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刊】文/李不白 诗评/衣非:《桥》

 三江文学 2021-03-30

【三江文学诗评刊】

縂第 拾伍

 社     长:李不白

 特邀总编:今音

 副 总  编:孤 狼                    

 顾      问:衣非

 主      编:大风

 副  主 编:花好月圆

 高级编辑:衣非

 本刊收稿:金色年华

 本期编辑:张明洪

诗评刊
人生的旅途

35

(分享)

作者:李不白

弯着腰,一辈子匍匐在地

驼一代又一代的人

挂在头顶的明月,习惯了沉默

两心相知,不在于言语的安慰

·

从西湖到赵县洨河上

爱情与传说,工匠和文化传承

演绎的故事,车拉不动,船载不动

站在你的身旁,泪水涟涟

·

空了的心,一直充实着

任流水冲刷,任船头碰撞

这颗心始终不渝,只为让人们来去自由

你若累了,请在我心里小憩片刻

·

花岗石的身体,并不是铁石心肠

时间的推移,风霜洗礼

杨柳岸,清水涧,柔柔的抚摸

倾靠在你的肩膀上,聆听你沧桑的韵律

·

西湖的明月,照在赵县洨河上

千年的爱,一水相连,汪汪情牵

我在南,你在北,空了心彼此依偎

西湖的水,洨河的泪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衣非

老师

 诗   评


承载故事的“桥”

桥(分享)这首诗,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作者李不白以杭州西湖的“断桥”(已重建)和赵县洨河的“安济桥”(赵州桥)为切入点,抒写这两座相距千里之上的石桥给一方百姓创造的出行便利、旅游观光和大桥承载的“故事”、见证的“历史”;特别是见证1400多年历史的安济桥,它的坚固耐用、构建堪美和历经的沧桑岁月……这一切的一切,都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桥(分享)这首诗,其另一特点就是标题的名字起得“怪”,“怪”在作者将“桥”字的后面以括弧的形式作了标注:“分享”。“分享”二字用在这“不白”,“不白”在于作者所要抒发的“桥”不是一座、而是两座,只不过作者以桥为“引”说“故事”罢了,因两座大桥的作用大体是一致的,一是给人们往返于此地的便利,一是供人欣赏的古建筑物。所以,标题那括弧里的“分享”即指“断桥”和“安济桥”。

桥(分享)这首诗,其再一特点就是诗文的整体布局非常匀称、规整,整篇诗文共分五段,每段诗文都是四句诗,体现出诗文的“整体美”。整篇诗文的长短句式搭配得很是技巧,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很得体,有如美工大师画得一幅工笔画,“线条”清晰,“布图”清晰,体现出诗文的“艺术美”。而且,每段诗文都是一个完整故事,每个故事的层次分明,故事之间的罗列有序,所表达的“意象”清晰,并由故事引申出作者向读者袒露的人生“哲理”,体现出诗文的“逻辑美”。

桥(分享)这首诗,从第一段到第五段,作者均以拟人化的写作手法铺设、勾勒故事,运笔形象、细腻、感人,依次展现“默默的付出”“承载的故事”“无尽的力量”“活着的化石”和“心心的相印”。第一段诗文的前三句诗,作者将大桥喻作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弯着腰,一辈子匍匐在地/驼一代又一代的人”,“挂在”老人“头顶的明月,习惯了沉默”。不管怎么讲,两位老人虽说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此处无声胜有声,不用语言的“慰藉”也都知道彼此在做什么(第一段第四句诗),“默默付出”成为两位“老人”永恒的“姿态”。这里边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则是“奉献精神”。第二段诗文,作者从西湖的断桥讲到洨河的安济桥、从西湖断桥那传奇的《白蛇传》故事讲到安济桥的建造之美和文化传承……这些生动的故事、感人的画面“车拉不动,船载不动/站在你的身旁,泪水涟涟”(第二段的后两句诗)。这里的“你”字指“大桥”(拟人化),两座大桥所“承载的故事”真如诗文说的那样:“车拉不动,船载不动”。透过这段诗文让我感悟到,当你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人们会记着你的好、铭刻于心的。第三段诗文,作者将笔墨重点泼在两座大桥那“无尽的力量”和“默默付出”上(第三段第二至第三句诗),这里边的“默默付出”看似与第一段在意境上出现“重复”,实则是作者对诗文“任流水冲刷,任船头碰撞”做进一步的“强调”,强调两座桥的“牢固”和“坚不可摧”,意在大桥的“这颗心始终不渝,只为让人们来去自由”;接下来,作者以柔情的话语“慰藉”大桥:“你若累了,请在我心里小憩片刻”。这里的“你”字仍指“大桥”,拟人化的写作技巧在这里继续“上演”,让大桥“接受”人们对它的“恩赐”,使诗文上升到更高的境界。这段诗文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则是,无论你做何等大事,都要有勇气和信心,有毅力和韧劲,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向成功之路迈进。第四段诗文,作者凸显在大桥的“灵性”上,落笔在大桥是“活着的化石”。诗文的大意是“你”本是花岗石铸成,但从你为人们的“默默付出”看得出你“不是铁石心肠”(第四段第一句);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霜洗礼”,你依然如故;任“杨柳岸,清水涧,柔柔的抚摸”你的身躯,“倾靠在你的肩膀上,聆听你沧桑的韵律”,你如“老顽童”一样露出欢心的“笑脸”。这段诗文的拟人化吟咏,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是真。第五段诗文,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以“明月”和“一水”作喻,将一南一北、相隔千里的两座大桥“拉近”至共享一轮明月、连通一脉之水,虽说“断桥”的我在南、“安济桥”的你于北,但“心心相印”、“彼此依偎”,那“西湖的水”,就是“洨河的泪”。西湖与洨河、断桥与安济桥,刚好扣住主题:桥(分享)。这段诗文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则是:我们都是“华夏儿女、龙的传人”,我们要记住历史、记住自己是炎黄后裔,要沿着先辈的足迹勇往直前!

桥(分享)这首诗,作者写得很出彩,有故事、有情节、有张力、有意蕴、有情感,泼墨大气、运笔飘逸,诗如其名:“不白”。(2017.12.28)

作者和诗评老师介绍


作者介绍

李不白,又名狂哥,原名李晓兵,汉族;江苏人,祖籍四川洪雅县。一个经历沧桑的男人,一个狂放不羁的男人,这就是狂哥----李不白。我始终相信,历史没有明天,历史只有昨天;记住历史,就记住了狂哥;记住狂哥,就记住了李不白。狂哥,李不白;李不白,狂哥。他就是《三江文学》和《世界名作欣赏》社长,一个很热情豪放的文字工作者,一个川西南的硬汉子。


诗评老师介绍

Teacher for Evaluating Poems:Yi   Fei

       衣非(笔名)裴志兴,曾用名裴志星。本人当过农民、乡村教师、大厂秘书,任过民企办主任、总经理特别顾问,股份公司高级职员、高管。为多家大企业做战略策划、资本运作、整章建制、文化建设等,撰写可研报告等公文200多万字;主编《企业管理制度汇编》五册100多万字;创办、主编企业刊物《北亚风》和行业杂志《龙江奶业》《铁道护路联防》二十余年150多期;责任编辑一部《老区斗争史》;发表在全国相关报刊的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150多篇100余万字;发表新闻稿件100多篇60余万字。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须知

1投稿说明

三江文学寄语

      小小的文学,用心去体会“她”的奥秘。人生宛如一个万花筒,百花争艳。让“三江诗友”们尽情抒写自己的人生,畅想未来,放飞梦想   唱响“自己”和“三江文学”主旋律。“三江文学社”的人员却流露着农家孩子的一种坚强,质朴和执著的精神......

一、投稿务必同时发作品、作者介绍、作者照片(生活照)。

二、投稿发邮箱作品优先采用,一稿多投者不采用。

三、赞赏费分红说明(十元以上):如有朗诵、点评的作品赞赏费作者40%,朗诵者或点评者20%,编辑20%,平台20%。无朗诵、点评的作品赞赏费作者40%,编辑30%,平台30%。

四、投稿题材不限,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军事、国际舆情、财经科技优先采用。

五、作品优秀者推荐在《世界名作欣赏》推出。

六、本刊审稿周期为十个工作日,节假日顺延。

七、投稿作品拒绝抄袭,如投稿作品系抄袭侵犯他人权益者,所有责任由作者承担。

八、诗歌文学爱好而为,有感而写,有生活、有体验、有山有水、有情有景(境)、有爱、有怀德天下悲天悯人的胸怀和情操才能写出好作品。




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q.com


三江文学公众号,阅读美文美诵,名家点评!


诗友追忆在三文学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