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的关系:成于利他,毁于利己

 中人364 2021-03-29

《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里的好事,说的是与人为善,也包括在为人处世中,多替别人着想。

先想自己,是人的本性;先想别人,换位思考,才是人生智慧。

生活中,有的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成致胜信条,殊不知,不择手段的自私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败。

若学会站在对方立场决策,并懂得用“利他”思维处事,这样的人生便能走得顺畅,走得更远。

                                      利他,是一种大格局

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

与人交往的智慧,要懂得关系的本质是平衡,如果都以己度人,对立就会发生。

把别人的想法当回事,看到别人的优秀,还会理解别人所达不到的局限。

如此,心胸将越来越宽,格局也越来越大。

有个孔子借伞的小故事。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但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一个人能了解他人的不足,很容易;但理解他人的不足,就需要更高的品格了。

正如《礼记·访记》中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有德行的人会把别人看得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为人处世,不把自己的需要当成天经地义,不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是最应有的修养。

                                           利他,渡人亦渡己

有人说:“当别人经历困难,你给予帮助使人走出困境,这是渡人。遇事不计较、不纠缠,凡事给他人留后路,这也是渡人。”

与此同理,宁可让自己为难,也要把舒服让给别人,更是在渡人。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聪慧善良的人,总是能成全别人,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也无怨无悔,因为有时给予就是救赎。其实,越能承受委屈的人,越受不了委屈。

境由心造,不管对事还是对人,站在对方立场考虑一些问题,关系总会多几分融洽。

人生实苦,能为对方考虑,是一份善良,也是自渡。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有转向的能力,只需心念一转,就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利他,收获舒服的关系

《菜根谭》中有言:“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抖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行走在人世间,谁不想将坎坷踩踏成坦途,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

可是老话讲,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看自己,自私短浅;先看别人,境界高远。只考虑自己,最后穷途末路;而把别人也纳入思考的维度,不但有诗和远方,路还会越走越顺畅

在瑞典一公司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而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 

有人问:“你们的停车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简单的停车方式,其实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先想别人,会走得更远。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能与人方便,就不要吝啬善良。正如《朱子家训》中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这是告诫人们,处世要有分寸,进退要有涵养。

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舒服的关系都是以心换心,我赠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