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瓜之乡”种瓜,亩赚4万元——有啥秘诀?笔者带你一探究竟

 观澜听潮914 2021-03-30

聊城高新区许营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尤其是当地种植的小型礼品西瓜走俏聊城、济南以及京津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瓜农们的收入自然十分丰厚,正常年景,每亩纯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高的能赚6万元。

在种植管理上,他们有哪些秘诀?笔者带你走近瓜农探个究竟。

把握移栽良机,

不误农时

在许营镇西瓜大棚内,处处是紧张的劳作场面,瓜农们正在移栽瓜苗。张延军是许营镇的西瓜种植“能手”,曾在全镇评瓜会上获得一等奖,今年种植了小型礼品西瓜8亩。

他说:“我育的6万棵瓜苗,前几天全部下地了,目前正在为露地晚瓜育苗。”为什么在最近这几天移栽瓜苗?他解释,大拱棚西瓜,雨水节气前后移栽瓜苗,既是“约定习俗”,又是节气使然。雨水过后,气温逐渐回升,适合早春大拱棚西瓜瓜苗生长。瓜苗及时下地,做好苗期管理,才能为西瓜丰收打下基础。否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选择壮苗,

奠定丰收基础

保证一季的收成,选择“壮苗”很关键。

经历了种子发芽、嫁接和一个半月的养护之后,育成的瓜苗变得茁壮有力,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有足够的适应力和生长力。如此健壮的瓜苗,“移居”新环境——大拱棚之后,即开启一段新的生命历程,逐步分蔓成长,开花结果。

什么样的算是壮苗,怎样挑选壮苗呢?张延军毫不保留,和盘托出:“叶片幽绿发亮,瓜蔓挺拔有力,根系发达且'白毛根’多,这样的瓜苗才算作壮苗,其生命力才强大,能接大瓜,不易生病。”

“两棚三膜”技术,

为幼苗保温

在专家的指导下,许营镇的瓜农们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总结出“两棚三膜”技术,在早春季节为幼苗保温,助力幼苗茁壮成长。

所谓“两棚三膜”技术,“两棚”是指在大拱棚内再建个小拱棚,瓜苗移栽到小拱棚内,主要防瓜苗移植初期的夜间低温和“倒春寒”冻伤瓜苗。建小拱棚容易,成本较低,用完之后可随时拆除。“三膜”,即铺设一层地膜,提升地温、保湿、防草;小拱棚上方设置一层“二膜”,用于保温、回流水分;顶部架设“三膜”,用于保温。气温升高,西瓜授粉后,可陆续撤掉“二膜”“三膜”。

因地制宜,

科学选择品种

近年来,许营镇大力实施“良种”工程,主动跟北京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联系,引进西瓜新品种,最近几年引进的新品种主要有京美、全美2k、京澜、超越梦想、西瓜王子等。

该镇建立了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品种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地种植、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种,然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如此,推动西瓜产业提档升级,使之向“高端、精致”方向迈进。

这就是许营镇西瓜知名度、美誉度高,“许营西瓜”品牌响亮,瓜农们“钱袋子”满满的原因所在。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郑庆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