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象鼻嘴图书馆 2021-03-29

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在农业方面提到了2个关键点:

1.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01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农业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空间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

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与装备技术对区域农业资源、生产、市场的重新优化配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

智慧农业体现在农业全产业链条建设中,而不仅仅在生产环节。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智慧农业不仅依托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是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地引入智慧化的思想和技术应用,实现耕种作业精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的重要内容,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产物,其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与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与可视化诊断。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主题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在“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将加速发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力量,推动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的自主创新,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智慧农业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十四五”规划期间,智慧农业的创新技术将不断涌现,通过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GIS以及大数据等技术,使我国农业从原来“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与安全的智慧农业模式。

并在农业资源管理、农作物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管理、农村政务服务管理等四个子方向上进一步延伸。

02

科学技术支撑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1、空间信息技术助力行业发展

空间信息技术助力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利用”通导遥“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

汇集农业信息,对农业测控、生产管理及营销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农业系统在区域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2、卫星遥感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遥感技术的作用体现在动态检测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农作物遥感估产等方面。遥感技术可实时准确的向监测者提供地表信息,如土壤覆盖、作物张势、地面生物量、作物营养亏缺等。

遥感技术可连续对地面进行长期观测,利用多波段的反射光谱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及相关信息。

例如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更好的了解土壤作物的空间编译程度,为大面积、实时准确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遥感技术可通过分析不同光谱波段的组合进行反演或提取作物生长过程的特征因子,可综合反映作物长势及其变化动态,估测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为国家制定粮食政策和经济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3、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数据是智慧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农业大数据是实现精准农业的重要驱动力。农业领域数据种类繁多,通过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相融合,建立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云平台,通过虚拟化、弹性计算、并行计算等,实现空间数据、动态数据、自然资源数据、社会资源数据等公共基础数据的智能化供应与管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海量多源异构农业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有效管理大规模的并行计算服务器集群,并能够容忍部分计算节点的失效,所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是保证大容量数据平台服务质量的主要支撑技术。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农业部在《关于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实施进度安排,预计在2021-2025年中国将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建立国家农业数据云平台、农业数据监测制度、专业的农业数据分析制度、统一的农业数据发布制度、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制度。

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需逐步覆盖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和各类农业生产主题,推动农业数据监测统计向全样本、全数据过渡。

03

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作为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繁荣及社会稳定。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得我国耕种生产过程逐渐告别了传统的以人力、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依托北斗卫星导航、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大田农业逐渐实现农机自动驾驶作业、基于农机位置分布对农机的智能调度、对作业农机的实时监控等一系列精准化作业的转变,为农民的精准耕种提供了先进的监管手段。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但仍面临许多痛点与困局。由于农村土地的分散化与区域化等特征,产业链整体效率偏低,智慧农业需要将土地集约化和农业科技化。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过程中,智慧农业的需求是会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在经历10 多年的培育后,已经处于需求空间爆发的前夕。

长期以来,中国的小农经济和生产要素高度分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最大掣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93%的农户土地规模小于1公顷,而美国近90%的农户土地规模大于5公顷。

随着土地确权逐步完成,未来更多的土地会流转到具备大规模种植和管理能力的企业和合作社手中。据高捷资本估算,国内数字种植技术服务产业是一个超10亿级市场,预计市场还会保持高速增长。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移至城市,农村劳动力趋向老龄化。留守务农人员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了解及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淡薄。


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面向新型农民培训机构少,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周期长,且人才培养难度大,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慧农业总体来说就是一个由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改革的过程,农民在缺少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未来的农业将会从大田生产、到经营、到餐桌等全产业链上发力,并与北斗技术、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结合,形成整体闭环向着智慧农业演进。

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兴农新标杆

智慧农业的成熟和蓬勃发展还需要20~25年的时间,所以推进智慧农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农业大有可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