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

 我的书海601 2021-03-29
作家陈谌在他的新书《一个人就足够》中说:“我曾经羡慕过很多人,羡慕别人的成功,羡慕别人的圆满,羡慕每一种光鲜亮丽的生活,于是我踏着别人的脚印,渴望能复制那些看似了不起的人生。然而当我转身回望的时候,突然发现生命的片段里什么都有, 就是没有我自己。我才明白,原来最有意义的人生并不是参考别人,而是活成自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人生。生而为人,有一种难能可贵是: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

做自己:不相关的悲喜皆是吵闹


很多年前,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这个年代,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同阶层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因为他们面对的世界完全不同。

有一个以写小说为生的贫穷作家,被一个影视公司的老板邀请来北京,他给作家买的是头等舱的机票,酒店定的是五星级。等作家到了以后,直接被接到了老板的私人会所,他说这是他每天吃饭和会客的地方。

图片

在一周的时间内,作家知道了什么叫作光鲜亮丽的生活,什么叫作奢华,什么叫作社会的顶层。老板的人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畴,在他眼里,逃离贫穷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然而给作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这些表面上的流光溢彩,而是有天下午老板一个人歪在沙发上,醉醺醺地对作家说:“每天都要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场面话,实在是活得太累了。”

他这句“活得太累了”让作家觉得有些心疼,不是心疼老板,而是心疼自己没法理解他。他们完全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只不过因为某些因缘有了短暂的交集。阶层的关联逝去得无比之快,毕竟他们的悲欢并不相通。

曾经以为这个世界是个三明治,总共就三层——穷人、普通人和富人,后来发现这个世界是个千层饼,每一层都夹杂着太多魔幻现实与人间悲喜剧。

图片



做自己:孤独并不可耻


微信刚推出“三天可见”的功能时,网上热闹非凡,其中有一些观点是这样的:

“朋友圈三天可见”就好像你同意我去你家做客,但正当我兴高采烈地进门时,你却站在门口冷冰冰地嘱咐我:“除了客厅别的地方都不能进!”你明白这种忽然被推开的距离感吗?


“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一种无用逃避,避开的不是陌生人,而是那些对你用了心的人。


总结起来就是:“三天可见”是一种逃避,伤害了关心你的人,大家都把朋友圈打开当个敞亮人吧,朋友之间是不该相互封闭。

图片

看到这样的观点,总是忍不住要反驳,这种“好像很懂你”还“教你怎么做人”的道理,实在是无法让人理解。

年少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把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完全靠社交来体现。那是一段无法独处的日子,大家都积极地融入各种圈子,害怕被孤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各种方式的表达来维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心态会慢慢发生变化,往往不会再因为缺乏社交而焦虑,几个很好的朋友都是多年旧交,也许不多,但已经足够了。即使没有社交活动,也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过得很充实与舒适,不会再觉得孤独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为什么非要把全部生活都展示给你看呢?

所以这并不是在逃避什么,恰恰是开始正视很多东西了: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我的喜怒哀乐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让所有人知道;我开始明白真正关心你的人并不需要通过朋友圈来获得你的这些信息;我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情绪,并且在大多数时间里很融洽地和自己独处,幸福感的来源不再依赖于关注度。

简单来说,“三天可见”透露的社交观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凡是参透这句话的人,大都活得挺洒脱的。

图片


做自己: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


很多人问过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比如是考研还是参加工作?比如还要不要维持现在的的感情?比如是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老家的小县城?其中大多数人都很纠结,不知该如何抉择。

之前在丽江遇到一个年轻人,他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说自己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特别想放弃工作去旅行,过综艺节目上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或许,这个年轻人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其实,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反问自己两句话:“你能接受失败吗?你考虑过最坏的情况吗?”

如果这些你都已经想过了,并且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你就完全可以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如果最后事与愿违,甚至从精神到物质上都沦落到很难堪的地步,你还有没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如今发达的媒体行业给我们灌输了太多激进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只是一味地渲染要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却往往脱离了生活的本质,从不告诉我们该如何体面且可持续地获得满足感。

图片

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对于生活来说,永远都要有一个备选方案,永远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如果没有做好挑战生活的准备,安于现状也并不可耻。很多人都想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但很多人最后回归了平凡,步入与父辈极其相似的生活轨迹中。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波折和漂泊充满了不确定,没有人会不喜欢稳定与安心。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