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五十一)饮马长江 千里大跃进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3-30



燕王为什么敢制订这种冒险的战略呢?
据说是因为有太监告诉燕王,南京防务空虚。所以燕王才这样玩的。
 
其实呢,这显然是后来为了丑化太监才编出的说法。因为燕王发动的这场战争,绝非一场千里奔袭的战争,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运动战。
我们必须得知道,燕王用了一个月时间,才越过真定、济南防线;用了半年时间,才打到长江边。
 
如果单纯的因为南京防务空虚,以这种速度杀到南京城下时,黄瓜菜也凉了。
 
朱棣敢这样玩,显然是因为他渐渐发现,在大家眼中,叔侄之争,也就是狼狈之争,谁胜了,又能怎样呢?
大家希望的,是赶紧结束这场战争。
  
千里大跃时的战略,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后勤的问题。
这样一玩,你的后勤,肯定无法从大后方获得了。
你率领的野战部队,大举从真定、济南的空隙中越过,盛庸、平保儿也许不敢正面拦截;但是你的后勤物资,也想从这里越过,那也真当盛庸、平保儿所率的数十万军如无物了。
 
如果大家在政治上,都倾向于小皇帝。
燕王敢这样玩,肯定就是在作死!
因为10多万军队,越过几十万的敌军封锁线,直接深入敌人的大后方,后勤怎么保障?
 
如果敌人的大后方,对你并没有深深的恶意,你的军队深入敌人大后方,随便派一些军队,就可以让当地政府、百姓,给你提供足够的粮草。
否则,你用于筹集后勤物资的军队太少,肯定无法获得足够后勤物资;如果你用于筹集后勤物资的军队太多,也许可以获得足够的后勤物资,但是用于作战的部队,就会变得很少。
 
在没有政府驻军的地区,当地官员、百姓,突然看到敌军征集后勤物资,他们会怎么做呢?
通常只能配合!
因为敌人全副武装,不服就拿刺刀说话,大家不配合,还能怎样呢?
 
问题是,敌人征集后勤物资的军队来了。你们就乖乖配合,这是什么性质的事?从大道理讲,这就是通敌啊!
问题是,从小道理上讲,这是帝国政府失职的结果啊。帝国政府养兵上百万,现在却让敌军杀到大后方了,敌军拿着带血的刺刀,要求我们提供后勤物资,我们怎么拒绝?拒绝人家,人家上来就是一刺刀;或是来个屠村、屠城,算谁的事?
 
问题是,配合敌人,它也是有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那就是在逼迫下配合。
第二个层次,那就是半推半就的配合。
第三个层次,那就是主动配合。
第四个层次,那就是积极配合。
 
现在就看,大家普遍是在哪个层次上配合了。
不同层次的配合,会直接影响敌军在后方的军事行动。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大家都是在逼迫下配合。南下的10多万燕军,想获得足够的后勤保障,那可不是一般的难度;最后折腾来折腾去,恐怕大多数兵力,都会忙于筹集后勤。
更主要的是,大家都是在逼迫下配合,敌人在筹集后勤物资时,难免会出现大量的暴行,而这种暴行,更会增加他们筹集后勤物资的难度。因为大量的暴行出现,难免会让大家感觉,敌人来了,就是鬼子进村了!
 
如果在家都是半推半就的配合,结果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此过程中,燕军就相对容易获得后勤物资,而且不会出现什么暴行。相反燕军还可以通过各种承诺,让大家积极配合自己。
总而言之,我们这是一项正义的行动,等我们胜利了,绝不会忘记大家现在提供的帮助;再总而言之,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为了早日结束这种内战,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我们。甚至而言,当时就会填写各种收条、借据、表扬信、军功章;总而言之,我们胜利了,这都是你们曾经为我们奉献过的信物。
 
进入这个层面,大家就很容易主动配合了,甚至是积极配合。
虽然在配合的时候,大家依然会是一副被敌人逼迫的样子,但是具体怎么回事,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如果大家都主动配合、积极配合,结果就是,叛军千里大跃进,却不会受到后勤的困扰;政府军在大后方作战,却动则受到后勤的困扰。
 
因为,大家对燕王并没有深深的恶意。
所以,燕王深入政府军的大后方,不会被后勤问题困扰,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驻扎在真定、济南的盛庸、平保儿,看到这种变化。应该怎么办呢?
进入这种状态,官僚政治的弊端就显现了。
一切是显然的,燕王率军大举南下,你也率军大举追击,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中了燕军的调虎离山之计,让燕军突破真定、济南防线,算谁的事?
类似的行动,肯定得请示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还得远隔千里判断事情的性质;这样一来一往,政府军的行动,都会慢上半拍的。
 
关键是,政府军随后的战争,就会离开自己熟悉的阵地、熟悉的作战方式;进入一个个全新的战场,面对各种全新的战争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军的兵力优势,就无法体现出来了。
在真定、济南、保定、北平有限的战略空间内,政府军的兵力优势,相对容易保持。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燕军再会声东击西,再会逐个击破,它也只能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进行。
而燕军千里大跃进,无形中将这个战略空间,扩张大了数倍。
 以前,真定、济南两大集团军,处于一个非常有限的地理空间内,还无法实现战略协作,让燕军抓住机会逐个击破。
现在,处于一个空前广阔的地理空间,他们之间的战略协作,就更加困难了。
 
这种大跨度的、大规模的运动战,政府军的节奏,明显跟不上。
燕军的指挥是一元的,燕王一声令下,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政府军的指挥,哪能玩的这么洒脱呢?
 
 
腊月12日,燕军从北平出师。
3月9日,平保儿所率的军队,才终于追上燕军了。
此时,燕军已离开北平快4个月了;也到了达了远离北平1600多里的宿州;这里距南京,只有600多里了。
 
随后一个多月时间里,燕军的日子,那是过得无比艰难。
淝水之战,燕王手下第一悍将王真战死。
小河之战,燕军大败,燕王也差点死于战场上。
齐眉山之战,燕军再次大败。
接连的失败,让燕军都丧失了继续南下的信心。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与会的高级将领,竟然有多一半表示,继续南下实在太危险了。
面对此情此景,燕王当即表示,谁认为南下太危险,可以留下来,也可以退回去,但是我肯定会继续南下的!
一听燕王这种说法,大家马上齐声表示,愿意追随燕王继续南下。
总的来说,燕王所率的团队,是当时最顶尖的团队,所以经过一番犹豫之后,还是决定在逆境中继续狂赌下去。
毕竟,此时退回去,胜利会变得遥遥无期,甚至毫无希望;而继续南下,却有可能一举破车变跑车的。
 
4月底,双方又在灵璧展开战略决战。
这一次,燕王大胜。
这场战争,胜是如此辉煌。平保儿为首的高级将领,几乎被燕王一网打尽;投降燕王的军队足足有10万之众;平保儿等人,也都选择了投降燕王。
平保儿,大名叫平安。
看着平安被俘,燕军都纷纷说,从此可真的平安了!
 
 
帝国的两大野战集团军,有一个战败了,而且投降了燕军。
剩下的盛庸,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无助。
在兵力上,盛庸已没有任何优势了。所以盛庸只能围着燕军打转,却不能给予燕军任何有效的拦截打击。
 
于是燕军很快渡过淮河。
 
几天后,燕王率军到泗州;泗州守将直接打开了城门,欢迎燕王。
燕王问他,你为什么要投降?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因为你说弃暗投明吧,好像显得自己有点小人了。
泗州守将就说,我昨天梦到了一个老神仙,他跟我说,燕王来了,你应该跟着他混!
这个回答就比较巧妙了。换而言之,我想跟您混,是因为得到了老天爷的指引。再换而言之,您就是传说中的真命天子。
 
到达扬州城时,扬州城内有人想抵抗。
但是,奈何投降派势力巨大,所以主战派首脑,很快就被自己人绑了起来。
于是,燕王不战夺取扬州。
 
然后,泰州、通州、高邮都不战而下。
 
战争进行到此时,燕王终于实现了饮马长江的战略目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飞跃长江,夺取南京城了。这个问题,更是解决的异常顺利,因为长江水师竟然不战而降了!面对这个结果,小皇帝顿时感觉到绝望了,因为这是标准的大势已去啊!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飞跃长江 攻克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