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落杨园

 苏迷 2021-03-29
苏州日报》2021年03月22日 A11版

  薛金坤

  写过《花开花桥》一文,得了奖,大概是因为沾了花桥的光。而我的家乡常熟杨园与昆山花桥在经济实力上还是有些差距的,就是与隔河相望的辛庄也难以比肩,纵有苏虞张公路纵贯全境而得地利之优势,怎奈力不如人,终于在常熟新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并入辛庄。当然,杨园的地名还在,杨园中学也没改名。

  其实,杨园也不是不曾弄出点声响来。1979年高考的理科省状元就出在杨园中学。要知道,该校才于1959年创办初中,1978年才加设高中。一所资历如此卑微的乡村中学蹦出个状元来,不啻草窝里飞出了一只凤凰。当时的省委书记光临,省政府发文嘉奖,这些着实让杨园中学风光了好一阵。

  往前推,民国时期,既是南社成员又是“鸳鸯蝴蝶派”的干将徐枕亚,还有被公推为常熟教育会会长,又当选为江苏省教育会执行干事的王朝阳都是杨园人。再往前推,就数“花落杨园”的姚安甫。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姚安甫举家由安庆桐城迁至常熟吴塔钱舍泾(今姚家桥),随带一株牡丹也落户于异域他乡,《毗陵姚氏宗谱》有专门记载。此后,那株牡丹历经沧桑,460多年来依然枝繁叶茂,乡民惯称其为“姚家古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或许是牡丹有灵感于幸逢盛世,或许是因全球变暖草木同受,近几年古牡丹清明时节就跃跃待放,怒放时花径达20厘米,150多朵牡丹花履叶映衬相互簇拥,雍容华贵香气四溢。如此壮观令人惊叹:此花若开在城里,前来打卡者不知几何!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天里来看花的附近村民络绎不绝。姚家牡丹年年开不衰,邻居村民岁岁看不厌。这也是花主姚维友一年中最得意的时候。算起来姚维友已是姚家迁来常熟后护花的第十三代传人。为使姚家古牡丹发扬光大,早些年姚维友就将这古牡丹给4个侄儿分养,而今前往赏花的不光能看到那株400多年的古牡丹,还能看到其4个侄儿各自种养的新牡丹。那4株牡丹在精心养护下也是绿叶深深繁花朵朵。在村委会的助力之下,近年姚氏家族建起了牡丹馆。古老牡丹披新装,人文气质大提升,成为当地乡村一道靓丽风景,为美丽乡村添上了一笔重彩。

  无独有偶,另一朵“花”近年也落户杨园。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首任社长张瑞林先生系杨园人,耄耋之年决定将自己收藏的刘海粟、吴作人、颜文樑、林散之等当代多名书画大家200余件作品捐给辛庄镇镇政府。辛庄镇镇政府大力支持并按照其意愿在杨园筹建瑞林艺术馆。建馆期间张老先生多次往返于苏杨之间,出谋划策完善建设方案,一座崭新的富有艺术风格的瑞林艺术馆终于在杨园农民休闲广场东拔地而起。2019年4月28日举行开馆仪式,从此200余件珍贵作品永久落户杨园。此举得到不少书画名家赞赏,纷纷为其挥毫祝贺。

  馆长管炜不负重托精心管理,又以馆为平台举办多种活动。著名作家金曾豪等文化名人和常熟教育、文化界书画爱好者先后到访。很多人为在家门口就能欣赏观摩到名家作品而欣然命笔留言点赞。慕名而来者中还有昆山、无锡、江阴等地的文人雅士,有的甚至带队三顾艺馆。当然,也有人觉得如此多的书画名家作品蜗居乡村小镇有点可惜,其实,那些作品中不乏虫草花鸟、鸡鸭牛马,最贴近乡民生活的了。现在不是提倡文化下乡吗?瑞林艺术馆将200多件名家作品长年放在杨园供人观赏,不正是永久的文化下乡吗?

  南湖,此南湖非嘉兴之南湖。处杨园北、苏虞张公路与锡太公路交汇点的南湖因在尚湖之南而得名,当地乡民习惯称它为“南湖荡”。其实它本叫华荡,有《重修常昭合志》为证。“华”者乃无锡华太师,即《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大老爷,那荡初为华家所有,故名“华荡”,“华”与“湖”在常熟方言中发音相近,久而久之“华荡”便成了“湖荡”,又因其在尚湖之南,就叫作“南湖荡”。南湖荡4平方公里多,先前是南湖农场,后退田还湖,前几年又被改造为湿地公园。但见园内广种树木花草,栈道蜿蜒拱桥座座,碧波荡漾草木森森,春有梅樱夏有荷,秋有粉黛冬有芦,交通便利又免费开放,确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前阵子天气晴暖,赏梅的车辆塞途难行,以至晚去者望而却步。“南湖梅花不输光福”,有赏花归来者如是说。是否言过其实,只有去体验后才知。

  记得有首歌这样唱道: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套用此词:假如你要见识姚家古牡丹、瑞林艺术馆,还有南湖湿地公园,请到杨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