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一个有关人类的惊天阴谋

 正午文化 2021-03-29


我们是不是深陷“二八”法则

《全球化陷阱》这本书上记载,1995年在美国有个闭门会议,出席者包括戈尔巴乔夫、老布什、比尔盖茨、撒切尔夫人等500名当时的世界精英。会议的内容是,全球化社会来了,人们将陷入“二八”法则,20%的精英掌握80%的资源。而80%的人将成为“垃圾人口”,但他们害怕的不是这个,而是那80%的人口,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窘境就会造反,从而摧毁他们的乌托邦。于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提出了“奶嘴乐计划”,给80%的人嘴里塞上奶嘴,再给他们大量娱乐刺激,像游戏、明星八卦等等无意义的内容,让他们沉溺其中。

《全球化陷阱》的作者汉斯-彼得·马丁充分运用了凭借自身专长所获得的大量实证材料,证明目前人们所倡导和信奉的全球化理念,只不过是一个以经济一体化表象掩盖着的政治陷阱。全球化的命题反复宣称:“高科技武装的通讯交往、低廉的运输成本、没有国界的自由贸易正在把世界融合为一个惟一的市场。”

可是作者提醒我们:在尽情享受“全球漫游”、“电子信箱”的方便快捷时,应当注意国际网络背后的“媒体帝国”及其权力控制。现代沟通日益便捷,便捷到万里同声会面的程度,但却决不意味着现代人比以往有更多的机会分享他们话语的共同意义。相反,无论是南北对话,还是东西对话,人类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共同语言”和共同的语言意义。

《全球化陷阱》的作者把世界市场视为强者和冒险者的游戏场,或者是由“富裕沙文主义者”开办和操纵的“资本赌场”,把国际金融体系看做是经济强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体系。对于弱国或处于资本饥渴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规则体系无异于一纸“浮士德契约”,因而最终把全球化看成了一个经济表象掩盖下的政治陷阱,并进而抱怨现代经济对民主政治的僭越,甚至把恢复政治对经济的优越秩序当做是避开全球化陷阱的正确路径之一。

汉斯-彼得·马丁对全球化巨大风险的忧虑是有道理的:陷阱不单潜伏在人类的经济战场之下,也潜伏在国际政治关系之中。而且人类为担负这种政治风险所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要远远高于担负经济风险所要付出的代价。进化论已告诉我们,作为生物进化的更高阶段,人类及其生活原本就处在一种开放进化的状态,而其所以能够领先进步,在于人类的进化本身是选择性的。

据联合国特别会议报告,目前占世界30%不到的人占有着全球70%以上的财富。这一事实确切地解释了马丁的“五分之一社会”的概念含义:少数人的社会即是强者的社会。马丁的否定性断言非常激烈:新经济自由主义把非调控化、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当做全球一体化的三支令箭,实际上决定了这场全球化战争必然是以强凌弱的征服。由于市场经济只信奉一套“狼的规则”,因而失去必要的国家调控和规范,市场就可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强者可乘之狂奔,弱者则只能遭其蹂躏。

虽然除了这本书,再没有其他证据能证明“奶嘴乐”计划是否真的存在,但在我们的生活里,确实有甚多这样的现象,身边充斥着大量娱乐八卦,秉持娱乐至上的我们,是不是很像那80%的人口。

《全球化陷阱》
作者: 汉斯-彼得·马丁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译者: 张世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