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诊2

 直尾昂述 2021-03-31

五色吉凶通义篇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

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一作炭色)

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色味当五脏:

白当肺辛

赤当心苦

青当肝酸

黄当脾甘

黑当肾咸

白当皮

赤当脉

青当筋

黄当肉

黑当骨

故色见

青如草滋者死

黄如枳实者死

黑如炲者死

赤如血者死

白如枯骨者死

五色见死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色见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肝,如以缟裹钳;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五脏所生外荣

(裹字最妙

真色皆根于皮里

深含皮里即正色

皮里

暴露

皮外

病色

死色

薄散

浮于

皮上

浮游之气

不根脏腑

无关吉凶

直谓之垢)     

五色有光,明亮是也

五色有体,润泽是也

光者无形,为阳主气

体者有象,为阴主血

气血俱亡

其色沉晦:

草滋、枳实、

炲、血、枯骨

气血尚存

光明润泽:

翠羽、鸡冠、

蟹腹、豕膏、

鸟羽

然此

五色虽为可生

终属一脏独亢

是病,非平

平人

五脏既和

一脏之色

必待其王

始荣于外

其荣于外

胃气出于

皮毛之间

胃气色黄

皮毛色白

故如缟裹

如缟裹者

朦胧光泽

虽有形影

犹未灿然

内因

气血无乖

阴阳不争

五脏无偏胜

苟或不然

五脏衰败

其见色也

昔之朦胧

变为独亢;

昔之光明,变为沉浊;

昔润泽者,变为枯槁;

甚至

沉浊枯槁

合而为夭

光体俱无

阴阳气血俱绝

不死又何待乎     

按:

此篇之义

相较前篇

微有不同

前指,分部所起,之邪色

此指,满面自有,之本色

邪色

起于别乡

大如榆荚

无论青黄赤白黑

皆有所主之病

有凶无吉

本色,端满于面,无有分部

而专,以色之夭,泽辨吉凶

一重在部上

一重在色上     

面部五色吉凶杂述篇       

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

色黄者,胸上有寒

(必兼湿也)

色白者,亡血也

设微赤非时者死

目正圆者,不治

色青为痛

色黑为劳

色赤为风

色黄者,小便难

色鲜明者,有留饮

(《金匮要略》)     

面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面无光,牙齿黑者死

面色黑,目直视恶风者死

面色黑,胁满不能反侧者死

面色苍黑,卒肿者死

(上《中藏经》) 

赤色见于

耳目及颧颊

死在五日中

(颧颊一作额)

黑色出于

额上发际

下直、

鼻脊、

两颧

亦死在五日中

黑色起耳目鼻上,渐入于口者,死

(谓起于耳或目或鼻,渐入于口)

病患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

入目及鼻口,死在三日中    

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

心病目黑,肾之日壬癸死     

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

肺病颊赤目肿,心之日丙丁死

肾病面肿唇黄,脾之日戊己死

(上《脉经》)     

面目五色生克篇       

按:

面主气,主阳,主六腑

目主血,主阴,主五脏    

凡相五色之奇脉

面黄目青

面黄目赤

面黄目白

面黄目黑

皆不死也

面青目赤

面赤目白

面青目黑

面黑目白

面赤目青

皆死也

(《素问》)     

春面色青,目色赤

新病可疗,至夏愈

(面色生目色)

夏面色赤,目色黄,新病可疗,至季夏愈

季夏面色黄,目色白,新病可疗,至秋愈

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疗,至冬愈

冬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疗,至春愈

论曰:

此四时

王相本色见

故疗之必愈

五脏应五行

若有病

因其时

色见于面目

犹灼龟于里

吉凶之兆

形于表也     

病患本色青

欲如青玉之泽

有光润者佳

面色不欲如青蓝之色

面白目青

是谓乱常

饮酒过多

当风

邪风入肺

络于胆

胆气妄泄

故令目青

虽云天救

不可复生

(《脉经》、

《千金方》

并作面黄目青

面色克目色)    

病患本色赤

欲如鸡冠之泽

有光润者佳

面色不欲赤如赭土

面赤目白

忧恚思虑

心气内索

面色反好

急求棺椁

不过十日死    

病患本色黄

欲如牛黄之泽

有光润者佳

不欲黄如灶中黄土

面青目黄,五日死

病患着床

心痛气短

脾竭内伤

百日复愈,欲起彷徨

因坐于地,其立倚床

能治此者,是谓神良     

病患本色白

欲如璧玉之泽

有光润者佳

面色不欲如白垩

面白目黑

(疑当作青)

无复生理

酣饮过度

荣华已去

血脉空索

虽遇岐伯

无如之何

(《脉经》无酣饮过度句)     

病患本色黑

欲如重漆之泽

有光润者佳

面色不欲如炭色

面黑目白

八日即死

肾气内伤

(《脉经》无“也”字

下有“病因留积”四字

以例推之

目白当作目赤)     

面黄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

面黄目赤者不死,赤如血死

病面黄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

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炲死

面目俱等者不死

俱等不改其常

无有一部独异

《千金翼方》

五脏风证并诸风肥瘦寒热形色篇    

  (《内经》、《中藏经》、《巢氏》)  

肺风之状

多汗恶风

色然白

时咳短气

昼日则瘥

暮则甚

诊在眉

其色白     

心风之状

多汗恶风

焦绝

善怒吓

(《甲乙》无吓字)

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

(仲景曰∶

风温为病,难以言

迟者,风也)

诊在口,其色赤     

肝风之状

多汗恶风

善悲,色微苍

嗌干善怒

时憎女子

诊在目下

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

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

色薄微黄,不嗜食

诊在鼻,其色黄

肾风之伏

多汗,恶风

面庞然浮肿

脊痛不能正立

其色,隐曲不利

诊在肌,其色黑

(肾风者

面庞然

壅害于言

面肿曰风

肌恐

或颧字、

或颐字

或耳字

之讹

俟考)     

胃风之状

颈多汗

恶风

食饮不下

膈塞不通

腹善满

失衣则胀

食寒则泄

诊形瘦

而腹大

(颈为阳明经脉所盛)     

首风之状

(新沐中风

然头风不尽

因新沐

经特

举大意

后仿此)

头面多汗,恶风

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头痛不可以出内

至其风日

则病少愈

漏风之状

(饮酒中风)

或多汗,不可单衣

食则汗出,甚则身汗

喘息,恶风,衣常濡

口干善渴,不能劳事     

泄风之状

(林亿云∶当作内风

窃疑内风当是与泄风形证相近,

抑或内风即泄风,故不别出)     

多汗

汗出泄衣

口中干

上渍其风

不能劳事

身体尽痛

则寒

(上渍句与末句,疑有误倒)     

风者

百病之长

善行数变

腠理

开则洒然寒

闭则热而闷

其寒也衰食饮

其热也消肌肉

栗不能食

故名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

循脉而上至目内 

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目黄

人瘦则风气外泄而寒,则为寒中泣出    

风气与太阳俱入

行诸脉俞

散于分肉之间

与卫气相干

其道不利

肌肉愤而有疡

卫气凝而不行

故其肉有不仁    

疠者

有荣气热

其气不清

故其鼻柱

坏而色败

皮肤疡溃

风寒

客于脉

而不去

(脉风成为疠)

名曰疠风

或曰寒热

(一名大风

详长刺节论

《脉经》:

从尺邪

入阳明

大风也

寒热

是其脉必

洪长外鼓)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

各入其门户

则为偏风

心风之状

汗自出

好偃仰卧

不可转侧

言语狂妄

若唇正赤者生

宜于心俞灸之

若唇面

或青,或黄

或白,或黑

其色不定

眼动不休

心绝也

五六日死   

肝风之状

青色围目连额上

但坐不得倨偻者

可治,宜于肝俞灸之

若喘而目直视

唇面俱青者死     

脾风之状

一身通黄

腹大而满

不嗜食

四肢不收持

(巢论∶有吐咸汁)

若手足未青,面黄者,可治

不然(巢论∶手足青)即死

宜于脾俞灸之     

肾风之状

但倨坐

腰脚重痛

视其腰下,未生黄点者

(巢论云∶如饼粢大)

可治

不然(巢论云∶

若齿黄赤,鬓发直,

头面土色,不可治)

即死

宜于肾俞灸之

肺风之状

胸中气满

冒昧,汗出

鼻不闻香臭

喘而不得卧者可治

(巢论云:

视目下,鼻上下两边,

下行至口,色白可治)

若失血及妄语者

(巢论云:

若色黄为肺已伤,化为血)

七八日死,宜于肺俞灸之

(上《中藏经》)     

凡中风

鼻下赤黑相兼

吐沫而身直者

七日死

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

肝肾俱中风,则手足不遂

(上巢氏

按:

小儿脐风

急慢惊风

诊法似当

根据此例

察其面目

决其生死)      

按:

百病皆有色诊

前篇之末

独系疸癫

此篇专述风证

风为百病之长

疸与癫为急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