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王银康: 故乡的老屋子

 新用户89134deQ 2021-03-30


    故乡的老屋子

文/王银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民房都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在我们家乡,这些青瓦灰墙、木门木窗的老式房子,一般都是依河而建,座北朝南,冷热寒暑,四季分明。
       家乡的这些木房子,日能见蓝天白云,夜可观朗月星辰,近可闻鸡犬之声,远可听蝉唱蛙鸣。这样的木结构房子有很多都是祖辈遗留下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至今仍然风韵犹存,完美无损。
       小时候,常听奶奶说,我家的四间木结构平房,其中两间是太爷爷遗留下来的,两间是爷爷做小本生意,赚钱后向邻居买的。
        这四间木结构平房,座落在故乡千丈镜河畔,座北朝南,连在一起。屋前空地种有一株老槐树,也不知它有多大树龄了,奶奶说,她嫁给爷爷时,老槐树就在了。
       我家木结构平房,除了青瓦灰墙外,其余都是用木头构建,木柱木梁木窗木门,阁楼楼板、地上地板也是用木板铺成的。平房冬暖夏凉,无污无染,居住起来比较舒服。
      从我懂事起,知道爷爷早就过世了,奶奶一个人住在东边一间平房里。后来,外公也过世了,外婆搬来住在东边第二间平房里。
       父母亲、我和弟妹住在另外两间平房里,房子不大很拥挤,但一家人住在一起,和谐愉快,尽享天伦之乐。
      木结构平房进出方便,冬天奶奶、外婆经常在门口晒太阳,看着我和妹妹在门口跳绳、打弹子,尽情玩耍。每年夏天晚上,天气炎热,父母亲从田头劳动回来,外婆早己煮好饭,炒好菜。在槐树底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乘凉、吃饭、聊天,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年冬天,天气寒冷,奶奶把铜火冲放在被窝里取暖,去邻居串门时,火冲冒火点燃了棉被,引起了火灾。
       幸亏邻居阿姨发现得早,拚命呼喊“着火了,快来救火啊!”乡亲们用面盆水桶泼水灭火,大队消防队也及时赶到,很快把火灭了。
       我和妹妹躲在邻居家里,吓得抱头大哭。父母亲看着东边一间平屋被烧毁,心里十分伤心。最痛心的是奶奶了,坐在地上哭得很伤心。这是我的童年最难忘最伤心的记忆。
       火灾无情人有情,乡亲们和亲戚朋友都送钱送物来慰问我家,大队里也发给我家一百多元救济款。
       父母亲商量后,决定修建这间平房。从建材市场买来了砖头、瓦片、木料等,请来了泥匠和木匠,在第二年春天开始动工修建。
       父母亲日夜操劳,搬材料,挑沙土,我和妹妹也出手帮忙,递砖搬瓦,送水递茶。一家人没有向灾难低头。而是同心协力,重建家园。
       一个月后,一间崭新的平房在原址建起来了。新的平房是砖瓦结构,洋瓦盖顶,红砖砌墙,水泥地坪。
        虽然它比不上老房子的冬暖夏凉,温和舒适,但很牢固很干净。虽是建房家里负了债,可喜的是奶奶又有了安身之处。
      这些老房子虽然很陈旧,不像现在商品房华丽漂亮,但它是我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居;这老房子也不值钱,不如现在房子昂贵,但它与我相依相伴二十多个春秋。
       沧桑岁月,弹指而过,时间如行云流水,飘荡逝去。儿女们长大了像鸟儿一样飞向远方,老一辈人也因病一个个离去。老房子再也无人居住了。
      现在,故乡河边的几间老房子,再难看到炊烟袅袅,再也见不到奶奶、外婆和父母亲老一辈人的背影。
      可这些老房子不管你住与不住,仍然都在那里,静静地守望着岁月。那生青苔的瓦片、粉灰色的墙头和破旧的门窗,还有那株弯了腰老槐树,默默地待在那里。依然留存着经年的记忆,留存着儿时的笑与泪、苦与甜、梦与盼,细细编织着过去难忘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