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

 12345csdms 2021-03-31

2018-11-24

  • 作者:晨茹 / 晨茹工作室

  • 这是晨茹工作室的第7篇原创首发文章

题记:理性和感情不是对立的。诗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都是真理。

——《希腊精神》依迪丝·汉密尔顿

那几年在传媒的从业,让我学会了一个词:仪式感。

第一次举行三味读书会时,我的想法是,希望脱去一切形式感,身份感的东西,把人简单成一个个读书人。这种感觉,就仿佛看到数学之美,或者看到裸体的希腊雕塑。没有皇冠、华服,大家在思考和知识的世界里做纯粹的交流。

然而,当时我在电视台的上级,张志清先生,给了我一个建议:你要突出这场活动的仪式感。比如,灯光、用一个小推车去把书推到场地的中央。当时,比较特立独行的我对这个是不理解,也并不那么在意的。我在后来举行活动的时候,依然没有太注意仪式感。我会希望用本质的(内容、分享)来把一场活动做好。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许并没有理解仪式感的本质。

最早的仪式,可能源自于远古时代的祭祀。人们对于自然界——灾难、风雨、四季轮回、死亡等的不理解以及恐惧,演变出一个神灵的假说(这个假说在很长一定时间内很难证伪)。而在一个朴素的哲学理解中,万事万物要平衡,得到必须付出。而对于和神灵的对话来说,祭司和祭祀就成为了与这种神秘力量对话和交换的一部分。于是,人们开始建造一个一个的神庙,祭司开始出现,他们创造一种仪式,来和神灵对话。

很难想象,第一个祭司是如何出现的。就好像你现在也无法得知,穆罕穆德在四十岁那年,是如何得到一套关真主阿拉的神谕学说。现在流传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第一个祭司,也许只是出于某种治理部落的目的,开始讲一个故事。故事需要仪式感去加强大家的信任。后来,这个故事越来越多人相信,最后也许祭司也相信了自己真的可以和神灵通达。而在许多国家,祭司是可以传代的。这个阶层于是成为了一个利益集团。他们和或有或无神灵的对话,成为了他们立足在这个世界的根本。而本质上,这个根本是基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不理解、恐惧和期待。

但是,十五世纪后,人们忽然大范围觉醒,理性之光开始宣布上帝已死。一个阶层开始土崩瓦解。这两天在阅读《希腊精神》,才理解,源自西方的理性精神事实上源自于希腊。罗马实际上也是基于一种神秘主义的统治。希腊(地中海)城邦文化对于自由和理性精神的追求和渴望,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是支撑人类科学发展到今天的根本所在。如果地理决定论逻辑有其可取之处,海洋文明和城邦文化诞生了自由民和希腊精神,而大陆文化和农民文化则诞生了中国治理之道和罗马精神。

图片

中国的治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理性和科学是不那么鼓励的。皇权授予天,天是什么?很难有一个定义。罗马精神和中国治理都是务实的,在务实的情况下,会发展处一套治术。而在治术之下,人们会讲究“顺从”,服从权威。而并非思辨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意味着不顺从,这个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德是有所违背的。而三纲五德更多是一个人口众多,且灾难频繁的大陆国家治理之道。于是,在中国,在希腊颇为鼓励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思辨的能力,在中国是极为缺乏的(在高级知识分子圈同样如此)。几千年传承下来,大家对于神秘感和君权依然有某种来自骨子里的崇拜和服从。

而在中国君王的治术当中,仪式感就是不可少的东西。古代仪式感来自于登基仪式、各类庙宇,这是权威维护的成本。而如今,权威感也是维系中国运转的必要条件。在大多数人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情况下,演化出来的种种仪式感的东西也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中国富人非常喜爱用司机、喜欢建造自己的会所。喜欢在高档的地方开会。而西方人开会,可能更讲究实质一些(当然,仪式感也会有,比如英国)。这些仪式感,其实是为了让事情更加顺畅去推行:毕竟很多没有能力看到本质的人,很认可这些形式。这些形式代表一种阶层和一种做事情的规则。在长期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惯性,难以抹去。

图片

2015年,我曾经在印度旅行了一个月。我来到鹿野苑,佛陀第一次讲道的地方。那个地方并不大,只有残垣断壁,和一个圆形的砖塔。佛教的产生之初,是在贵族中传播的。佛教讲究朴素,也有许多哲学的思辨。而当传播到普通人的时候,佛被穿上了金装,带上了光环。这似乎是脱离释迦摩尼最早的初衷。可是,形式和仪式感,是在普通人中传播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

于是回到开头的那句话,诗歌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希腊产生了理性之光,印度产生了精神的力量。一种是生的快乐,另一种是死的淡然。你很难说,哪一种是好的。包括中国有一些治理之术,完全否定,也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实用主义的理解下,诗歌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同样都是真理。理性和感性如何去平衡,是一个需要去理解和实践的矛盾统一体。在一级市场投资的过程中,同样也能发现两种的矛盾,能发现在这个市场上玩家的感性和理性的部分(目前来看,中国的投资人,理性是少数的)。

如何处理,我也还并没有答案。

晨茹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北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