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基层社工站建设推动社会工作新发展

 老叶眼花 2021-03-30

基层社工站建设是近期社会工作领域的热门话题。这一举措将为新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这更是一种重大考验,需要我们冷静下来理性思考如何将社工事业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更有效。结合先行地区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基层社工站建设应把握好如下要点。

一是循序渐进,从长计议。当前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显示了对于基层社工站的重视程度。但是,绝大部分地区的政策设计都缺少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重要部门的实质参与和具体支持。更有部分地区超越现实条件的运动式建站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这很容易带来专业发展中的形式主义、冒进主义和为建站而建站等突出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专业社会工作的良好发展,更有可能在未来带来巨大的反弹。因此,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应清晰地认识到,这是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并从长计议地确定推进策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并在体制机制上形成相关部门、专业社会组织、基层政府、城乡社区的力量聚合。

二是行政支持,专业自主。就行政与专业的基本关系而言,共识一直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同样也是基层社工站建设及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关切到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未来。恰当而充分的行政支持(包括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操作空间、资源保障等)常常让社会工作者(机构)感到舒适、获得信心和力量,并能够全身心且无怨无悔地投入到社会工作发展事业中,这也是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解决办法之一,即营造积极性、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发展环境,用职业发展环境留住专业人才才是长远之策。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机构)也应学会有策略地积极争取更多的行政资源和自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恪守职业规范、秉承价值理念并运用社工知识和方法,切切实实地参与和助力在地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用较好的工作成效来证明专业价值。

三是实事求是,选好策略。笔者留意到当前基层社工站的基本运营方式有三种:一是由委托专业机构运营,二是由街镇向社会招聘或抽调社区持证社工运营,三是由专业机构与街镇聘用或抽调的持证社工合作运营。不同运营方式各有利弊,从具体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建议由专业机构和街镇聘用或抽调的持证社工合作运营,一方面可以相对保障站点建设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机构社工与街镇聘用或抽调的持证社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碰撞交融和互学互鉴,也以此带动街镇聘用或抽调的持证社工贴身进行专业培养,提升其专业理念和职业能力。这三种方式可以同时存在同一区域,也可以是不断递进,关键在于在地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专业人才的基础和现状。

四是讲求持续,确保专业。这些年来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给了社工机构等主体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但是由于购买方和承接方各自不同程度上的不足,也给社工服务的持续性和扎根性带来了挑战和影响。因此,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街镇、社区与专业机构合作过程中给予其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明确其主体性地位。反过来说,专业机构更应好好把握参与基层社工站建设的契机,在扎实持续地参与过程中,确保自身专业性,在新的征程中让社工事业和组织本身成长成熟起来。这既需要体现在具体的服务全过程中,也需要体现在可视化的成果呈现形式上,让服务对象感受得到,也让利益相关方看得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专业性既包括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团结协作的价值理念,还包括能够凸显专业优势的相对系统和灵活的方法技巧。

五是治理服务,适当兼顾。通过长时间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观察,我们可以大致看到一个相对清晰的变化,即社会工作介入不同服务人群的基础上,已经在基层治理尤其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基层政府和城乡社区组织的认可。客观而言,这是符合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基层政府、城乡社区的减负增效和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提升,并有助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基层政府、城乡社区组织关系的破冰和升级。因此,社会工作服务站不仅要关注所在地区的有需要人群尤其是困难人群的民生服务,而且应力所能及地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有所作为。这既可以将社会工作力量惠及更多社区居民并使得更多民众了解和认可社会工作,又可以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本土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和积累本土社会工作智慧。

六是陪伴支持,立体评估。基层社工站建设应注重将赋能培力、人才培养、专业服务等充分结合在一起,这其中的无论哪一项内容都需要建立起相对应的陪伴支持体系,这就需要引入和建设一支理论基础好、实务经验丰富、真正接地气的专家队伍和协同督导队伍,并以陪伴式方式参与和支持专业人才培养、实务难题破解和行动研究,这是确保社工平台建设专业性和未来成效的重要策略。这也是社会工作先发地区和社工站建设先行区域的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评估在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及其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以立体化的评估方式及时复盘过程、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真正秉持以评促建的理念,以建设性评估的视角推动基层社工站建设,也不断检视过程性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确保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七是互访共学,抱团前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质量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行业发展观不足是众多原因中十分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基层社工站建设应积极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隐形壁垒,更要摒弃各自为政、不相往来的行业现状,彼此拥抱、相互学习并以此形成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和行业困境,呈现社会工作职业群体(机构)的良好整体形像。在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不同阶段,都应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站点之间的互访互学机制,搭建不同形式、不同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在此过程中形成各自的侧重方向和发展特色,并共同破解具体服务中的难题,形成专业发展的共识性经验。

总之,我们应客观、理性且具前瞻性地推进基层社工站建设,凝聚和团结各种发展力量不断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本土社工发展之路,并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民政部培训中心讲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