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性格好不好,看他家庭就知道(父母必看)

 富书 2021-03-31


精读妈说:家庭隐藏着孩子成长和幸福的密码,从家庭的养育就能一眼见到孩子的性格。

作者:羽阿佳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出路》,想当初这国内的纪录片还曾一度刷爆朋友圈。

这部片子展现了6年时间里3个年轻人的成长变化,三个主人公不同的境遇和命运,引人深思。

小山村的马百娟从小就盼望着上学,到了11岁才上二年级,她的眼里全是对上学的渴望,梦想着考到北京上学。

可惜3年后,她不仅退学,还听从了家人的安排,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同样来自小地方的徐佳经历了3次高考,却仍然不甘心不放弃。

在父母亲坚定读书的信仰支持下,他始终相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方式,放手一搏复读再战高考,最终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如愿找到工作。

袁晗寒是三个人之中家境最好的。

17岁辍学后,她尝试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父母并没有为她设立人生的目标,所以在她创业、学艺术、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困境竟是每日“对抗无聊”。

他们三个人的“出路”即命运,决定各自命运的不仅是家庭的境遇,更是三个人不同的性格。

正所谓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命运。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性格和什么现象最为相似呢?和言语特别相似,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把你生在哪你就说什么话。

性格也是一样,把你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形成近似的性格。”

可见,家庭和人的性格养成密不可分。

专制的家庭,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出路》里的马百娟,走进学校后满心的喜悦都写在脸上,即使放学后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她也乐呵呵的。

可是没过多久,父母便不愿意她再上学,认为女孩始终会嫁人,没有必要一直读下去,读书够用就行。

从那个时候起,“被退学”的她看上去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垂头丧气、闷闷不乐。

在 15岁正值学习的年纪嫁给了表哥,眼神便已暗淡失色,沉默地接受她的人生。

父母为她全权做主无奈境遇,让她再也无法高高兴兴为自己要到北京上学的梦想而努力。

英语里一家之主是“householder”,可事实上有的家长除了是父母和监护人,还是“the head of family”,家里的头儿和权威领导者,他们打着爱孩子的名义,掌控孩子的人生。


长此以往,孩子不敢表达,性格自卑怯弱,很容易对命运妥协,这就是专制型家庭养育下的孩子,是父母眼中听话懂事的孩子,但他们并不快乐。

《明星大侦探》里有一句话有一句印象很深的话,我觉得我不缺爱,但我仍然觉得我是一个被爱毁掉了的人。

若成长在专制型家庭压抑环境中,孩子只有被伤害,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相反,在被尊重的环境长大的孩子,心里永远装满了阳光。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李尖尖被很多人圈粉,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她的活泼淘气、古灵精怪、善良乐观的个性具有有强大的磁场。

这样的性格离不开爸爸李海潮的养育方式,他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以成绩压榨和挑剔孩子。

尖尖愿意与爸爸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从不对爸爸隐藏心事,爸爸的开明给了她快乐成长的环境,甚至不怕犯错的底气。

马克吐温说过,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处于一无所有的境地,也能找到通向幸福的路。

能找到快乐的孩子,会拥有阳光积极的心态,无论顺境逆境都充满正能量面对周围的事物。

尊重和民主的氛围,才是养育乐观孩子合适的土壤,也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阳光。

爱否定的家庭,养不出自信的孩子

爱因斯坦曾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可是很多人迈不出去,其实不是他们天生胆小和懦弱,而是遭到了过多的打击产生自卑心理,做事畏首畏尾。

心理学把自卑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原生自卑形成最常见原因。

电影《国王的演讲》里,阿尔伯特和其它王子的不一样,爸爸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偶尔说话不顺畅,父亲就会冲着他吼叫。

阿尔伯特经常处在紧张的情绪中,7岁开始便有了严重的口吃,小时候活在爸爸否定的阴影里,连说话都不利索,长大后更难有上台演讲的勇气。

否定对一个人的自信心影响有多大?

即使阿尔伯特拥有尊贵的身份也难逃指责和否定对他的负面影响。在不断的否定中,人的能力像陷入泥沼,会被无限拉低。

朋友的女儿是个乖巧的女孩,从小学绘画,获得过大大小小各种比赛的奖项。

尽管老师经常表扬孩子有悟性有天分,可是朋友总是不满意,孩子在家创作的时候指手画脚,画完了还不忘记点评,这里的色彩不够鲜明,那里的线条还可以更饱满。

“玉不琢,不成器”常被她挂在嘴边,成了教育的不二法门。

有一次学校组织的绘画大赛,孩子居然没有报名,朋友知道后又急又气,问孩子大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参加。

孩子轻描淡写地回答,因为我觉得自己构思不行,画功不够,色彩也还掌控不好,交上去肯定很快被刷下来。

朋友悔不当初对孩子的过度“雕琢”。

当孩子被否定的时候,往往比任何时候都孤独和无助,更看不清自己的实力。

他可能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他很可能会觉得自己不行而不配拥有美好,走进孤独的世界里。

有人说家庭是不讲道理只讲爱的地方,那么爱永远是肯定大于否定,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自信的孩子。

情绪化的家庭,容易养出易怒的孩子

知乎里曾有人问有没有天性的暴脾气,大部分的回答是没有,但回忆起自己的暴脾气来自何处,不少人都指向情绪化的父母和家庭。

很多父母一吵起架来不仅不能控制情绪,还会有意无意带上孩子,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到后来无故指向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尖锐气氛,却不知会给孩子内心留下多少不安和阴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踢猫效应”,公司领头人在上班路上超速驾驶,被警察开了罚单,耽误了时间迟到。

他糟糕的情绪发泄到销售经理那里,在办公室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又将下属叫到办公室说了一番不是。

莫名受到批评指责后,这个员工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脾气。儿子无故受到这样的待遇心中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看来孩子受气并非全都是因为淘气捣蛋而起的。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坏脾气,殊不知孩子的脾气多半源自父母的情绪管理。

好情绪能感染人,而坏情绪往往会传染人。

孩子本无心伤害猫,他踢猫时的烦躁和愤怒,完全是爸爸传递给他的内心写实。


情绪化的家庭,受父母影响孩子自制力差,情绪容易失控,更容易发脾气暴怒。

聪明的父母,懂得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教会孩子积极面对问题而不是一味发脾气。

电影《怦然心动》里,朱莉看到父母突然吵架那天,爸爸妈妈都采取了特别的行动,轮番到她的房间表达内心的想法。

温柔地向她道歉,解释这场吵架与她并没有关系。

朱莉生活在一个真实却又温暖的家庭里,即使有不愉快的小插曲,她也是暖心又好脾气的姑娘。

蒙台梭利博士曾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孩子的脾气不对,往往需要从父母去修正情绪化的问题。

毕竟,父母什么样的情绪,孩子就有什么样的脾气。

家庭造就性格,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有一则菲律宾的公益广告,触动人心。

主人公是菲律宾首位考上名牌大学的诺曼金恩,他从小因为文化不同,身着民族服饰饱受了争议和嘲笑,加上家庭条件拮据被嫌弃贫穷,他很想获得认同,变得和周围人一样。

妈妈很平静地问他,世界上哪种人更受人尊敬?是轻松过日子还是经历过苦难的人?

这个问题戳中了他的内心,妈妈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教导他坦诚相待,努力做自己,只有接受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诺曼金恩鼓起勇气面对自己天生的“不同”,保持民族服饰的穿戴,努力考上名牌大学,最终赢得了别人肯定的目光,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孩子是幼苗,家庭就是土壤。

幼苗的成长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需要尊重、支持、耐心做养分,如果说能力更多来自天赋,那么养育路上性格才真正值得关注和花费心思。

性格没有天生,播出什么样的种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性格。

懂得放手与尊重孩子,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及时肯定和鼓励,是孩子行动的勇气和底气。

稳定的情绪,是孩子内心满满的正能量。

北大心理学教授边玉芳老师说过,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深以为然。

家庭隐藏着孩子成长和幸福的密码,从家庭的养育就能一眼见到孩子的性格。

只有家庭养育出孩子好的性格,他才会有能力有底气面对未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作者简介:羽阿佳,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营第4期学员,从事过妇女儿童工作,在养育儿女的道路上用点滴思考记录点滴生活,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