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雨读诗|原野上的诗香

 燕山诗文 2021-03-30

书单推荐

推荐语

  《原上草》是诗人韩布晖近几年来诗歌创作历程的一个集结文本,也可以看作是他这些年阅读、阅览和阅历的积累。它洋溢着浓厚的燕山情怀,在诗歌叙事、自然描写、文化内涵、意象意韵蕴涵着燕山儿女文化特色的标签。从意义上讲,这本诗集不难看出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至真至深的浓情,又有壮美的情怀。他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不遗余力地把河北诗歌写作格局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可见,诗集的付梓在他写作生涯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原野上的诗香

——市作协主席韩布晖诗集《原上草》读后感

梁淑艳

  诗是灵魂的另一束,诗也是人的第二条生命。一本诗集就是诗人生命历程的烛照。

  著名诗人韩布晖是河北诗歌庞大创作群体里较为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他新出版的诗集《原上草》是继《山人情语》后的又一部诗歌力作。《原上草》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关仁山主席题写书名并作序。

  此书出版之际,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唐山市作协副主席杨立元教授专门撰写了评论文章《原上草的芬芳》, 第一时间在《唐山劳动日报》等几家报刊媒体发表,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原上草》是诗人韩布晖近几年来诗歌创作历程的一个集结文本,也可以看作是他这些年阅读、阅览和阅历的积累。它洋溢着浓厚的燕山情怀,在诗歌叙事、自然描写、文化内涵、意象意韵蕴涵着燕山儿女文化特色的标签。从意义上讲,这本《原上草》不难看出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至真至深的浓情,又有壮美的情怀。他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不遗余力地把河北诗歌写作格局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可见,诗集的付梓在他写作生涯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诗的韩布晖正是他的大学时代,发表诗歌、报告文学作品,《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光明日报》《河北日报》《唐山文学》和《绿风》等全国权威期刊和杂志刊登和发表。《原上草》辑录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被《青年文学家》《唐山文学》和《诗选刊》诗歌版块重点推介,中《祖国啊,我愿意》和《我的唐山》一经《唐山劳动日报》发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甚至有的入选《人民日报》备选稿件。凭着自己对文学的喜爱,担任了校刊《五峰文艺》主编,并且遵化创建了笔架山诗社,并担任社长和总编,会员遍及十二个省市,达四百人之多。曾经被中国文联和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文学社团”荣誉称号。河北省作协关仁山主席在《序言》开篇既客观恳切,又高度精准的评价:“这是一部很有文学价值的诗集它为河北诗歌增添了光彩,也必将是中国诗歌路径上一朵耀眼的鲜花。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的皇冠,那么,布晖这部诗集便是河北文学皇冠上的又一颗明珠。

   “一种混合着诗人心灵变化多端的想象和轻快、洒脱和飘逸的幻想,在同一作品中将近处和远方、今天和远古、真实存在和虚无缥缈结合在一起,把他们塑造成为一个伟大的象征体。”¹ 韩布晖的视野返回原野,在燕山的时空下行走,原野风物、自然和文化,甚至是身份卑微的草儿都成为诗人的情感寄托。他饱含深情的笔墨触及城市与乡村、历史与现在和将来、上层名流和父老乃至普通百姓。从传承文化层面讲,这是一本塑造伟大时代的基层文化建设的文学范本。原上草既是诗集的主旨,又是诗人文化信仰的精魂和图腾。

  原之风物

  《原上草》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审美观,富有美学和哲学意义的伟大构思,世间悲喜的文学性参照以及文学的人民性、历史环境和语言背景及其氛围,构成了《原上草》文学的宏大格局。

  《原上草》是诗人韩布晖以父亲的草原为背景,他看到父亲站在白云下、看到父亲抚摸着花草和听到父亲对着河边的白桦林窃窃私语的时候,产生的那种别样的情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都令人钦佩。《原上草》得名也就自然而然。他与父亲曾经的对话“草原上的花草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相同的是,她们年年都笑对生死。这也是她们对人类命运的诠释。”这样的句子极富智慧与哲思,且启示人类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知。因此,诗集分为四个版块,春之原、夏之原、秋之原和冬之原,这正是父亲传承给后世子孙生命意义的照应与企及。

  诗集所蕴藉的燕山情怀的历史人文深厚宽广,有家乡遵化三山两川父老世代生存繁衍的故事,有纯洁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凄美、或动人、或充满深情和哲理。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意韵悠长的画卷,落笔生情即是家乡的山青水秀、三言两语便是勤劳善良智慧的父老乡亲。世间真善美是由内而外的。纵观韩布晖最近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与文化积累,这部诗集既是他文学意义的荒原,也是他诗意收割的高地。其中囊括了他用情于燕山情怀的历史纹理、诗性的观照和理性的表达,字里行间迸发出的光芒和灵性都是人间真爱真情真性的写照。我们静下心来阅读不难体会其瑰丽厚重的诗歌艺术全貌。

  在燕山山脉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下,塑造了一大批优秀的燕山儿女的深情厚意。父亲的刚毅、母亲的慈祥、大哥的平易近人,对作协家人寄予的担当和希望,亲人朋友的关怀以及社会的鼓励,都是各具色彩的人性之光,哪怕是普通百姓的一句简单话语,韩布晖都以文学悲悯的情怀体会得格外仔细。

  “步履刚毅/总与晚霞赛跑/一生艰辛/总是面带微笑/画高山流水/绘侍女花鸟/踏一年四季/盼儿孙巢/雨露点点/都是离别的泪花/满院经典/写尽人间妖娆”(节选自《致父亲》)父亲一生艰辛诗人巧妙的融合在步履和晚霞和微笑里,父亲的花鸟在四季、在儿女们回家的讯息里,还在雨露和人间以外的诗和远方。其中的不易与美好简洁而从容,坚定且有力量。这也是多年来语言功底深邃优点的自然而然彰显,更是诗歌能够走进不同层次读者心灵的不可或缺的灵感准备。

  如果我们把诗歌看作文学的母语,文化就是诗歌母性的起源,它涵盖了世间母爱的温暖和胸怀,以柔为美,以善为德的良好情操。《母亲的冬夜》“母亲铺开冬夜/点亮了迎接黎明的油灯/我们的熟睡/抚摸着/母亲 平坦的心境……长夜/是母亲手里的丝线/母亲缝补时的颤音/是我的童谣……”诗人精准地抓住油灯、丝线两个极富有代表性的意象,某一个、或者生命中每一个夜晚母亲夜以继日操劳的缩影叙事,灯盏寓示光明给人温暖,丝线昭示着绵延不断的爱,融化整个冬夜。展现了一个传奇女人博爱,而不屈的人格和情怀 。

  韩布晖写给大哥的诗:“你那声/雪中的问候/让大地升温”雪是大哥回家的媒介,身为中科院院士的大哥日理万机的身影里最放不下的是几百里以外的孝心,雪地里的拥抱我们可以看作小家的暖,故乡的爱和国家的爱则是家国情怀。在父亲优良家风的传承下,树立榜样力量的长兄风范。

  身为遵化市作协主席的韩布晖,在给作协家人们“因为文学这个渊源/我们时常恨春水太浅/……大家都相见恨晚//我们曾经/带上人生去采风/……我们一起/用文字签约未来……/我们常常/遥望万里长天”他采用大排比的手法将满腔的热爱揉进动人的话语里,有他对作协家人的相惜相伴,对我们人生的思考勉励,对未来写作的追求和渴望。以文载道,充分显示出一位有良知的作家的文学素养和使命担当,同时对新一代作家培养,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恳切要求。

  自然是诗汲取营养的能量宝库,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初心不变。如果家乡的人是他对燕山父老的的崇敬,那么燕山诗话里的自然便是对燕山诗化的大写意。《原上草》中的自然不能单纯的看成一般的风景文本,它是诗人用尽毕生心血倾注的感情,是诗人灵魂妥帖安放的神圣沃土。

  这里着重提及韩布晖最新创作的一首波澜壮阔的抗疫诗篇,《我的唐山》在《唐山劳动日报》发表后,上至主政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各阶层院校和人民群众都满意,且广为传唱家喻户晓的经典诵读作品,实属不易。他全方面,多角度,高起点的大手笔写意,书写了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抗疫的力量和决心,体现了唐山人民积极向上的思想觉悟。这是他具备高站位,长远的历史前瞻性,始终与党和人民保持一致的信仰,是难能可贵的。春情始终向往《春花》《写在静默 的小河》《灯火》清新明快,也给人向往。《原上草》化作整部诗集感情线的精魂,为春之原的总结拉开了夏秋冬的序幕。

  韩布晖铺陈开整座燕山的风物及景象在每首诗的细节里,使内心情感和人性光芒相应而出。诗中的故事、思想和象征意义相辅相成,而那些诗草是燕山诗话的精魂,也是极富个性的意象,闪着光芒的燕山原野无不烘托出父母文学高地的辽阔。

  文化蕴藉

  《原上草》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文学是具有人民性的,文化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学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在《也许》中“也许 有一天/我的身体 会远离健康/也许 有一天/我的生命 会长眠地下//党啊 有了您/这些我都不怕……教育我的儿子/永远都要跟着您驰骋天下……”文学服务于政治,政治赖以生存于文化,三者既相辅相承,又互为关联。韩布晖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文化信仰紧跟党和人民的时代步伐 ,写出了诗人不仅自己对党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忠诚,还言传身教后代子孙忠贞不二。

  作家创作讲求灵魂故乡。如同莫言的红高粱是东北高密的图腾和精魂一样。《望着你》韩布晖笔下的每一字都闪耀着遵化历史上灵魂的不屈和伟大。抗日根据地、担架团、西铺、沙石峪……都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奇迹。这些响亮的文化名片便是诗意原野的华章。“望着你/我看见了——/对党无限热爱的你/每一棵小草都在闪光/每一棵庄稼都很旖旎/每一个理想都十分庄严/每一张宏图都格外壮丽” 这些看似平常原生态图景描绘,一幅多么纯净的文化圣景啊!饱含了辽阔原野上文化的无尽意韵,也是其精髓所在。

  韩布晖这本《原上草》具有燕山情怀深度的爱,表现了鲜明的燕山风物、自然和文化特征。从诗集的整体来看,《原上草》写法上尝试了创新意识元素写作,对燕山情怀文化意韵的白描与探索。数千年燕赵大地上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绵长,他既是河北乃至中华文化的历史溯源之一,又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始终保持地域特色,作品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文学张力为世人所供养。但是,在河北为数不多的展现燕山情怀独特历史文化和人文自然的文学读本中,探索和更深入发掘畿东文化与艺术内核的道路上,还是很薄弱。诚然,作为一个有良知和社会道义担当的作家,韩布晖做到了用诗谱写符合客观事实的,符合党的统一思想的,符合人民意愿的,具有传承意义和人文价值的历史篇章。至于以后文学史是否能呈现给广大读者,承载起文化延续的使命,有待进一步深入去发现未知领域文化。

  著名作家、评论家杨立元教授曾说:韩布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诗人,一生所好,唯有写诗。以诗为友,以诗为乐,没有任何的自诩和标榜,踏踏实实,老老实实的写诗。这是值得当下一些诗人学习的,作诗先学做人,诗品如人品,只有人到了一定境界,诗才能达到一定格局。我们满心期待着韩布晖已经形成的燕山情怀文化意识,继续在他热爱的这方故土上发掘遵化三山两川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升华自己的诗歌内涵,为诗歌创作艺术的繁荣、带动河北文学后辈创作在当代文坛的影响,更上一层楼!

  注释 ¹《19世纪文学主流法国的浪漫派》第26-27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人物档案 /

WINTER

韩布晖

著名作家、诗人

  遵化市作家协会主席。

  他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自幼喜爱文学,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唐山文学》《唐山劳动日报》《绿风》等多种报刊。部分诗歌作品被收入《中国爱情诗选》《第二届全国振兴杯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选》等诗集。出版诗集《山人情语》《原上草》。

/人物档案 /

WINTER

梁淑艳

  “名不显时心不朽,挑灯再次读文章。”做一个勤奋写作的作家,做一个文学的贤妻良母。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And

主 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 篱 王立新 马 良 张国印

编 委:范丽丽  张国印  张玉红 

    王翠红  杨晓健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芹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本期编辑:梁淑艳

-  THE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