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你知道吗?轻盈的棉花不仅塑造了当代世界,更是重塑了整个资本主义全球史!
今天,不妨就跟着微读君一起,回顾棉花漫长的旅程,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有趣的答案。 
要弥补机械化制造业的需要和前现代农业所能提供的供给之间的鸿沟,奴隶制是关键。迅速扩张的工厂消耗大量的棉花,只有战争资本主义才能确保必要的土地和劳动力再分配。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的作者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是哈佛大学美国历史学教授。该著作甫一出版即备受关注,当年即获得美国历史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并得到了《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的联袂推荐。在这部跨越几百年,广涉七大洲的历史著作中,贝克特从棉花入手,通过追溯棉花的历史,揭露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往事。 全书主要围绕着三大核心问题展开: 1. 棉花为何能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成功的商品? 棉花是一种亚热带作物,它的生长对于光照和无霜期有一定要求,因此主要产在南亚、中南美洲及非洲地区。西汉初年,棉花由印度传至中国,但直到元代,棉才取代丝绸和苎麻,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衣纤维来源。 欧洲人接触棉花则更晚,直到12世纪,十字军东征控制了中东的部分棉花产地后,意大利北部米兰、威尼斯等地才开始有了纺织厂。 
由于棉花不同于粮食、烟草或蔗糖,其人均消耗量可以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而无限增长。因此,从11世纪到20世纪初,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纺织可以说都是最重要的工商业之一。 2. 欧洲资本主义为何能借助棉花而成长为全球经济体制? 贝克特在书中提出了两个概念:“战争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分别用来描述18到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前后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尽管资本主义处于不同阶段,但却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例如发起世界范围的殖民战争;实行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进行跨国贸易与设立跨国公司等。 
战争资本主义创造了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完成了世界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除了奴隶贸易以外,美国棉花的低价还因为南方大种植园一开始就是出口导向型,实行集约化生产。 与之相反,中印两国的棉花则始终实行小规模家庭化生产,以供应国内为主,运输成本高昂,很快被排挤出国际市场。 3. 棉花经济的全球化是如何发生的,推动其发生和演变的动力和动机是什么? 18世纪末,法国革命后的拿破仑统治时期,由于实行欧洲大陆封锁政策,英国商品被排除在大陆之外,反而促进了其棉花工业的腾飞。 很快,随着美国内战爆发,美国奴隶制被废除,第二棉花帝国的原材料供应链也相应瓦解。 投资失败迫使棉花资本家要重新寻求廉价的棉花。就这样,世界网络和与之相伴的全球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棉花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竞争。 总而言之,无论棉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如何转移,供应链经历几次重建,唯一不变的是,资本主义始终牢牢把握最为关键和利润最高的核心部分,以“国家利益”之名,来保障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而近日的棉花事件,也未尝不是此种目的的影射。 阅读此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风波的原因,也能够为探寻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构成、国家间不平等的来源,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如果你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微读君还推荐你看: (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资本论》 @天高云淡 本书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全三册)》 @囫囵吞枣 作者从多角度撰写了100年的历史,尽管他不得不站在某种“立场”,但读后,仍觉得意犹未尽。《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 @赵祥亦 资本秩序开始崛起,不但控制人的身体,也控制人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