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世界上最「花心」的人,没想到是如此迷人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1-03-30

图片

图片

Imagining Brian Crain - Piano and Light (Bonus Track Version)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很多人眼中,花艺纯粹是生活的装饰。而在花艺师眼中,花卉不仅可以用来表现美,还传达着「生命」的内涵,转瞬即逝,却动人心魄。

这种追求心灵与自然碰撞的艺术,就像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的故事。

千利休的院子种满牵牛花,花期一到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战国时代霸主丰臣秀吉得知此事,指示利休在宅内准备一次茶会,品茶赏花。

结果,当秀吉兴致勃勃的来到利休宅邸时,却发现所有花都被利休剪掉了,秀吉盛怒之下进茶室兴师问罪。一进茶室不禁呆住了:暗淡壁龛的花瓶里,插着一朵洁白的牵牛花,露水欲滴,生机无限。


图片


剪掉了大片的牵牛花,只留下这一朵,花的生命却得到最完美的呈现,这就是花道所蕴含的境界。

本期特别选取五位不走寻常路的花艺师,从创新花艺理念的新人,到殿堂级别的泰斗,他们都从不同角度,让植物花卉在有限的绽放中,获得更为深远和持久的力量。

事物的意义,只取决于你

看待的目光和赋予的价值

 - NO.1 -

岡寛之

Hiroyuki Oka

图片

日本年轻的自由花艺设计师岡寛之,很少参加商业花艺活动,却以独特的果蔬花艺理念,在设计界掀起全新潮流。

图片

广岛出生长大的岡寛之,毕业后到花店打工,第一次跟随主理人荒井楓久香学习花艺,也激发了他对花艺的热情。

24岁时,岡寛之前往欧洲,跟随哥本哈根花艺大师 Tage Andersen 学习。回到日本后,又进入历史最悠久的花艺学校 Mami Flower Design 深入学艺。

图片

毕业后,岡寛之在世界最大规模之一的大田花卉市场 Ota Market 工作,有机会直接聆听花卉生产者的心声,更从生命的源头,加深了对植物独特魅力的理解。

图片

2012年,岡寛之受邀参加比利时出版商 Stiching Kunstboek 有关国际花卉艺术的策划,用融入蔬果的全新设计,打破了传统花艺的边界,首次崭露头角。

图片

次年,岡寛之即在个人作品集《Hiroyuki Oka MONOGRAPH》中,首度发表他的全新创意 —— 用蔬菜水果创作花艺的设计概念,引发花艺师一片赞誉。

图片

图片

岡寛之充分发掘蔬果本身的质感和纹理,不仅秀色可餐,更蕴含着从色彩到结构的完整体验。唯美色彩加独特造型,用呼之欲出的新鲜体验,给予花艺全新的拓展空间,获得 International FLORAL 国际花卉大赛「银叶奖」。

图片

若从自然界的眼光来看,无论蔬果还是花卉,都是自然的产物,只是有的可食用,有的可观花。「用日常水果蔬菜创作的作品,会引发没有机会接触鲜花的人,出于对植物的好奇而产生兴趣。」

图片

世间到处都蕴藏着美,一蔬一菜,也可能别有洞天。面对熟悉的食物,有人看到功利的用途,有人看到蕴藏的生机。

琴棋书画诗酒花,花艺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境界。只有懂得以全新的眼光,和敏感的心体察和专注,才能发掘普通事物中蕴藏的美好,花卉如此,果蔬亦然。

图片

 - NO.2 -


弗朗索瓦 · 威克斯

Francoise Weeks

图片

著名花艺师弗朗索瓦 · 威克斯生于比利时,那是在18世纪盛产浪漫花艺与艺术家的地方。此前她做过老师,实验师等,临近中年,才发掘对植物的热爱。

图片

从40岁开始,弗朗索瓦全心投入花卉、药草、果蔬及枝叶的创意设计。这是大师级别才能驾驭的高级花艺方向,但天赋和热爱,让半路转行的她,很快找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设计格调,被誉为「风格优雅的植物时装艺术大师」。

图片

弗朗索瓦将典雅自然的古朴与丰盈充实的华丽完美组合,树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茂盛的花艺风格 —— 丛林花艺(Textural Woodlands)和植物时装(Botanical Haute Couture)。

图片

图片

弗朗索瓦热衷于发现自然界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并用惊人的创造力,将它们完美融入作品之中。斑斓的蕨类和苔藓让作品带有标志性的林地风格。

图片

图片

弗朗索瓦作品最大特点是再现自然风貌,尤其擅长将植物拆解组合:鲜花、真菌、干果、浆果,都是创作的材料,不仅是鲜花的艺术,更是自然的缩影。

图片

她喜欢将各种材料拆解排列,运用质感的变化特点组合,拼接出全新的图案和纹理。摒弃雕琢痕迹,让一切都笼罩着身临其境,宛若重生的自然气息。

图片

当其他花艺师挑选花材时,弗朗索瓦已经钻进密林深处寻求灵感了。蘑菇、枯叶、苔藓和蕨类,无数不知名的奇花异草,让作品从材质和设计都令人惊艳。

图片

弗朗索瓦更将花艺风格融入高定时装,让植物变成可以穿戴的艺术品。这些融入花卉的帽子首饰等,唯美浪漫、大胆前卫,带着呼之欲出的生命质感。

图片

她的作品亦正亦邪,天真烂漫和飞扬跋扈并存。材料的独特、重彩的运用和大胆的解构,如同诉说着真实内心世界,优雅稳重的气质中有着丝丝反叛。

图片

每一个身着弗朗索瓦森系时装的女孩,都如同施了魔法的丛林仙子,头顶姹紫嫣红,耳畔笑靥如花。不仅让看的人眼前一亮,更是让穿戴者光芒万丈。无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展现。


图片

弗朗索瓦用惊人的创造和生命力,融汇自然主义和梦幻色彩,将植物精微之处创造出最惊艳的效果,每件作品都是花园、树林和城镇等复杂气质的糅合。

图片
图片

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年龄无关。艺术家的作品,极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尽管弗朗索瓦已经年过花甲,但依然用对生活的热情和想象惊艳世界。

图片

图片


 - NO.3 -


麦克  · 潘普林

Mark Pampling

图片

在花艺界,麦克以其独特而娴熟的架构技法而闻名,作品素材简洁,线条明快,却充满雕塑般的优雅造型感。

图片

麦克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图文巴,这个被誉为花园城的小镇,从小就有非凡的创造力,常沉浸于手工制作和绘画中。「如果没有做花艺,我也会成为艺术家,设计师或其他任何创意领域。」

图片

麦克之所以成为花艺师,源于图文巴一年一度的花卉狂欢节,节庆上各式各样鲜花和园艺,让Mark为之深深沉醉。

麦克大学学的酒店管理,随后进入酒店业工作,逐渐意识到,花艺可以瞬间点燃空间氛围,创造无比优雅的环境。


图片
图片

机缘巧合,他参加了朋友开设的花艺课程,最初的三节课便清晰意识到,自己终生都渴望在花艺之路上持续探索。

图片

图片

所有过往,都会融入生命,成为日后设计的灵感源泉。现在麦克以「架构花艺大师」闻名,从建筑结构和植物纹理中提炼灵感,创造独一无二的前卫花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架构花艺起源于西方,作为花艺领域的全新革命,不仅克服了插花容器的局限,拓展了花材的应用空间,同时也激发了花艺师的创作灵感。

图片
图片

高超技术和线性风格,赋予作品独树一帜的雕塑感。与感官上的舒适相比,麦克更看中材料本身的可塑性,酷爱从不同视角,探寻常规材料的全新可能。

麦克相信,只要保持敏锐的直觉,对灵感敞开心扉,会发现创意无处不在。资源越是贫乏,越会迫使你不断探索熟悉材料的全新表达,创造出惊艳的设计。

图片

一切都是未知的新鲜感,让麦克始终保持兴奋和创意。而追求完美的动力则促使他持续精进。「如果某个设计完全回答所有问题,那么就最接近完美。」

图片

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失败的阻拦。但正如麦克所言:即使失败也是极其珍贵的经历,从中学到的往往比从成功中学到的更多,只要坚信自己所做的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就会持续突破。

图片

图片

- NO.4 -

曹江

Jiang Cao

图片

曹江曾作为中国唯一受邀花艺师,参加全球极具影响力的 Floral Fundamentals 国际花艺协会的交流活动,是首位登上《Fusion Flower》的中国花艺大使。

图片

中国用花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虽然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短暂的断代,但并不妨碍延续和传承,传统的用花形式被定义为「插花」。

图片

宋代插花就极讲究清雅素淡,高低错落,疏密聚散,对内涵的重视更甚于形式,被称做「理念花」,从形态到意境,都体现着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

图片

隋朝时期,日本的遣隋使将中国传统插花分支带入日本,形成了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池坊」,之后不断繁衍生息,在中国传统插花的继承和发扬上,最终形成了日本花道。

图片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浅吟长叹,挑花捡枝。古诗词中蕴藏了无数花艺设计的灵感,而中国风花艺便是诗词中意境的凝练,展现了东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韵律美。

图片

曹江融汇传统底蕴的现代插花艺术,既秉承着文人花艺的内核,传递着古雅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更探究着艺术和社会的关系,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生活的体察和对世界的感悟。

图片

图片

那些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花艺,化繁就简,虚实结合,糅合西方现代的设计思维和东方含蓄的审美意识,用融汇中国风的全新意境表达,赋予花艺设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方韵味。

图片

图片

- NO.5 -

丹尼尔 · 奥斯特

Daniel Ost

图片

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选出一位殿堂级的「灵魂花艺师」,那一定非丹尼尔 ·奥斯特莫属。他不仅拥有「花的建筑师」美誉,甚至被视为花艺界的史诗。

图片

奥斯特童年在比利时乡下度过,自然界各种花草组成了他生活里最美的部分,即使后来宜居城市,入伍参军,也丝毫没有改变他对植物发自心底的热爱。

26岁时,他在家乡办了首家园艺店,凭借纯属技巧和深邃创意很快赢得声望。先锋而大胆的设计,甚至一度令以前卫著称的安特卫普都为之惊艳。

图片

图片

首次参加安特卫普花艺大赛时,由于生活拮据,他只能用捡的树枝和枯叶作为参赛作品,没想到居然竟然赢得大奖。

从此以后,奥斯特从不同领域吸收精华、汲取灵感:芦苇、藤条、野草等各种「怪异」的材料,在他手里都迸发出独特的魅力,融合为艺术的呈现。

图片

图片

奥斯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真正能表现植物之美的方式,让它能够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对于花艺的极致追求,让他超越单纯的花艺师,重新定义了花卉艺术,赋予植物全新的生命形态。


图片

「平凡与不平凡的区别,就在细节」。奥斯特眼里,鲜花是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妙的礼物。因此他总是最大限度获取自然赋予的一切,用非凡而个性化的手法,完成兼具美感、灵性和创意之作。


图片
图片

在他的作品中,花卉、植物和树木不只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表达和激发情感的元素,蓬勃的生命和艺术张力,让植物突破原有的样貌,赋予全新的涵义。

例如用40万个莓果创作出的螺旋形雕塑,暗示着前往天堂的道路。

图片

还有用忍冬叶和鲜花创作的生命之轮。

图片

奥斯特渴望用作品传达难以言喻的情感和,以永不妥协的态度,不断超越极限,去实现理想的效果,曾为一株完美的兰花进行超过500公里的长途跋涉。

在他手中,植物花材不再是装饰,而是独立成为无可替代的艺术品。

图片

图片

如今的奥斯特,逐渐将焦点放在对花衰败过程的研究上:「我曾经痴迷于花卉绚烂新鲜的美,但是现在随着年纪渐老,我更渴望挖掘关于衰败的美。」

他开始研究植物凋零的过程,枯枝缠绕,花朵凋零,生命的痕迹在蜿蜒的藤蔓和零星的花苞中悄然显现。

图片
图片

作为当代艺术大师,奥斯特的花艺早已突破形态的展现,而是以艺术的方式,诠释着关于灵魂和生命的独特哲学。

图片

花艺作为生活美学,也随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不断变幻。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只拘泥于形式,终将因为表面的桎梏,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美感之上触及心灵,才是花艺最持久和动人的魅力。

图片

最后再以一个花道的故事结尾:

某年春天,丰臣秀吉召来千利休要他当众表演插花,按惯例插花用筒形器皿,秀吉却故意准备了一个铁盘,里面放了清水,还有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

只见千利休神情严肃而悲哀,将在隆冬里挣扎绽放的梅花,放在手心一点一点揉碎,让它随意飘落在水面之上。

图片

生命在众人的面前被一点一点毁灭,最终光秃的华干之上,只残存三两朵花苞,气息奄奄地倚在铁盘旁。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过程。在座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铁石心肠的丰臣秀吉,也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图片

盛放有时,凋零也有时

尘世的生命都会

经历相似的过程

如何能够凝驻刹那芳华

是花道的命题

也是人生的命题

图片

References

1. Hiroyuki Oka and Kiyokazu Nakajima | Japanese Contemporary Floral Art: Hideyuki Niw2.Paul Geerts | Daniel Ost: Floral Art and the Beauty of Impermanence

2. Françoise Weeks | THE HERBAL RECIPE KEEPER:MY COLLECTION OF HEALING PLANT REMEDIES AND ESSENTIAL OIL BLENDS

3. education .teamflower.org | Finding Your Niche in Floral Design with Françoise Weeks

4. floralfundamentals | Mark Pampling

5. Flowersacrossmelbourne | AUSTRALIAN FLORAL DESIGNER: MARK PAMPLING

6. Paul Geerts , Kengo Kuma | Daniel Ost: Floral Art and the Beauty of Impermanence

7. http:///home/

8. Daniel Ost | Remaining Flowers

有时花能表达的,胜过万语千言

图片

| 诗篇 22:26 | 

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