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

 燕山诗文 2021-03-30

遇 见

王炳一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依然故我地常常期待在某一天,或某一个时刻,不经意地就经历一些既惊且喜的遇见,最好再带来一些“惊艳”,让渐趋模式化的人生或多或少能沾染些斑斓的色彩:就像静卧于书店一隅,让我遍寻多日的一部好书;又似姗迟于人生之旅,与我相约陌上的痴情女子……不得不说,这些机缘巧合下的遇见,总会令我怦然心动,那些萧雨落梧桐般的声音,总会敲打我的心头,时不时鼓荡起一种无法释怀的情绪,让我在辗转难眠的夜色下打开,合上;打开,再合上……

                 图片来源:网络 向原作者致敬
        对于越来越“喜动而趋静”的我来说,闲暇时光,读书和看电影成了我最喜爱的放松方式。庆幸的是,科技信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即便窝在家里也能看到带有影院效果高清的4K电影。进入到电影界面,选择喜欢的电影,一步步追随剧情的发展走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随喜随悲,随心所情,这种丰富的视听享受让我格外舒心和留恋。看得片子多了,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导演的电影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状态下,挑选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来满足自己那时那刻的艺术需求。这就像一位优雅的女士,总会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款式和色彩的装扮。
        那是一个闲散的午后,窗外飞雪纷扬,窗内温暖如春,我抱着卷在一起的绒毯慵懒地躺卧在沙发上。“今天双休日,推荐你看看《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看到微信里C君的留言。我回了一个表示感谢的表情。同为电影发烧友的C君常向我推荐一些豆瓣评分较高的获奖电影,而交流观影和其中的感受,也成为我们谈话时的一个重要和共同的话题。

        而今天C君推荐的这部电影,我是已经看过了的。我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开始漫无目的地快速翻阅电影分类里的信息,想在这些大多熟悉的名字里挑选出一个生疏和有趣的。《情键四分钟》就是这样不经意地闯入了我的视线,并一直忠诚地跟从与我,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无论读书还是观影,时不时就会想起,隔三差五就会提及,总觉得要做些什么才会安心,才会对得起这部已经闯入我心的“特殊”电影。而今,它又匆匆跟随我来到北戴河,来到鲁迅文学院首届中国煤矿作家高研班的课堂,与我一同遇见了拥有真知灼见的各位文学、艺术的授课老师,遇见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知性美丽的杜丽老师,并在杜老师的指点、牵引下,才款款行至这篇小文中。

图片来源:网络 向原作者致敬

        《情键四分钟》是由克里斯·克劳斯执导的,并获得了第九届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爵奖。电影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有极深钢琴造诣的年届80的克鲁格夫人,六十年如一日在监狱里开设钢琴课。克鲁格夫人爱惜叛逆女孩杰妮的音乐才华,神圣的音乐将两人连结一起,克鲁格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自由,帮杰妮越狱而站在德国歌剧院这所音乐殿堂的舞台上,为观众献上精妙绝伦的四分钟钢琴演奏的感人故事。导演平实地叙事铺陈,渐进式捕获观众的心,还有蕴含的厚重的艺术感,让这部电影美得让人震憾。

        杜丽老师说:“写好散文,不仅要多阅读小说和诗歌,还需要有选择性的看一些电影,吸取其内的营养和精华。”

图片来源:网络 向原作者致敬

        饭后,我独自踱回房间,大脑里依然被电影里的各个情节所充斥,忽然竟觉得所处房间如此狭小,狭小的几乎令人窒息,我拿上轻薄柔软的丝巾快步向海边走去。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圆圆的月亮已经挂在了天边,拣一处清静的沙滩坐下。微潮的海风就热情的扑面而来,掀起我披在肩头的丝巾,那由远及近的海浪像一条白色的细线翻滚着,嘶鸣着,时而涌向岸边,时而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就像舞台上杰妮脚下那双黑色皮靴重重踩踏地板的声音。影片结尾的最后四分钟已经永久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在舞台灯的照射下,杰妮所有的努力,爱,认同,叛逆,渴望,伤痛都以拍打琴面,拨撩琴弦,敲击键盘的狂野方式表现出来。她在钢琴前,时站时坐,时而舒缓时而狂热,在古典混杂着黑人音乐,演绎出天赋与个性的即兴创作。这远远打破了我们所欣赏过的任何钢琴大师的传统演奏。舞台下的观众惊呆了,电视前的我惊呆了。舞台下一片寂静,倏忽,掌声如雷般轰动。荧屏前的我也噙满了泪花。杰妮被戴上手铐时,脸上始终自信、从容地微笑着,并以90度屈膝礼的方式向手端高脚杯、眼镜后面泪光闪动的克鲁格夫人表达着一个叛逆者最高的敬重和献礼。

        直到现在,我才晓得,与这部影片的相遇,还有这部影片与我近半年来挥之不去的相随相伴,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它选择我并非出于偶然,它是来向我这个观影人来寻求心灵的认同和成全的;而于我来说,与它的相遇亦是一种必然,在某个历史的时间节点上,它的出现终将把我带向更深邃更宽广的空间去思考、探索和追寻。就像克鲁格夫人与杰妮的遇见,没有克鲁格夫人对音乐对艺术的热爱和敬仰,叛逆的杰妮就不会出现在柏林歌剧院的舞台上;而没有杰妮的出现,克鲁格夫人也会寂寞地退出对艺术的执着,两颗曾受过重创的心灵也不会彼此在对音乐的共鸣中获得慰藉。她们在以音乐为媒的神圣的艺术世界里彼此成全、彼此救赎。

图片来源:网络 向原作者致敬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歌德和席勒。席勒死后二十年,一个垂垂老者忍受着锥心的思念,凭着对友情的深刻记忆,在教堂地下室狼籍一片的白骨堆中,捧起一个个颅骨,通过长时间的对视,在二十年前那些深夜长谈情景的回现中,小心翼翼地辨认出亡友的颅骨,最后点点头:“回家吧,伟大的朋友,就像那年在我家寄住……”我们从歌德与席勒的推心置腹、隔世相望的灵犀友谊中总会读到些什么。我只能说,他们的相识对彼此来说是偶然和幸运的,在文艺道路上的互激互赏,在人生旅途上的相扶相携,他们用这种刻骨镂心的友谊完成了各自的圆满。

        月光洒下的银辉落在已渐趋宁静的海面上,白色的细线向远处慢慢退去,海风温柔地把我拥在怀里——我虔诚感恩于人生中每一次的遇见。

Welcome

王炳一:1973年11月生于河北唐山,。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散文及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煤炭报》、《阳光》、《当代矿工》、《唐山文学》、、《唐山劳动报》等期刊。

投稿须知:

1、本平台 唯一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一定要写清体裁。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半月发放一次。

本刊责任人: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动态主编:陆丹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