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山水情

 文乡枞阳 2021-03-30


小时候,父亲漂泊异乡,我被寄养在江南叔祖父家。那是我的第一个故乡,在那里我生活了十年。每当记起,可敬的亲人,多彩的故事,童年的乐趣就浮现在眼前。











云山翠竹

云山在故乡的东北角。受长江水气影响,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云山。
江南是山连山,岭挨岭,层林叠翠山花烂漫,百鸟和鸣泉水涓涓,草木争荣松涛悠悠。最美不过江南啊!江南云山算不上名山。可那雾海云峰、满山翠竹还是壮观迷人的。云山耸立在长江之滨。登山望去,长江如练,百舸争流 ,池州大通尽收眼底。
云山不仅风景美而且位置也十分重要。屯兵山上,既可封锁梅龙段的江面,又能阻断进出江南深处的道路,是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烂了江南山山岭岭。他们看准了云山战略位置,在山上建立据点,构筑工事。山上碉堡林立,战壕纵横。山下铁网道道,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天上敌机盘旋,炸弹掠空。天罗地网,戒备森严,水泄不通,恐怖惊心。沉沉乌云笼罩着云山,腥风血雨席卷着村村寨寨。多少抗日将士牺牲在云山,多少百姓惨死在竹林中。连山上的翠竹也难逃厄运,断头残枝,遍体弹痕,不堪目睹。云山成了灾难之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云山在愤怒,云山在抗争。抗日军民像云山翠竹一样连根盘结,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为夺取云山据点,广大军民以云山浓雾翠竹为掩体,与敌人反复激战,抛头阵前,血流竹林,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侵略野心。云山碉堡成了侵略者炸毁自己的火药桶,云山战壕成了侵略者埋葬自己的深坑。云山翠竹是掩护军民取得胜利的功臣,云山人民是战胜侵略者的英雄!
抗战胜利了,新中国诞生了。巍巍云山换新颜,葱葱翠竹笑春风。当年为掩护军民抗战立了战功的云山翠竹,今天坚忍不拔骄傲地矗立在峰顶,热情迎送四面八方的客人,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讴歌革命的光辉历程,赞美祖国的繁荣昌盛;又饱含热情,斗志昂扬,跋山涉水,乘车登船,进千家万户赴异国他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回报祖国福泽人民。
云山是血染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她记录了侵略者的罪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精神。
云山翠竹是朝气蓬勃的竹,万古长青,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
别离江南几十年了,美丽的云山翠竹令我魂牵梦绕,英雄的云山人民激我讴歌赞颂。













石桥情趣

我住的小村叫桥边村。
村前有一道小河,水是从云山流出的。小河不宽,水一般只有两尺深。常年涓涓不断,清澈见底。
河上有一石桥,桥面是一块大石板,四米多长,一米多宽。厚约三十公分。是很重很重的,在很早年代大石板不知是怎么架上去的。桥下游百米处的河边有一小庙,山洪爆发时,很多桥被冲垮。唯独这座桥岿然不动。人们都说这是菩萨保佑的。自然小石桥也就有了神秘色彩。
小河弯弯曲曲,浮着落花,映着葱茏,送来秋香,笑别冰凌。一路歌唱,一路载舞,绕着村落,穿过石桥,纵情流着。流过岁月,流出山味,流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情趣图。
那时我太小,没有欣赏山水情趣的兴致,只知道小桥好玩,玩得开心。
小石桥是我童年的乐园。春天在桥边摘花采笋,夏天在桥下捉蟹追鱼,秋季摘果冬季砸冰。无论什么时候都玩得开心。   
我最喜欢的是桥下的水。少雨时,河里的水很浅又很清。站在桥上能见水底光滑多彩的鹅卵石。下水能捉小鱼小蟹。
那小鱼是真的好玩,个体不大,红眼睛。一会游到水面,一会沉到水底,有时停在半空一动也不动。我一伸手它就走。我不动它也不动,我走它跟在后面游,好像故意逗我玩,乐哉鱼乎啊。鱼乐我开心,同享山水美,共有自然情,情趣横生,其乐无穷。
小石蟹从石缝爬进爬出。它是不友好的,常夹得我痛得直叫。可我不怕它也不恨它。它也不怕我,不避我。多可爱的小生灵,像我一样贪玩爱自由。
夏天的河水真清凉。我在水里一玩就是半天,时而在水里走来走去,时而坐在水里,时而趴在水里。渴了就喝上一口,那水又凉又甜又解渴。
冬天河面上游动着白雾,再冷就结上厚厚的冰。好玩的时候又到了,我喜欢在冰上滑来滑去,摔倒了爬起来又滑,摔痛了还是滑。
小石桥一年四季都好看好玩。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花草,学会了摸鱼捉蟹游泳技能。
八岁我上学了,不能整天在桥上桥下玩了。每天只能在桥上过往几趟。每当走到桥上总要看了又看,看两边的小花,树上的小鸟,水中的小鱼,要不是怕迟到和回家晚,是不愿意离开小桥的。
小桥陪了我十个春秋,留下了我多少足迹和欢笑。十岁时我回到了江北的老家。可小石桥没有忘却,实在是难以忘却的。












赵村乡音

我八岁开始读书,学校就设在赵村的祠堂里。
赵村离家有两里多路,是一个较大的村庄。临近茅坦湖,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村内全是石板路,石板下流水潺潺,粉墙黛瓦,整齐干净。放眼望去,恰是一幅别具江南水乡之情、呈现徽派雅韵的水墨画。
在那多灾贫穷的年代,江北多水灾,灾民不少迁至江南。赵村住了不少的江北人。赵四奶就是江北人,她家就在学校旁边。她把我当作自家人,照顾得很周到。给我吃,给我喝。冬天给我火桶,衣服湿了给我烤干,下雨天送我回家。
学校里学生不多,只有一个老师姓康,戴眼镜,五十岁左右,听说他的祖籍也在江北。我第一次见戴眼镜的人很好奇。放学回家,叔祖父问我:“学校可好?老师可好?”我说:“学校好,我怕老师,他脸上为什么带着镜子?”祖父说:“老师书读多了,戴眼镜是有大学问的人,能做官。”晚上,我就用竹枝和纸做成眼镜戴在脸上,家人见了满堂大笑。叔祖父说:“有出息,长大后也能做官。”
我天天到校,赵村也越来越熟悉了。村里的江北人都叫我“小老乡”。老乡相见分外亲,对我非常热情,常叫我到他们家玩,吃果子锅巴炒米,和他们家的孩子做泥人、泥狗,玩游戏,教我怎样爬树捉小鸟掏鸟蛋。我也教他们写字背书。在那里我毫无拘束,很开心,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有家的味道,有家的温暖。天涯沦落觅知己,难得相逢闻乡音。家乡的语言,家乡的情缘,让我非常热爱赵村。
赵村是我第一个读书的地方,是我人生的起点。十岁时,我离开江南,阔别了赵村。再见吧,美丽的江南。再见吧,赵村的江北小同学小朋友们。赵村的四奶奶和赵村的江北老乡,都是我的亲人。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