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验虫“硬指标”

 乡村骑士706 2021-03-30

图片

蛐蛐的“底板、品级、级别”的话题,我说说个人的理解。

     我呢,其他的都可以打哈哈,独独对蛐蛐这东西较真。平相老哥的说法,我不敢苟同。绝非对老哥哥的不敬,咱们仅仅是就虫论虫,老祁可别责怪小老弟哦。

     “底板”,我认为可简单理解为:蛐蛐体质的好坏。体质,是综合体能的外在表现,它涵盖了蛐蛐整个生长发育乃至成熟期所有的过程。“虫底好坏”,就是“体质、体能”的优劣。底板与“老结度并”不挂钩,即便整批全是刚倒皮的嫩虫,通过一些特定指标的鉴别,已经能区分它们底板的优劣了。故,底板所指的,仅仅是整虫体质、体能。

     那么,三个半“验虫的硬指标”是什么呢?具体说说,请平相老哥以及诸位朋友们看看,是否在理。

     依据每位玩蛐蛐的朋友,各自“征战”的赛事不同,对选虫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咱们暂且从敲重组说起。

     一  蛐蛐的排架

     为什么反复强调蛐蛐的排架放在第一?理由很简单:没达到超大排架的蛐蛐,最好别进这样的赛事。当对方蛐蛐由过笼里推出来,拍子套咱们两圈有余;一刷牙,又长又阔还鼓的一副超级大嘴。。。此时咱们只剩20%不到的胜率了。用20%与80%的概率相搏,胜负的天平倾向哪边?不言而喻。

     虫友们常听些大腕收蛐蛐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小蛐蛐不看”。原因正在于此。当然,小虫也有大格局的,相对而言比较少些。

     二  皮色浓郁度

     玩中等赛事的朋友,较多偏重此项。为什么说“排架的重要性”要大于“皮色浓郁度”呢?大伙要知道,大赛事,蛐蛐讲究超级牌架,并非不讲究皮色浓郁度。而是此项达标后,还外带大格局!单有空架子,没有浓度为依据的蛐蛐,早就被消灭在大场之外了。假如哪位朋友收了些小头小脑的蛐蛐,纵使它们皮色再正,想用这些蛐蛐去斗高级赛事的话,那一定是不知天高地厚,自寻烦恼了。

     上面几句话,假如有不满意的朋友,大可批驳、抗议,忍不住的,暗地里谩骂也行。但请别去尝试。上海有句俗话叫:“脾气犟死,苦头吃死”。

     浓度达标,本牙,架子一般化的蛐蛐,它仅适用于中小场。永不升级,从概率上来说,是最佳选择。

     三  皮壳厚度

     皮色浓郁度、工整度还略欠,但皮壳厚度超了。此类蛐蛐,也能走走中小场(但以小场为宜)。许多玩蛐蛐的朋友,藐视理论知识。有人说:我这蛐蛐,什么青紫黄都不分,还是小牙,也斗了四、五路了。收来蛐蛐就排,这小牙混色蛐蛐把几百几百收来的,都斗掉了。。。谁看得懂蛐蛐?有谁看得懂?

     贺喜您,收到了皮壳超厚的虫!此类虫,粗看没什么特点,就是皮厚牙坚。一般多称雄早、中秋。假如没有上面“一、二”的支撑,小将而已,切勿当是至尊宝。如若盲动,得摔大跟斗!

     此类虫,早秋另有“相虫之法”,历代均无相传。所谓“暗门”,多出于此。就识虫大体来说,此乃微末伎俩,不足以定大局。

     还有半个所指 -- 虫种纯度。

     大凡蛐蛐竟斗,两虫相较,要细化到靠哪方虫种纯度高而获胜的情形,少之又少。此条仅对大场严格筛选蛐蛐适用,对大多数朋友来说,意义不大。

     说了这“三个半硬指标”,无非是想请朋友统一一下意见,就适应当前国内赛场使用的较为普遍的“公养、湿吊、局面”斗虫法这样的形势,作简化论。

     蛐蛐此道,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依现代社会观念来说,咱们的追求:如何用较短时间、抓住鉴别蛐蛐优劣的最重点扼要的部分,再用简洁明了的描述,并加以推广。简而言之,理论越简洁越好;重点越清晰越好;认知的时间越短,相虫的效率越高越好。

     接着,是我对这“品级、级别”这两个词的看法。

     “虫本无级”。现今对蛐蛐所有的等级划分,均是依据每位虫友各自对虫的理解,以及赛场里的胜率而推定。这个推定,太笼统、抽象,初学者根本无规律可循。如今,斗虫的赛场,依据奖金的不同,其虫都不在一个概念上。介于上述实际情况,本人慎重提议:取消“品级”一说,而单论等级。

     这话怎么理解呢?咱们不妨举个例子:谁能有100%的把握确定,一条名称叫“重青”的蛐蛐,就必胜一条名称叫“淡紫”的蛐蛐?“黄头白青”无论如何就斗不过“正青”了?没人能拍板定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