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煌文:求学之在父亲身边读书、劳动【三】

 新用户06868399 2021-03-30

〓 第 1490 期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一九五九年春天,四年级下学期,我转学到父亲任教的五号小学,开学的前两天父亲先到学校准备开学,行李让去小丹岱煤矿的拉炭车捎到学校。

两天后一个飘着雪花的上午,我独自背上书包,向村西北的山梁上走去,跨过山梁山下就是陶来不浪村,出了陶来不浪村向西三四里地就是五号学校。走到陶来不浪就正午了,出村往西,走有两条路,该走哪条路不清楚,进村问清再走,免得走冤枉路。进入村中,只见一位老师领着一伙学生向一个大院走去,我忙上前去问路,那位老师得知我问路的原因,原来是殷老师的孩子,来哇,到食堂一起吃饭,吃完饭我送你去。

原来这个大院里有村里的大食堂,中午了师生们是来这里吃饭的,这位老师姓张,中等个头,很精干,留着小分头,白净面皮。吃过饭张老师说他缺一套二年级的课本,看我父亲那里有没有富余的,另外要到小丹岱代销店买些办公用品,顺便把我送到五号学校。我在张老师的陪伴下到了五号学校,很遗憾因时隔久远,我竟然把张老师的名字记不起来了。

五号小学其实并不在五号村内,是在五号村和小丹岱村中间的大路东侧的一块荒地上。这所学校是由原来的丹岱小学和五号小学合并而成的,学生来自小丹岱河东河西、四号、五号、七号五个村子,两个复式班,有八十多名学生。两间大教室中间是一间办公室兼宿舍,父亲和我就住在这里。另外一名女老师叫赵南兰,是张弼老师的妻子,住在四号村的民房内。

undefined


学校在村外,院子有十来亩大,没有围墙,东边不远就是四号村,有十几户人家,村后面是一条河沟,河沟里有一泓清泉,村民们用石头在泉水四周砌成一个圈,有好几股泉水从水底细沙中喷涌而出,如一锅沸水,严冬也不结冰,村民和学生都饮用这泉水,泉水清澈見底,醇冽甘甜,比如今的矿泉水好喝多了。夏天泉水中有泥鳅出没,河沟里流水潺潺,有青蛙、蝌蚪、小虾游动,各种鸟儿也来这里饮水戏嬉,河滩上常能找到石鸡蛋。河沟东边是一大片枳芨滩,盛夏一人高的枳芨随风荡漾,如一片绿色的海,是百灵、画眉筑巢育儿的乐园。学校环境开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真是学习、活动的好地方。


我为何要中途离家转学?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怕我在高家地小学无人管束,学习成绩不突出考不上五年级,过去一至四年级为初小,五六年级为高小,四年级升五年级有一次考试选拔,考上了可以继续学习,考不上读书生活也就此结束。五号学校二四年级是复式班,父亲任教,他教书非常认真,要求学生严格,父亲见我的字疙丢霸叉、歪歪扭扭很不工整,就把用过的旧教案本反过来,让我用它每天工工整整地抄写课文或文章,每天抄三大页,算术除了课内作业外,每天再做十几道练习题。放学后学校只有我们父子二人,傍晚,饭后在一盏罩子灯下,父亲在西边的办公桌备课批改作业,我在东边的办公桌做作业写字。做完作业的空闲时间我就开始课外阅读。当年父亲订了《人民文学》杂志,这个杂志刊载的文章内容丰富,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质量好,水平高,许多当时国内知名作家的文章常登载。我从这本杂志上认识了郭沫若、巴金、赵树理、刘白羽、郭小川、贺敬之。郭沫若的剧本《摩雅泰》,赵树理的《我的第一个上级》,杨尚奎的革命回忆录《艰难的岁月》等,至今这些文章的内容也还记的。学校里还订了一份《内蒙古日报》,每天还可以看报,高家地中心学校的教师工会为教师们购置了几十本小说,供教师们借阅,每个星期六下午全学区的老师都要到中心校去集中学习,学习完了父亲就顺便借回一本小说供我阅读。当年我读过的小说有《铁道游击队》《赵一曼》《吕粱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新儿女英雄传》等。我的阅读习惯就是跟随父亲读书学习期间培养成的,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下来,并影响感染了我的孩子。


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在父亲的教诲约束下,贪玩的野性收敛了不少,学习态度端正起来,开始认真学习,字写得越来越工整,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不知不觉一学期就结束了。

五九年三月份,我父亲代表白音察于公社西部教学片区老师和学生家长们的意見,建议在五号村设立一个五年级高小班,当时全公社只有高家地中心学校有高小班,全公社近二百名四年级学生,只有四五十名学生才能升入高小五六年级学习,其余的学生将失去学习的机会。当年中心校的校长是赵登科,经和公社领导研究,听取了我父亲的建议,决定五九年秋季在五号设立一个高小班,招收红水房、白山子、陶来不浪、小丹岱、元山洼几个学校的学生。

七月十二号赵登科校长和张勇教导主任,带上油印的试卷在五号学校举行招生考试,只考算术、语文两科,共有七十多名学生分两个教室,考完当天就判卷评分,定了分数线,决定了录取名额,当年录取的学生红水房子六名,白山子七名,五号十四名,陶来不浪十名,元山洼一名,共三十八名。

undefined

招生结束,当时的小丹岱和五号是一个管理区,假期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由这两个村子抽调劳力拓土坏、揸墙、压栈,在五号村的南边就盖好了校舍,最东边是办公室,往西是掏空两间的大教室,教室西边是男生宿舍,最西边是食堂兼做女生宿舍。九月二十号按时开了学,新调来的张弼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另有一名后旗简师班毕业的张老师代历史和地理课,我父亲代农业基础知识兼管后勤与食堂,做饭的大师傅是七号村的罗四老汉,当年五十多岁,很干净利落,喜欢说笑,同学们都尊称大爷。

住校生只有离学校较远的红水房和白山子的学生,其余学生离学校较近,都是跑校生。

开学了当时国家在大跃进运动中,学生除了上课外,劳动是必修课。开学后我们参加了五号生产队的秋收劳动,拔谷子,往场面上背庄稼,大同学背两捆,小同学背一捆,路上庄稼颗粒撒了不少。

那年国庆节前,白山子国营林场的武有义场长找到学校,说林场有三十多亩榆树苗急需起苗,以供秋季造林之用,生产队秋收正忙,根本抽不出劳动力,希望我们学校师生帮助起树苗,并给一定的报酬。这可是个勤工俭学的好机会,利用三天假期起树苗可以帮助学校解决经费困难问题。


头一天各年级老师作了动员,同学们踊跃参加,第二天同学们带上千粮、工具,列队向白山子林场进发。到了林场,技术员向大家讲解了起苗的要求,尽量挖得深些,不要挖断主根,挖起的树苗要数数打捆,五十根要捆成一捆,数目要准确。打好捆的树苗要集中用湿土掩住根部以防失水。我们明白了要求后,老师就让同学们自找对象自愿组合,大的男同学掌锹起苗,小同学和女同学数数捆苗。那年的榆树苗有一尺多高,根也扎得不太深,挖七八寸深就可以起出来,林场的地是二阴地不硬好挖。同学们干劲挺大,自动地形成了劳动竞赛,比看那一组起的多,三天就把三十多亩树苗起完了。林场领导对我们的劳动给了很好的评价,过了几天就把起树工钱送到学校。挖树苗的大同学每人分了三块钱,小同学每人分了两块钱,当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同学们都很喜欢,劳有所得。其余的钱成了学校勤工俭学的收入,张老师用这笔钱去集宁买回来一架崭新的脚踏琴,两颗篮球,添置了教学用具,从此上音乐课有了脚踏琴伴奏,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在校园里玩篮球了。课余时间张弼老师常弹奏的歌曲是电影铁道游击队和上甘岭的插曲,我们听的时间长了也都会唱了。【未完待续】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官场红人

她爱了他二十年,可现在,她就要撑不下去了

市长之死

权力的较量

官场博弈

一号首长

官道天骄

职场红颜

天道官路

问鼎官路

仕途无悔

官场争锋



【作者介绍】殷煌文,网名耕田者,高中语文教师。从教四十年,现已退休。喜爱阅读和中医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