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世人眼中是一个悲伤的季节,大多数诗人在秋天写的都是悲秋之作。比如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叹。 自古以来,悲秋的诗句数不胜数,萧瑟的秋天总会给情感丰富的诗人带来一丝伤感的情绪。 但唐朝诗人刘禹锡却在人生低谷,面对秋天的到来,写下来两首一反常态的诗作,而且最后都成了千古名作,流传至今,也让我们看到了秋天在诗句中的别样面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刘禹锡的《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就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情感。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赞美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态度鲜明。第三句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激荡澎湃,内心的情感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没有过多修饰,只是显示其特色: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最后两句写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心情肃然深沉,不像春天那繁华浓艳的景色,令人轻浮若狂。 公元805年,唐顺宗继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被逼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成朗州司马。这首诗就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这个时期称得上是刘禹锡人生中的低谷,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 而且,刘禹锡求异心理很强,做事不想人云亦云,这两首诗也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 《秋词二首》展现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景色,也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刘禹锡这样乐观的精神也十分可贵,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豁达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品读诗人的作品,我们感受到的除了诗情画意,还有人生启示。 他们的人生态度也能带给我们以启发,越是困境就越要积极面对,不要让自己意志消沉。人生是一场修行,能够乐观面对生活也能让自己活得轻松。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