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猜疑是破坏性极强的毒素
2021-03-30 | 阅:  转:  |  分享 
  
猜疑是破坏性极强的毒素

有这样一个寓言:

从前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的儿子,竟然一点儿也不像偷斧者。



丢斧子的人一开始就把自己引进了猜疑的死胡同。由此看来,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同这种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那些不自信的人总以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看不起自己,甚至算计自己。这些莫须有的想法让他们陷入猜疑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这种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的思想,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又何尝不是作茧自缚呢?



“疑人偷斧”讽刺了那种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第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被罩上可以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管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如看到别的同学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过于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还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为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再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得。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到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使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