(2)症状迁延,时作时止,目前正值发作时期;

(3)以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如巅顶及两颞侧头胀痛,胁肋胀痛,少腹胀痛,睾丸胀痛等,或其他肝胆病临床表现而同时合并有胀满疼痛。

运用经验:

以肝疏泻作用失职,并非由于肝气本虚,而系由于一时性障碍者为最好;如系由于肝气本虚,而疏泻失职者原则上应治本,疏肝只能作治标。如疏肝法运用得当,常收效甚快,往往一剂知,二剂已。如三剂无效,即应考虑运用当否问题;单纯运用疏肝法,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

方剂举例: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疏肝丸等。

常用药如:当归、芍药、郁金、川楝子、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等。

2、清肝治法

定义:清指清除热象,清肝即清除肝的热象,是用清凉药治疗的一种方法。

适应证:肝胆热证,一般可用清肝法治疗,其适应症:

(1)初病新病,发病较急,或慢性情况,而当前系属急性发作者;

(2)典型肝热症,尤以头面部症状如眩晕、目烂赤等为主者;

(3)有热象而非太盛,或患者热象虽盛而体虚不宜用重剂者。

运用经验:

运用清肝法,一般以肝热系由于阴虚所致,者为好,一般用养阴血药物与清肝药物同用,滋水清肝饮即其方剂;单纯清肝法,运用得当,亦收效较速,如三至六剂无效,则应考虑运用当否问题;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长服久服,如滋阴养血药物合用,可以较长服用,但不宜过久。

方剂举例:丹栀逍遥散、夏枯草膏、滋水清肝饮、青黛鳖甲汤等。

常用药如:丹皮、栀子、夏枯草、青蒿、黄芩等。

3、泻肝治法

定义:泻指泻火,清泻肝火之意,即对肝具有清泻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泻肝与清肝在作用上相似,但,程度上较清肝为重。

适应症:具有肝胆火症征,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一般均可用泻肝法治疗。

(1) 初病新病,发病较急,或慢性情况,而当前系急性发作者;

(2)患者青壮年,平素体质较强实者;

(3)肝热较盛,用清肝疗法,效果不显著者。

运用经验:泻肝疗法,运用得当,收效甚快,不但用于肝热所致头面部疾病,如眩晕、耳鸣、耳聋、目烂赤等效果甚好;下部生殖器官疾患,由于肝火肝热 所致的疾病,如阳痿、阳强、遗精、早泄等收效亦甚好;泻肝疗法,往往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无效,即应考虑运用当否问题。泻肝法只能暂用,不能长用。

方剂举例:龙胆泻肝汤、左金丸、当归龙荟丸等。

常用药如:龙胆草、大黄、黄连、黄芩、黄柏、青黛等。

4、柔肝治法

定义:柔指柔缓,柔肝是指肝本身由于失去营润,而呈现亢进紧张时,使之柔缓的一种治疗方法,柔肝又称缓肝。

适应症:具有肝胆燥症征,一般均可以用柔肝法治疗,及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更是柔肝法是适应证。

(1)发病缓气,时作时止者;

(2)素体阴虚,有失血、失精史者;

(3)在失血、时精失水等情况下,急性发作者;

(4)临床表现以疼痛,拘急痉挛,振颤为主者。

运用经验:柔肝疗法,运用得当,收效甚快,但不如前述清肝、泻肝法快速,而且疗效系逐渐出现,因此如服药二、三剂无明显效果时,尚不能轻易否定其治疗当否。柔肝药物可以长服。使用柔肝药,一般须加健脾和胃之品同用,否则容易出现腹满、食减等副作用。柔肝以汤剂为好,久煎四十分钟以上,否则易出现腹泻,半饥饱热服为宜。急性症状控制后,可改用蜜丸。

方剂举例:当归芍药散、芍药甘草汤、一贯煎等。

常用药如:芍药、甘草、归身、山萸肉等。

5、平肝治法

定义:平指平定或平静,平肝是指肝在病因作用下,而出现亢进或紧张状态时,使之平静、安定的一种治疗方法。平肝与前述的清肝、泻肝、柔肝等,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前者是以肝盛的原因或病理、生理变化上作治疗,而后者则有强制安静之意。

适应症:有肝胆旺症征,一般均可用平肝法治疗,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更是平肝的适应证。

(1)素体阴虚,有失血,失精史者;

(2)发病较急者;

(3)临床表现,以惊痫抽搐、眩晕或严重失眠,或烦躁不安,不能自己者。

运用经验:平肝治疗法,仅属于治标,因此在运用平肝治疗法时,常须结合治本同时进行。阴虚肝旺者,常须结合养阴法进行治疗;气虚肝旺者,肺虚肝侮者,常须结合益气法进行治疗;热盛肝旺,热极生风者,常须结合清热法进行治疗,否则不易取得满意效果;平肝药物可以长服。

方剂举例:天麻钩藤饮、麻菊散、羚羊角散等。

常用药如:天麻、钩藤、僵蚕、全蝎、羚羊角散等。

6、镇肝治法

定义:镇指镇定或镇静。镇肝即指对肝在病因作用下,而出现的亢进或紧张状态,使之能得到镇定或镇静的一种治疗方法。镇肝与平肝在作用上相似,但选药不同,镇肝药物,多用金石重镇之品,习惯上镇肝也可以叫平肝,但平肝却不能叫镇肝。

适应症:同脾肝。

运用经验:镇肝的药物在应用上,剂量宜大,以不少于三十克为宜,以煎剂为好,并应久煎,可以较长服用,有腹满,便秘症状者慎用。

方剂举例:磁朱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旋复代赭石汤等。

常用药如:磁石、铁落、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等。

7、温肝治法

定义:温指温热、有旺盛或激发之意,温肝指对肝在病因作用下,而出现的功能衰退时,使之得到旺盛或激发,从而恢复正常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有肝寒症征,一般均可用温肝法作治疗,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更是温肝的适应症,

(1)素体阳虚者;

(2)发病较急者;

(3)临床表现为痉挛拘急,或剧烈疼痛为主者。

运用经验:温肝疗法,运用得当,收效甚快,如三剂无效,即应考虑运用当否问题;单纯温肝,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常服久服,如与养血平肝药物合用,可以较长期服用,但亦不宜过久。

方剂举例:暖肝煎、橘核丸、吴茱萸汤、桂枝汤加味、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大小健中汤等。

常用药如:附子、肉桂、乌药、沉香、茴香、吴茱萸等。

8、养肝治法

定义:养指滋养,养肝系指对肝病的发生,系由肝阴不足者,补充肝阴 ,使肝得到滋养,从而恢复其正常作用 的一种治疗方法。养肝与柔肝在性质上相似,但在用药上着重于滋养,与柔肝在用药上,着重柔缓小有区别。

适应症:有肝阴虚,肝燥证征,一般均可用养肝法作治疗,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更是养肝的适应证。

(1)素体阴虚,特别是有肾阴虚表现者;

(2)发病缓起,缠绵不愈者;

(3)急性热病后期或恢复阶段者;

(4)临床表现以头晕、耳鸣、视力减退或异常,失眠等为主者。

运用经验:养肝疗法,只能逐步发生效果,因此观察养肝疗效,不能期之过急,需要有方有守;脾虚患者,如同时合并有脾胃症状,如腹满、便溏、纳减等,一般情况下,应先治疗脾胃,然后再逐步转入养肝治疗,或在使用养肝药物的同时,使用健脾和胃药物,刚柔并用。

方剂举例:归芍地黄汤、四物汤、首乌延寿丹、黄精丹、胶艾汤、酸枣仁汤等。

常用药如:黄精、首乌、山萸肉、木瓜、五味子、酸枣仁、阿胶等。

9清胆治法

定义:清即清热,清胆即清除胆热,清胆与清肝在性质上一致,而在范围上有所区别;清肝范围大,清胆基本上可以包括在清肝范围之内。清胆范围较小,仅在胆的作用范围内,因此在用词上仍有所区别。

适应症:有胆热症征,一般均可用清胆法作治疗,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更是清胆法的适应证。

(1)素体湿热偏甚者;

(2)阳黄者;

(3)临床表现以烦躁不能自己、失眠、眩晕为主,同时伴有口苦,呕恶者。

运用经验:运用清胆疗法,一般以胆热挟湿者为最好,挟湿与否的重要指征,是黄疸或合并呕恶;单纯运用清胆法,运用得当,收效甚快,若服药一周以上,均无效果,则应考虑运用当否问题;单纯运用清胆法,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长服、久服。

方剂举例:茵陈蒿汤、蒿芩清胆汤、黛矾散等。

常用药如:青蒿、茵陈、栀子、大黄、芒硝、龙胆草、青黛等。

10、温胆治法

定义:温指温热,有旺盛或激发之意,温胆即指胆在病因作用下,而出现之功能衰退,作用失职时,使之得到旺盛或激发,从而恢复正常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有胆虚症征,一般均克以温胆法作治疗。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更是温胆适应症。

(1)肥胖体型,素体气虚痰盛者,或虽无明显气虚症征,但亦无明显湿热症征者;

(2)临床表现以癫痫、眩晕、严重失眠、精神恍乱、病态决断不能等症状为主者。

运用经验:温胆药物可以较长期使用,但如长期用时加入益气、养阴药合用最好,十味温胆汤即其典型方例;温胆药物中半夏、菖蒲,在出用时可以用较大剂量,半夏可以用至24克菖蒲可以用至30克,发现效果后,可以逐渐减至一般量。但必须作煎剂,并应久煎。半夏、南星必须经过炮制,不能生用,生用制散剂口服,有大毒,即小剂量亦可令人锁喉、失音,千真万确,不可忽视。

方剂举例:二陈汤及其加味如温胆汤、导痰汤、十味温胆汤、半夏天麻白术汤等。

常用药如:半夏、陈皮、胆星、菖蒲、远志等。

11、疏风治法

定义:疏指疏通肌表,风指风邪,即前述有风病特点的临床表现。疏风指通过疏通肌表的方法,使患者肌表气血恢复正常,从而使风症,得以缓解或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一般解表,性质相似。风症在归类上,归属于肝,因此与疏肝在性质上亦相似,但作用、部位不同,疏肝作用在内脏,在里,而疏风作用在肌表,在四肢,在表,有所不同。

适应症:有肝病症征,而在临床上又有风证特点者,一般均可用疏风法作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更是疏风法的适应症。

(1)发病较急,或慢性情况而有急性发作者;

(2)临床表现头痛、全身关节痛或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口眼歪斜等症征为主者;

(3)外感风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堵流涕者;

(4)鼻渊类病,鼻流浊涕,久而不已者;

(5)荨麻疹、风疹类病、发作性皮疹、搔痒者。

运用经验:疏风疗法仅属值标,表现为一时性障碍者为最好,如系继发者,原则上应治本或标本并治;疏风药物如运用得当,常收效甚速,三剂无效,即应考虑应用当否问题;用疏风药物,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长服久服。

方剂举例:九味羌活汤、疏风定痛丸、辛荑散、荆防败毒散等。

常用药如:荆芥穗、羌活、防风、川芎、细辛、白芷、辛荑、苍耳子等。

12、息风治法

定义:息指平息,有平定之义。息风即指使风症得以平息的一种治疗方法。息风与平肝、镇肝法在性质上相类似,但作用范围和部位不同,平肝、镇肝范围大,作用全身,因此平肝、镇肝可以包括息风在内;息风范围小,作用主要限于头颈四肢,因此息风不能包括平肝内容,有所区别。由于其性质相似,因此习惯上常平肝息风同称。

适应症:有肝风症征,一般均可以用息风法作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证。

(1)发病急起,或慢性情况急性发作者;

(2)临床表现眩晕欲倒,惊痫抽搐为主者。运用经验:息风法仅属治标,如系继发者,原则上应治本或标本并治;息风药物收效甚速,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长期久服;息风药物中介类药物,以作煎剂并应久煎为宜,虫类药物以作散剂为宜,并应注意其毒性,不宜量大。

方剂举例:止痉散、牵正散、大、小定风珠等。 

常用药如:全蝎、蜈蚣、僵蚕、地龙、龟板、鳖甲、龙骨、牡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