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越心中的“山”

 燕山诗文 2021-03-30

那年的快乐与美好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翻越心中的“山”


  儿子紧张的期中考试结束了。次日中午,上四年级的儿子高高兴兴地放学回家,手里拿着“喜报”跑到我跟前,说:“妈妈,今天老师给我发喜报了。”我接过“喜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陈佳同学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成绩进步,特发奖状以资鼓励。”我说:“好,你的努力得到老师肯定,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儿子使劲点点头。 

  我知道,虽然儿子学习有进步,但和班上更优秀的同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记得单位的高姐曾经提起过,她女儿也上四年级,年龄小我儿子一岁,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恳请高姐把她女儿小高雅的期中考试作文拿来,让儿子分享和学习。高姐欣然答应。

  我拿到小高雅的作文一看,第一感觉是字迹清楚工整,赏心悦目,让我有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欲望。作文的题目是《记一次爬山》。小高雅写到:爬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户外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开阔视野。爬,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是奠定成功的基石;步步登高实则是一种超越,是对体能的挑战,也是心智的企及。当我们以山的高度看世界时,检验的是登山者的内心境界和能力。我不禁想到作家马竹老师曾经对我说过:“相由心转,境由心生”, “一览众山小”在心观中。站的高度决定视野宽度。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增广贤文》说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把知识的高峰比作山,我们站在山脚下,以勤奋为途径,一步一步攀登,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层层接近目标,进而超越梦想。当你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留在背后的脚印厚实,真切,闪闪发光。

  文中的一些细节也写得很生动,很感人。比如写一位老者背石头上山的情景就很精彩。“我”爬山已经很累了,可是看到一位老者背着沉重的石头在轻松地上山,于是禁不住问:“叔叔,你背着石头上山,不累吗?”他转过头来笑笑对我说:“不累呀。你累了吧?我教你一个方法:先定一个小目标,走到那里,你就再定一个,这样很快就能爬到山顶了。”是啊!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一步步努力,最终实现大目标。爬山是如此,其实我们的学习也应该这样啊!

  小高雅登上山顶,收获了登山给自己带来的惬意,也收获了登山活动开启心智的快感。小高雅感到,一切景物都是“凉爽”的,连风都是温顺的。

  文章还有一种精神是可圈可点的。通过两次对“笑”细致的把握和描写,表现出小高雅乐观向上的精神。第一次“我”的笑,实写。用“勉强”一词,极生动地刻画了登山的细节,同时也为下文中老者的诲人不倦做了铺垫。第二次“笑”,虚写。是同往的登山老人,用这样平易近人的语气与小孩子一问一答对话。这个“笑”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细腻的显现了作者对文字的掌控能力。小高雅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成功地把我们带到知识的山峰,点明了中心思想。

  最后,作者把登山的目标引申到更深层次,以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只有度过黑暗,才能见到光明!”升华主题。

  小高雅的作文写得这样好,不是偶然的。听她妈妈说,小高雅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读我国的“四大名著”,并能讲出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这使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高雅妹妹的作文写得太好了,我要好好向她学习。”儿子看完小高雅的作文后,像表决心似的对我说。

  “好啊!”看着儿子那稚嫩的小脸上流露出的十分认真的表情,我高兴地说。

 以下辑录赵筠高雅原文及我的一点初读感受。


《记一次爬山》

遵化市第三实验小学四年级文/赵筠高雅

  明天就放五.一假了,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去黄崖关旅游。(开门见山,点明主题,交待了旅游的目的地。)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把爸爸、妈妈叫醒,买一些吃的之后就出发了。

  由于不熟悉路线,我们将近十点才到达目的地。开始爬山了,一开始我还一蹦一跳的呢,可是还没走多远,便走不动。等妈妈过来时,她对我说:“怎么样、爬不动了吧?”我勉强地笑着说:“还……还能爬,只是……歇一下!”妈妈看着我这副模样,“扑哧”地笑出声来。(语言生动活泼,符合作者的年龄特点。“勉强”这个形容词用的准确,很好地把握感情细节,“扑哧”拟声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形象的渲染了文章感情色彩。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也非常恰到好处。双引号、省略号的运用的亮点在于,作者用对话的方式将爬山的场景再现,让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语言掌控能力极强。)

  当快到山顶时,我看到了一个人,他背着一块大石头,一直跑着,好像一点也不累似的。看见了他,我禁不住问:“叔叔,你背着石头,不累吗?”听了我的话,他转过头来笑笑对我说:“不累呀,你累了吧,我教你一个方法,先定一个小目标,走到那里,你就再定一个,这样很快就能到山顶了。”我听了他的话便试了试,果然,不一会儿我就到了山顶了。对面的山屹立在我的面前,这时,我觉得风是凉爽的,心也是凉爽的!(本段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用隐喻的手法延伸上文爬山过程中遇到困难,开启心智,以构思一则老者背石头上山的寓言故事向读者阐述自己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给自己制定目标,付出行动,最终达到理想的道理。最后以“凉爽”一词结尾很有特色,既顺利到达了山顶,又悟得了道理。风“凉爽”,心也“凉爽”读到这里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能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很打动人心,引人深思,包含大道理。难得啊!)

  这次爬山不仅让我收获了景色,更让我收获了一句话:“只有度过黑暗,才能重见光明!(结尾以“只有度过黑暗,才能见到光明”收获了不同寻常的景色,明白做人的道理。点明中心思想,升华主题。难能可贵!)

 【评语】短短四百字的文章,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感情把握恰到好处。主题思想鲜明。结构分析:总—分—总,首尾呼应,照顾全篇。修辞方式:比喻、拟声、通感。语言结构:对话。贯穿全文,首次对话,作者用“勉强笑笑”一词,细腻的刻画了当时的感受。第二次对话,与老人的对话,背石头上山让自己明白一个道理,“那老人笑着对我说”这两个“笑”字,用的极为生动。“笑”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让读者有种忘记疲劳的感觉,感觉自己不是在爬山,而是在享受生活。这是非常难得的。以文载道,这篇作文的结尾“只有度过黑暗,才能重见光明!”点明中心思想,升华主题,深刻的道理蕴含其中。

  我们可以想像,当年仅10岁的孩子能通过一次普通的爬山悟出这样深刻的道理,是值得表扬,也值得我们学习呀!时隔六年,成绩优秀,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文静开朗、品学兼优的小高雅,如今的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一中就读,并且在校名列前茅。在此由衷的祝福她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的:梁淑艳的新浪博客2013/6/7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主 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 篱 王立新 马 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现代诗歌:王翠红  

古体诗词:刘艳芹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有品、有故事

有温度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