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力谈《沈曾植书信集》

 星河岁月 2021-03-31
图片

本书大32开精装,书前附有四帧彩色照片,余外全为文字。书前没有序言,起首即《整理凡例》,谈及本书收录许全胜先生近二十年来所见沈曾植书信“八百八十首”。书札论“首”,这是我第一次得见,随后翻阅本书时,看到一些手札并非首尾完全,想来这是许先生不以“通”计的原因。

原始书信的点校,能给后来的使用者提供许多新材料,本书也同样如此。许先生在本书中以收件人姓氏拼音为序,起自曹元弼,终于左绍佐,后面还附有一些难知收件人的信札。每位收信人的手札以时间为序,有些手札没有时间落款,许先生则经过考证后,再为其排序。每通信札之后还会有一则按语,谈到该札所藏或所见之处,如果此通手札收入了许先生所撰的《沈曾植年谱长编》,则会在按语中注明该手札位于《长编》的哪一页,以便读者参阅该信之本末。

图片

翻阅本书,能够读到不少与藏书家有关的史料,比如沈曾植在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四日写给陈衍的信中谈到:“抱冰七旬大庆,公寿诗古体乎?近体乎?伯严五古六十韵,良为健者,遂勒诸人同作长古,乃虐政也。”张之洞七十大寿,很多朋友为此写诗庆贺,沈问陈衍写的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并且谈到散原老人所写五古达六十韵之长,于是众人纷纷效仿,但是写这么长的诗显然很费力气,所以沈曾植抱怨这是“虐政”。

沈曾植有藏书之好,所以交往之人不少都是藏书家,比如端方、傅增湘、冈千仞、蒋汝藻、金蓉镜等,他们的通信中能够透露出许多藏书信息。比如沈写给蒋汝藻的一封信中谈到,蒋邀请沈前去看书,因为刮大风,沈没有赴约,令其颇觉遗憾,于是在家为傅增湘题写《龙龛手鉴》书签。傅增湘藏有宋刊本的《龙龛手鉴》,商务印书馆曾借去影印汇入《四部丛刊》,不知此事是否与之有关。

图片
傅增湘

沈曾植在给康有为的信中提到:“来书四种,皆佳刻也。《诚斋》,宋椠不疑。小字《昌黎》,或谓元、或谓宋,鄙则认作宋刻,但非罕见,不为世珍,然此本则印之精美者也。大字《昌黎》,明本佳者。《三苏》亦明刻,极罕见,容查复。”由此可知,康有为曾请沈曾植鉴定版本,沈能言简意赅地点出每一书的版本及特点。比如小字《昌黎先生集》,沈称有人说此本是元刻本,也有人说是宋刻本,而沈认为是宋刻,同时该书并不罕见。然其所言者,似乎应当是明初翻宋刻本,该书大多被视为宋刻,但若与原宋刻进行核对,则可见出两者之间字迹略有差异。沈所谈到的大字本《昌黎先生集》应该是明东雅堂翻刻宋本,而《三苏先生文粹》应该指的是明嘉靖本。

图片
康有为

沈曾植还为康有为鉴定过碑帖,信中谈到:“《兰亭》近人翻刻,伪古色者,亦拙工也。缴上。”许先生在小注中谈及,他看到的这封信乃是2005年嘉德秋拍的拍品,可见他在搜集沈曾植手札时,不遗余力。

除藏书外,有些手札也会谈到刻书,比如他给嘉业堂主人刘承幹所写的手札中,在这方面多有交流。嘉业堂刻书数量巨大,所刻诸书中,以“前四史”最为精审,因为刘承幹在刊刻过程中请许多名家予以把关。沈曾植也向刘承幹索要这四部书的样本,该书版留存至今,前些年曾旧版新刷,但再刷之物与初印本比较起来,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想来沈曾植所见之印样,当然靓丽异常。

图片

嘉业堂


那时的南浔有“三大藏书家”之说,其中密韵楼以宋版《草窗韵语》为堂号,蒋汝藻得此镇库欣喜异常。但从本书信札中得知,沈曾植也听闻到有人出售此书的消息,于是特意给刘承幹去信,问其是否拿到。就《嘉业堂藏书志》来看,刘承幹藏书虽然善本不少,但与其藏量比起来,似乎他重量轻质。其实以刘承幹的实力,能够购买到更多的顶尖善本,当然,我说这样的话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乾嘉以降,在东坡生日那天举行雅聚,已然成为爱书者的一场盛会。从沈曾植给罗振玉的信札中,亦能得见此类活动。他在信中说到:“弟入今岁多昏睡,目力亦遽损,家世罕届古稀,或者远行将息。”沈曾植称上了年纪,精力和目力都已不济,甚至觉得自己行将入木。但是到了东坡生日这天,他仍然跟樊增祥一起玩打诗钟,自称:“白首童心,不殊博弈,可笑闵也。”信中录有他所作的东坡生日诗,诗题是《东坡生日同人小集樊园题苏斋所摹朱完者本幅巾真像》,原来当天他们看到的是翁方纲临摹的东坡画像。

图片
翁方纲摹临《东坡先生小像》

这天沈曾植作了四首七律,第一首的首联为:“八百年来传绮语,东坡还是可怜人。”读此句令我心下黯然。对于此像的来由,沈曾植在小注中说:“像为闽杨氏所藏,旭庄假得之,影拓数十纸以贻知友。节厂言,闽林氏藏宋画欧公像,今毁于火。”同时诗中还有一句:“施注六丁唏剩叶,”沈在此句的注中说:“施注宋本亦毁于火”。正如其所言,该书意外被火,但毕竟有神护之,这部宋版仅烧了纸边,文字部分基本未损,之后的藏书家对其精心修护,人皆称之为“焦尾本”。

手札有趣之处正在这里,每人以自己的所需,从中撷取到想要的信息。而疏理信札乃是一件苦事,可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正是许先生的辛劳,让我得以撷取到这些有趣的信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芷兰斋,标题为编辑所拟)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安徽提学使、署理安徽布政使。沈曾植在清末民初学界声望极高,为清末书坛巨匠,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受到王国维、内藤湖南、伯希和等中外大家推崇。

本集收录整理者近二十年所见沈曾植书信880首,涉及人物110余位,按收信人姓氏拼音排列,每封信下皆加按语,说明资料来源、写作时间,并按年月日顺序排列,未知年份者排在最后。对书信中所涉部分近代人物,略做小传介绍。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