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德纲的一首定场诗

 老黄说史 2021-03-29

在中国的传统说唱艺术大家庭中,有种艺术形式曾经大受欢迎,那就是能令人放松神经、开心一乐的相声。相声是一种它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说唱曲艺,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其中的单口相声,开说前,演员都会来一首定场诗,这基本成了单口相声的标配。

定场诗的前世今生

相声中的定场诗,是借鉴于戏剧的出场诗。出场诗首创于元曲杂剧,许多角色于首出场时,常会自报身份和来历,并由此说明角色个性或重要性,以及角色的个性或特质,让观众对人物有个大概了解。这种自报家门的说辞,多为五言或七言诗对仗的诗,即称为出场诗。比如元杂剧《窦娥冤》中赛卢医出场时的定场诗即为:

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

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

赛卢医的这段开场白,明显是种“自嘲”式的自我批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开场白呢?原来,“赛卢医”的名字是大有讲究的:名医扁鹊曾经在卢国长期居住,被人们尊称“卢医”。“赛卢医”就是“赛扁鹊”,说明此人的医术比扁鹊还高明。而真实情况又怎样呢?原来,剧中的这个“赛卢医”,其实就是一位庸医罢了,因为姓卢,就敢叫做“赛卢医”,这是对比中的讽刺。这也难怪,作者安排他一上场,就来了段“自毁人设”的“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的出场诗了。

正儿八经地“自我介绍”属于多数,比如元杂剧《梧桐雨》中唐玄宗的出场诗就是:

高祖乘时起晋阳,太宗神武定封疆。

守成继统当兢业,万里河山拱大唐。

寡人唐玄宗是也。

“唐玄宗”在这里介绍了自家祖上的功绩,又自表了个人身份,让观众明白出场的这个人是“大唐皇帝李隆基”。

除了戏剧外,传统的评书或弹词艺人在开始说正书之前,也会来上一小段与正书无关的段子,评书称“书帽”,弹词称“开篇”。评书的书帽或弹词开篇,格式为每篇三、四十句,一人一事,吟咏成篇,格律类似旧体七言诗,偶有变化,为艺人试嗓、定场之用,意在提醒听众,正书马上要开始,大家可以安静了。

单口相声的定场诗

作为曲艺大家庭中出现较晚的相声,尤其是其中的单口,就继承与发扬了兄弟艺术门类的定场诗,成为一个故事的开篇,其内容大多风趣幽默,一开场就能抓住听众。比如单口大师刘宝瑞《狗撅嘴》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切糕蘸白糖。”《学徒》的“大年三十头一天,过了初二就初三。初一十五半拉月,六月三十整半年。”《文庙》的“两块切糕半斤,三块切糕十二两,四块切糕整一斤。”语言平实又废话连篇,却饶有趣味,所以,一下子就紧紧地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故事作了个非常好的铺垫。

在当代的相声界,单口说得好的艺人中,郭得纲应是数一数二的,他也给听众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定场诗,比如在他的相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首定场诗:“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听来就霸气测露、气势如虹。

其实,郭德纲的这首定场诗,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抄袭”了一位古人的,这位古人还不是一般人,而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就是人们习称的嘉靖皇帝——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怠政者,因与群臣斗气、二十余年不上朝的奇葩皇帝。

嘉靖帝的壮行诗

嘉靖帝虽然“隐居深宫”二十年,却能通过各种手段将皇权牢牢地抓在手中,内政外交,仍能依序进行。在位的四十多年间,正是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因为重用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成功捍卫了帝国海疆安定。

嘉靖帝时代,不仅仅是海疆遭受了倭寇的袭扰,南疆也并不平静。自明开国以来,安南屡叛不已。明剿抚并用,不能平息。嘉靖年间,南征将士在安南乱军中发现其私造《大诰》,有不轨之心。消息传来,世宗甚怒,遂命毛伯温率军讨之。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南征将士出征前,嘉靖帝朱厚熜满怀深情地写了首壮行诗——《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诗的首联叙南征领兵将领毛伯温的气派:威风凛凛的将军,腰上横挂锋利的雁翎刀,一副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豪情。颔联由写大将军本身过渡到写他率领的军队。战鼓隆隆山河似在震动,接着又描述军旗高高飘扬,似与日月比高的壮阔,威武雄壮的将士充满了必胜之心。

安南一事,原是安南国王孙黎宁派人向明廷报告莫登庸纂逆之罪,明廷几经犹豫才派毛伯温率军十二万余人出征。因之麒麟似指黎宁(安南国的王族后裔)等人,蝼蚁似指的篡位的“逆臣”莫登庸等。尾联是预祝毛伯温南征胜利,表达了作者对南征必胜的信心和对主将的殷切期待。

毛伯温是谁?

毛伯温,字汝厉,江西吉水(吉水县八都镇圳上毛家村人)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嘉靖初年,升为大理寺丞,误判李福达重罪被革职。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嘉靖帝欲图征讨安南,毛伯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经过多年准备,嘉靖十九年(1540年)秋天,毛伯温等人进驻南宁。他调集两广、福建、湖北等官兵12万余人,分三路包围莫登庸。又向安南官兵宣传“揖让”政策,传檄安南臣民,告诉他们大明王朝要选择黎氏子孙继承祖宗的家国,只治莫登庸父子的罪,有带领郡县投降的,就拿这个郡县封赏他。又悬重赏缉拿莫登庸父子,同时传令登庸只要交上土地、人民的簿册并依此纳款,就照诏书中讲过的那些饶恕他的罪过。莫登庸非常害怕,派了使臣到万达那里求降。就这样,毛伯温不费一刀一箭就平定了安南,靖边安民,创造了明朝有史以来兵不血刃的战绩,扩大了明王朝的版图。

莫登庸投降后,嘉靖帝非常高兴,将安南国改名安南都统使司,让登庸充当都统使,世代相承,在境内分设十三个宣抚司,大小官吏都由他自己安排。安南平定后,毛伯温也因功被加官为太子太保。

定场诗如何写?

单口相声的定场诗如何写?并无一定之规,有艺人自己写的,但是,由于那时的相声艺人普遍文化水平低,写不出优雅的诗句来,就以俚语入诗,重在逗乐,比如上文提到的刘宝瑞先生的那几首定场诗,就属此类。另外,是化用前人诗句为我所用,是最为艺人所常用的,有时稍微一改,就别人滋味。郭德纲的那首定场诗,正是化用了嘉靖帝朱厚熜的《送毛伯温》,只是将首句中的“南征”改为“生来”。

其实,诗句“朕与先生解战袍”,不仅郭德纲喜欢,现代网友也多追捧,只是,网友的追捧纯为逗笑恶搞,给诗句“拉郎配”,最搞笑的当数那联:“朕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

郭德纲单口中,还有一句为大家所熟悉的,那就是“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首诗的全文为:

没来由此去经年,总把新人换旧颜。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而诗中最最霸气的“不使人间造孽钱”,也是受到前人启发后完成。这个“前人”不是别人,就是读者所熟悉的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唐伯虎)。

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真实的唐伯虎,生活得并没影视剧中的光鲜、洒脱,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失意的读书人。唐伯虎确有过人之才,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所仅15岁的唐伯虎就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1498年),28岁的唐伯虎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所以,唐伯虎又被人称为“唐解元”。次年,唐伯虎以举人身份入京参加会试,但却因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受连累坐罪入狱,后被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并以卖画为生。所以,他曾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自身真实生活定照的七言绝句——《卖画》: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做商贾不种田。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一生不信道、不信佛,不经商、不耕田,只靠手艺吃饭,第一个铜版都是干净的,所以,才活得自在。

但是,晚年的唐伯虎身体每况愈下,以至手不能画,失去了生活来源,陷入无米可炊的穷困,只得依靠朋友接济度日。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唐伯虎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唐伯虎生性不羁,因为种种原因有才而不被重用,虽然命运多舛,但他仍然能够凭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活得干净、自在,并且被世人所记住。其实,与唐伯虎生活经历相似的是,郭德纲的成名之路,也并不是一路顺风的,郭德纲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与他对生活和艺术上面的坚持分不开的。郭德纲自己就曾经说过:“我受过的辛酸和眼泪是旁人的10倍之多!”郭德纲借用唐伯虎的这句诗,正是借唐伯虎之诗明志:“说自己的相声挣自己的钱,这才是活着的最大底气。”

结语:小诗中的大学问

相声的定场诗,除了俚语搞笑与化用前人作品外,稍有学识文才的相声艺人,会选择原创的诗文来抒发自己的心声与情感。比如下面这首常常被人引用的定场诗,就是一位现代相声演员的原创之作: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心与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这首诗的基调是凄凉悲伤的,让人读过之后,莫名有一种落寞孤寂之感。诗的作者,就是相声大师马季之子,著名的制作人、主持人马东。据说,这首诗是马东少年时在澳留学期间,因失恋所作。其本人也曾说过,不失恋,写不出这样的诗。

马东的这首诗,即使是不当作相声的定场诗来看,它也不失为一首饱含真情的优秀作品。所以,千万别小看小小的定场诗,其中蕴含的学问大了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