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亲国戚、帝王之婿,从古代“驸马”入手,探究驸马在古代的演变

 茂林之家 2021-03-30

"驸马",即古代帝王之女的夫婿。听到"驸马"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迎娶天家之女,成为皇亲国戚,拥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重重宫墙之内,皇室贵族们的生活神秘而又令人向往,因而千百年来人们乐此不疲地流传着发生在宫廷之内的各种传说故事。

其中有关各朝公主与驸马之间的奇闻轶事更是在坊间盛行,经久不衰,诸如南朝乐昌公主与驸马"破镜重圆"的故事,唐朝升平公主与驸马郭暧"打金枝"的故事,以及与驸马在国破家亡之时的凄美爱情故事《帝女花》等等,甚至还有冯素珍女扮男装赶考得中状元,竟然误打误撞成为"女驸马"的故事更是极富传奇色彩。这些历史故事与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令人或为之欣慰赞叹,或为之唏嘘不已。

皇亲国戚、帝王之婿,从古代“驸马”入手,探究驸马在古代的演变

打金枝

一、"驸马"一词的起源

《说文解字》中称,"驸,副马也。"古时以马拉车,而驾辕之外的马匹便被称为"驸"。据《·百官公卿表上》中记载,汉武帝刘彻于元鼎二年始置驸(副)马一职,又称"掌驸马",命专人负责掌管副车(从车)之马。于是近侍之中负责掌管正车的官职为"奉车都尉",而负责掌管副车的则被称为"驸马都尉"

由于"驸马都尉"这一官职关乎皇帝性命,极为重要,因此多由宗室亲族或是股肱之臣的子孙担任。及至魏晋时期,随着多位公主的夫婿都被授予这一官职,后世便以此形成惯例,将公主的夫婿皆称为"驸马都尉",简称为"驸马",即便是在辽、金等外藩诸国也是如此,直至满清入关之后改称为"额驸"。

在明清时期之前,驸马一职品阶不高,且皇帝为防止驸马极其亲族干涉政事,因此驸马的手中多无实权且俸禄颇低。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的众多驸马之中,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获得一官半职,且仕途颇为坎坷。到明朝时期,一旦被选为驸马便不得入朝为官。即便是到了清朝,地位才有所提高,甚至在清朝晚期,咸丰帝更是指派额驸富察·景寿作为之一"赞襄政务"。

皇亲国戚、帝王之婿,从古代“驸马”入手,探究驸马在古代的演变

二、驸马的选尚标准

为公主择选驸马的这一过程,被称为"选尚"。历朝历代以来,"选尚"的标准各具特色,但无论方式如何不同,有一个特点却是各个朝代所共有的。也就是,身在帝王之家,满足政治需求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1、唐朝时期

初唐时期的驸马选尚标准极其简单,即出身勋贵名臣之家。公主们的驸马或出于战功赫赫名门之后,或出于关陇旧族的门阀世家,但也有公主嫁与后妃们的外戚亲眷。至高宗时期,公主嫁与外戚的情况开始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则是各个政治集团之间试图通过联姻的方式进行结盟,再携手对敌对集团施以倾轧的结果。以高宗为例,高宗有四位公主嫁给了皇后武则天的外戚一族,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便是其中之一,外戚联姻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唐朝中后期由于长期遭受外族侵扰,因此也曾多次出现公主和亲远嫁,以缔结姻好来安抚政局的情况。至唐朝晚期,驸马的选尚则以出身公卿世家或是才学品貌俱佳者中进行择选。

2、明朝时期

明朝初期,公主们可从王公贵族之中拣选驸马。后随着成祖登基,待选驸马们的户籍也成为了拣选的重要条件

明朝的驸马选尚是以"选拔式"为主。《明史》中记载,"凡选驸马,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教者报名,司礼内臣于诸王馆会选。不中,则博访于畿内、山东、河南。选中三人,钦定一人,余二人送本处儒学,充廪生。"

皇亲国戚、帝王之婿,从古代“驸马”入手,探究驸马在古代的演变

即由礼部先按照标准选择符合年龄、户籍等基本要求之人,这些人还需经过多层选拔,最终择出三名最优秀的青年参加殿选。在《思陵典礼记》中记载着一次发生在万历年间的殿选细节,"万历中选择尚主子弟三人入见,上以其名呈太后。太后置金瓶中,焚香祝天,选其一,即以绯袍覆之,送入春曹,其两人陪入者,赐金绮罢出送顺天府庠。"由此可以看出,驸马的最终人选是由皇帝或太后选定。

之后,这位天选之子还需到礼部学习,只有在通过考核之后才有资格论及同公主的婚事。

3、清朝时期

到了清朝时期,公主的丈夫改称"额驸"。但"额驸"一词却并不仅仅只是公主夫婿的称谓,其他宗室格格们的丈夫也被称为"额驸"。 皇后所生的嫡出长公主,其夫婿被称为固伦额驸,而其他嫔妃所生的庶出公主们的夫婿则被称为和硕额驸,至于宗室亲王之女的夫婿又被称为郡主额驸。

清朝一直承袭并沿用着入关之前的满蒙联姻制度。王朝建立之初,为了联合蒙古各部以巩固政权,公主们的额驸多由蒙古贵族之中进行择选。后随着清政府的统治逐渐趋于稳定,乾隆朝时期开始采用"备指额驸"制度。即由理藩院在蒙古十三旗中选定备选额驸。但在乾隆朝后期,"备指额驸"制度便有所松懈,直至道光年间才被再次重申,并正式编入《理藩院则例》。及至清朝末期,随着国运衰退,这项制度也逐渐瓦解。

皇亲国戚、帝王之婿,从古代“驸马”入手,探究驸马在古代的演变

三、历史上的女驸马

历朝历代的公主们与她们的驸马有着各种令人感动落泪或是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但最为传奇的却是一位"女驸马"的故事。

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女驸马》,讲述了襄阳府道台的女儿冯素珍自幼许配给李家之子李兆廷,但多年之后李家败落,李兆廷只得投奔冯府,可惜冯素珍的父母嫌贫爱富便逼迫李兆廷退婚。冯素珍深明大义,于后花园赠银给李兆廷,不巧被其父遇见,遂诬陷李兆廷偷盗家中银两,并将其送官入狱。冯素珍不愿被父母所迫嫁与宰相之子,于是女扮男装出逃进京。

她假冒李兆廷之名应试竟然高中状元,却被皇帝看中招为东床驸马。洞房花烛之夜,冯素珍冒死陈词说明缘由,公主被其感动并伸出援手。皇帝在公主的劝说下将冯素珍收为义女,开恩下旨释放了李兆廷,并招冯素珍之兄冯少英为驸马。剧目尾声便是两对新人喜结连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但这位女驸马在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戏曲《女驸马》也仅是在真实史实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其中女主人公冯素珍的人物原型是五代前蜀的才女黄崇嘏,整个曲目架构也是基于黄崇嘏女扮男装并被当朝相国招为女婿的故事改编而成。

皇亲国戚、帝王之婿,从古代“驸马”入手,探究驸马在古代的演变

但历史上,黄崇嘏并未得中状元,相国周庠惜才有意招其为婿,黄崇嘏献上《辞蜀相妻女》诗,表明自己的"女儿身"后便辞官回乡了。如今,在四川邛崃市尚保留有后人纪念黄崇嘏的崇嘏山、崇嘏塔、崇嘏墓等历史遗迹。

至于黄崇嘏"中状元"一说则大致形成于明朝时期,在明杂剧家徐渭的《女状元辞凰得凤》、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以及文学家杨慎的《杨升庵外传》中有关黄崇嘏的故事记载中,她都是以女状元的形象出现。

四、"驸马"好听不好做

虽说娶了天之骄女,可是日常夫妻相处要先行君臣之礼,甚至不得同桌而食。公主们的脾气秉性天差地别。如果有幸遇到温婉贤淑的公主尚可举案齐眉,琴瑟和鸣。但大多数的公主们往往骄纵任性、恣意妄为,在女权主义兴盛的唐朝时期驸马的存在更是形同虚设、毫无尊严。驸马虽然多为门阀世家子弟出身,但鲜少身居要职,如果只有"驸马"头衔往往俸禄颇低。到了清朝更是连养廉银都没有。

公主过世只能于皇家陵寝入葬,不得入驸马祖坟,也不得合葬。按照清朝礼制,额驸一旦续娶,便要将所属皇室的房屋田产以及珠宝首饰等各项财产全部上交,并革除其爵位与俸禄。

皇亲国戚、帝王之婿,从古代“驸马”入手,探究驸马在古代的演变

五、结语

无论是在哪个朝代,皇室婚姻往往都带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驸马位于权力的中心,不但要处处彰显皇家威仪,更是因身处权势争斗的漩涡中心而时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言行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火烧身。无论驸马或是公主,都不过是政治棋局上的颗颗棋子罢了,只能身不由己的听从他人的摆布控制。

"驸马"一词的背后虽然代表的是封建专治的集权制度,但在这些奇闻轶事所流传经历的历朝历代,广大的劳动人民在茶余饭后传颂之时仍会怀揣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无论是如《女驸马》等民间传奇逸闻故事或是如《打金枝》等有据可查的史实故事,人们都乐于看到公主驸马有着幸福生活的圆满结局,都对明君圣主治下的盛世年华有着美好希冀。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

2、《·百官公卿表上》

3、《明史》

4、《思陵典礼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