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下脂肪瘤 四方】

 昊晟堂 2021-03-30
皮下脂肪瘤是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这个病多数是因为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外科医生很多认为不治也没事,中药方剂多数效果也并不好。
对于大多数人,确实,首先更应该关心戒酒、控制饮食、健身锻炼,先消除超重、脂肪肝。比如,每周3~5天慢跑、骑自行车运动,不吃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

想治,又不愿手术,就试试下面这几个临床方剂,相对比较可靠,仅供参考:


方剂1,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李刘坤
  • 适合气虚痰瘀凝聚的脂肪瘤

  • 组成:苏子12g,莱菔子15g,白芥子12g,冬瓜仁30g,枳实20g,厚朴15g,青皮15g,陈皮15g,全瓜蒌15g,生大黄(后下)10g,生槟榔20g,炒苍术20g,草决明20g,竹茹15g,茯苓15g,猪苓15g,太子参20g,黄连15g,黄芩15g,泽泻15g。

  • 该方加减,案例治疗2个月完全康复。适合体质表现为舌淡红,苔白,脉濡缓,大便粘腻不畅的人。

方剂 2,来自中医学博士、教授刘力红
  • 适合气虚有痰夹瘀的脂肪瘤

  • 组成:黄芪30克,泽泻30克,丹参15克,赤芍12克,薏苡仁30克,三棱9克,莪术9克,法半夏15克,陈皮9克,山楂15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白芥子15克,大黄9克,浙贝母12克

  • 该方加减,案例治疗一周见效,一个月消失。适合舌红苔白腻舌边尖有瘀点,脉细滑。气虚痰浊凝滞、积而成包块的情况。

方剂 3 来自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导王付
  • 组成:大黄6g,黄芩6g,甘草9g,桃仁12g,杏仁12g,白芍12g,生地黄24g,皂刺12g,虻虫6g,水蛭6g,蛴螬6g,䗪虫12g,桂枝12g,茯苓24g。

  • 典型案例:治疗一位30多处脂肪瘤,用该方(大黄蛰虫丸)服用40余剂,快速康复。

  • 该方适合脂肪瘤时间比较久,质地偏硬,舌质略红,苔薄黄的情况,辩证瘀血迹象比较明显,此时应用该方效果显著。

方剂 4  来自青岛白求恩医院
  • 板蓝根120克,银花9克,连翘9克,皂角刺9克。每日一剂,煎两次分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