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头条』致敬中国雕塑家——曾竹韶

 雕塑头条武主编 2021-03-29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这100 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伟大理想历经磨难,如今继续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奋进。改天换地的100 年点燃了广大雕塑家空前的创作热情,他们用手中的斧凿讴歌着这些岁月,记录历史,雕塑美好时代画卷。
雕塑头条计划用若干期致敬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雕塑家——本期介绍曾竹韶

艺术家介绍

曾竹韶  ZENG ZHUSHAO


(1908-2012)福建厦门同安县人(曾名:曾朝明),缅甸华侨。1927年回国,1928年初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1929年秋赴法国留学。1932年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留学生巴黎艺术学会。193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前夕,离开欧洲经缅甸回国。解放后曾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等职。上世纪50年代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创作了浮雕《虎门销烟》。代表作还有《孙中山半身像》、《蔡元培半身像》、《竺可桢半身像》、《郭沫若半身像》、《杜甫半身像》、《李清照立像》、《陶铸全身坐像》、《贝多芬头像》等。著有《中国古代雕刻风格演变》、《中国雕刻史》。


 部分作品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硝烟》大理石 高200cm 1958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硝烟》局部 高29cm

《竺可桢像》铜 79cmx74cmx40cm 1990年

《曾澜像》铜 25cmx17cmx20cm 1955年

《老边像》大理石 高50cm 1952年

《李四光像》铸铜 高80cm 1978年 李四光故居收藏

《蒲松龄像》树脂 46cmx25cmx31cm 1979年

《蔡元培像》铸铜 高130cm 1983年 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收藏

《孙中山像》铸铜 高300cm 1984年 置于北京中山公园

《武则天像》石膏 高30cm 1986年

《陶铸坐像》石膏着色 高70cm 1985年

《朱载堉像》铸铜 高50cm 1986年

曾竹韶先生

曾竹韶(1908~2012 年),曾用名:曾朝明。1908 年7 月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安仁里曾营村(今厦门杏林区曾营村)。儿时生活在鼓浪屿,1919 年随父母移居缅甸仰光。中学就读于缅甸仰光华侨中学,1924 年从缅甸回国,在集美学校攻读商业专科。毕业后回到缅甸。1927 年又回到祖国,1928 年初考取杭州艺专,学习绘画和雕塑。

1929 年,赴法国留学,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完成大量写生习作和雕塑创作。

1931 年,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著名雕塑家布夏工作室学习雕塑。

1933 年1 月,与常书鸿、刘开渠、王临乙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1935 年,又进入雕塑大师马约尔工作室继续学习。在学习中他领悟到了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精髓。留法期间,利用假期遍访埃及、希腊、意大利、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地考察艺术,对西方雕塑传统作广泛深入的考察研究。并前往英国伦敦参观“中国国际艺术展览会”,使他认识到东西方艺术各有所长,应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振兴民族雕塑艺术事业。

旅居巴黎期间,还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师从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并结识音乐家郑志声、冼星海等人,于1932 年3 月在巴黎与冼星海、郑志声、李俊昌、季继仁五人组织成立“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学会”。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滇缅公路辗转到重庆。

1941 年底至1942 年,在成都青水关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1943 年至1944 年,前往成都华西大学省立艺术院任音乐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华西大学古代石刻博物馆古文教学。1944 年,回到重庆,在国立艺专任雕塑系教授。

1946 年到重庆大学建筑系任教授,讲授装饰雕塑。

1950 年3 月抵达北京,任职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处,负责整理编写革命历史美术题材的文献资料,翌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和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等组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筹备组,参加纪念碑的浮雕创作工作。“虎门销烟”由他主稿。他精心构思,数易其稿,于1956 年完成创作。“虎门销烟”是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1952 年,创作“老边头像”,成为国内美术类院校中头像素描教具的优秀范本。
1953 年,为爱国抗日将领冯玉祥创作浮雕铸铜像,镶嵌在泰山北麓“冯玉祥先生”墓上。
1958 年,带领中央美院雕塑系同学参加军事博物馆的雕塑创作任务,塑造“解放军陆军战士立像”“伺炉工人像”。为历史博物馆创作“五四女青年立像”“民兵塑像”“柯棣华纪念像”“任弼时纪念像”等。
1978 年,创作人物纪念塑像“李四光像”,树立于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地质力学研究所。
1979 年,为蒲松龄纪念馆创作雕塑“蒲松龄纪念像”。
1980 年,为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制作塑造“何叔衡烈士像”。
1981~1982 年,为济南李清照纪念馆雕塑《李清照立像》。
1983年,完成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蔡元培先生铜像”。是年,为巩县杜甫故居制作雕塑《杜甫纪念像》。
1984~1986 年,设计雕塑北京市中山公园内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前后经历近三年之久。是他杰出的雕塑代表作品,是迄今塑造最成功的孙中山纪念像。在以后的数年之中,曾竹韶又陆续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名人纪念雕像。代表作品有“陶铸全身坐像”“武训头像”“竺可桢半身像”“郭沫若半身像”“朱载堉胸像”“周恩来头像”等。在90 岁高龄时创作“贝多芬头像”。

2002 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2003 年获得全国文联和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美术界最高奖“中国美术金彩奖”。
2012 年3 月12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 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