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碣石调 · 幽兰》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乐曲故事,着实有些“坎坷离奇”......

 风吟楼 2021-03-30
                                                                                                        《幽兰》是保存下来最早的古琴名曲。这曲名不太好译,“兰”字倒是没有问题,通常指的是兰草,但也可用于其他与兰草形似的花,如鸢尾花。难是难在“幽字上,它可以是“暗”、“隐”、“隐藏”、“僻静”、“孤独”的意思,该选择哪一个呢?

管平湖《碣石调 · 幽兰》

据蔡邕的《琴操》讲,《幽兰》为孔子所作。这位哲人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曾经一度周游列国,是公元前6世纪时对典礼仪式、祭祀、音乐、行为规范和国家治理有独到见地的云游四海的智者。但孔子的旅行徒劳无获,他的才智无用武之地。他心情沉重地返回鲁国,途经一幽暗的山谷,见到一株兰花,不禁喟叹:

“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于是停车抚琴,成了《幽兰》一曲。这很可能只是个传说,同样的故事也用来讲《猗兰》,这是另一支古老琴曲,在现代曲谱中有着各种版本。

图片
《碣石调·幽兰》文字谱

《幽兰》的谱子被发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1880年,有位中国的音乐研究者在访问日本京都时,发现了《碣石调·幽兰》的琴稿。

据说这是唐代的一个抄本,出自590年,后多次为日本的僧侣所复制,经过分析纸张、笔墨和字体的现代技术,可以证实它的年代。

如我们前面所见,《幽兰》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琴曲。不仅如此,它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名曲中至今尚可弹奏的曲目,音调之精准,让人相信它与两千年前的旋律相去不远。然而,究竟为何人何时所作,却不详。

这首长达十分钟的曲子是用“文字谱”写出来的,让人联想到早期欧洲鲁特琴音乐使用的所谓记谱法。琴谱原件长四米,全用汉字写成,给每一个调子的弹法做注解,先是左手的动作,再是右手的。谱中文字无间隔,有时难以分清左右手的指法。

图片
《碣石调·幽兰》字谱

这种“文字谱”究竞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使用的不得而知,但早在汉代的文献中就被提及,自唐代起人们开始用另外一种曲谱制“减字谱”,稍加修改后,使用至今。

《幽兰》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使用“文字谱”的曲谱,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专家也发现了此谱的一个唐代抄本。

此曲首先在日本出版,1884年在中国被收入《古逸丛书》。曲谱前的短序中提到一个叫丘明(493-590)的琴师,弹《幽兰》有高超的技巧,但无弟子,97岁高龄去世前,将此曲传给宜都的王叔明,如序中所说,此曲因此有了传人。

图片
兰花的国画

自该曲谱发现以来,许多音乐家和学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将它转换成通用的古琴谱,却遇到些困难。原谱中仅说明每个音调如何弹奏,对琴弦的定调却只字未提,也未对节奏和段落作一交待。重新打的谱引起了各种激烈的争论,特别是对有些字和音的诠释。比如,那些偏离的五声音阶是刻意而为的,本是一个受西北游牧民族影响的字?还是仅为手抄时的笔误?也许这些疑问会在某次研讨会中找到答案,查阜西、管平湖老师所做的诠释被视为现今最好、最可靠的版本。

此曲的全名是《碣石调·幽兰》。碣,圆顶的石碑,亦为河北的一座山名。很多古代文字表明“碣石调”与某种诗词有关,这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常见。

宋代著名的词最初也是为了伴以音乐而作,继而才创造了为其他诗人所效仿的格式,词通常以它所配的曲而命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充满感伤的词叫作《声声慢》,开头部分可以让人体会到它一度有过的音乐旋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曲子早已遗失了,留下的只是词中慢慢的旋律,曲调只好由我们自己去想象……

图文来源 | 林西莉《古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