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益-集合信托周评:融资类业务红利已尽 标品业务需政策平等化

 新用户0145NhQQ 2021-03-30

一周综述:

1、本周(2021年1月18日-2021年1月24日)集合信托成立市场继续回暖,募集规模有较大程度回升。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有231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增加8.45%;募集资金184.39亿元,环比增加43.15%。

2、本周集合信托发行市场行情略显平淡,产品发行数量小幅增加。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39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53款,环比增加3.27%;发行规模364.89亿元,环比减少1.44%。

3、本周各投向领域产品募集规模增减不一。据统计,本周金融类集合信托募集资金61.38亿元,环比增加39.93%;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22.20亿元,环比减少42.42%;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资金26.11亿元,环比减少5.18%;工商企业类信托募集资金24.27亿元,环比增加110.95%。其他类产品募集规模50.43亿元,偶然性因素较大。

一、集合信托市场一周回顾

本周(2021年1月18日-2021年1月24日)集合信托成立市场继续回暖,募集规模有较大程度回升。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有231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增加8.45%;募集资金184.39亿元,环比增加43.15%。本周集合信托产品募集情况继续保持快速回暖的态势,虽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看,集合信托产品的募集目前已回归正常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短期内金融类产品募集情况相较于2020年下半年的火爆已有所降温,这既有信托产品在标品业务的劣势和信托投资者接受度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有近期股市火爆导致资金分流的因素。

本周财信信托募集规模居首位。披露成立规模的28家信托公司中,规模1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7家,5-10亿元之间的4家,1-5亿元的信托公司10家,1亿元以下的信托公司7家。成立规模前三的信托公司分别是:财信信托(42.23亿元)、光大信托(24.54亿元)和五矿信托(21.90亿元);产品成立数量前三的信托公司分别是:华润信托(46款)、外贸信托(43款)、五矿信托(32款)。

本周集合信托发行市场行情略显平淡,产品发行数量小幅增加。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39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53款,环比增加3.27%;发行规模364.89亿元,环比减少1.44%。本周集合信托产品发行稳定,各类产品发行更加均衡。从投向来看,由于金融类产品的萎靡,本周金融、房地产、基础产业类产品发行鼎立,发行规模分别为116.40亿元、116.66亿元和97.85亿元。

本周光大信托的发行规模居首位。披露发行规模的31家信托公司中,发行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6家,10-20亿元之间的8家,规模5-10亿元的8家,规模5亿元以下9家。发行规模前三的信托公司分别是:光大信托(37.22亿元)、北京信托(33.64亿元)和五矿信托(33,24亿元);发行数量前三的信托公司分别是光大信托(33款)、外贸信托(33款)、五矿信托(22款)。

本周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27%,环比增加0.18个百分点;集合产品周平均期限为1.84年,环比增加0.04年。本周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继续上行。产品上行的主要因素或在于产品结构的调整,标品业务中浮动型产品比重增加,传统非标中房地产业务转向股权投资,固收类产品比重下滑影响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

本周各投向领域产品募集规模增减不一。据统计,本周金融类集合信托募集资金61.38亿元,环比增加39.93%;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22.20亿元,环比减少42.42%;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资金26.11亿元,环比减少5.18%;工商企业类信托募集资金24.27亿元,环比增加110.95%。其他类产品募集规模50.43亿元,偶然性因素较大。

当前融资类业务政策红利已尽,标品业务的转型遭遇瓶颈。监管对融资类信托的压降可视作转型的缓冲窗口期。但信托行业在标品业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政策平等化对信托公司的顺利转型至关重要。信托公司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与公募基金等机构差异化竞争,探索特色化业务,急需相关政策支持。

二、信托市场一周动态

融资类信托政策红利已消失 标品业务政策平等化对信托顺利转型至关重要

近日,资管研究院在上海举办信托业转型闭门研讨会。与会机构高管及行业专家一致认为,信托行业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传统作为信托机构主营业务为非标业务,已难以为继,当前监管对融资类信托的压降可以视作转型的缓冲窗口期。多位信托机构人士强调称,在标品业务方面的政策平等化对信托公司的顺利转型至关重要,希望能尽快拉齐信托机构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监管标准。

透视信托业2020年报:盈利能力下降转型步伐加快

截至目前,已有59家信托公司在中国货币网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0年财务报表。从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信托公司的财务业绩趋于分化,既有信托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稳步增长,也有信托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甚至为负。有分析认为,信托公司财务业绩的分化,将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信托业将逐步过渡到“赚辛苦钱”的新发展阶段。

“标志性人物”闫桂军卸任光大信托董事长

光大信托标志性人物闫桂军卸任董事长。信托百佬汇记者今日独家获悉,光大集团内部已宣布新的人事任命,冯翔出任光大信托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其董事长任职还需经过监管审批等程序。据记者了解,冯翔为光大集团协同发展部总经理,此前曾任光大银行南昌分行行长。

转型压力大!2021年信托增资潮或将延续

1月19日晚间,浙江东方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29.2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对浙金信托和中韩人寿进行增资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在增资完成之后,浙金信托注册资本金将达到33.99亿元。受《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影响,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信托公司增资步伐加快。

平安信托获“最佳风控金融机构”奖

近日,以“金融科技赋能新动力”为主题的第五届时代金融“金桔奖”揭晓,平安信托成功斩获“最佳风控金融机构”奖。平安信托表示,公司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在2020年对原风控系统进行重构与再造,打造出资产全流程风控一站式平台,构建了资产经理一站式的“办事大厅”与风险经理的“罗盘灯塔”。

“数”看信托公司2020罚单:监管持续加码 力促合规发展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0年信托行业监管罚单数量较2019年呈明显下降态势,罚单总金额亦有所下降。2020年,各地银保监局对10家信托公司共开出18张罚单,罚款金额合计约为2000万元。

三、信托公司创新业务动态

多家信托公司介入不良资产处置

北京某信托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份“债权转让暨债务催收公告”。与不良债权常规处理操作不同的是,根据该公告,信托机构是受让方,不良资产处置业的“老大哥”——长城资产却是转让方。梳理过往信息发现,此前,中信信托、国民信托、华宝信托均曾通过持牌资管机构受让过一笔或多笔债权。

2020年增量150亿,保险金信托为何受财富人群追捧?

一位优秀的保险代理人朱美音在平安私人银行的协助下,在深圳为自己设立了保险金信托,本次保险金信托设立基数为7,401,890元。朱美音是是平安人寿高级总监及理财规划师,也是平安人寿冠军团队弘龙18部的负责人。随着中产阶层理财观念的逐渐成熟,保险金信托逐渐步入中产人士的视野。平安保险金信托作为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一张“名片”,2020年新增规模150亿,累计规模近180亿。

来源:喻智

作者:用益信托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