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取景器入手选型Leica M胶片机

 华山哥哥1962 2021-03-31

带有黄斑联动测距、自动框线切换和自动视差补偿功能的Leica M型取景器,是Leica M旁轴胶片机身的精华。取景器的放大倍率、框线组合与黄斑联动,既是取景器的核心要素,也是各代M机型的主要差异所在。

因此从取景器的核心要素入手,为自己选择合适的Leica M胶片机身,具有现实意义。

1、M胶片机取景器的主要功能

M胶片机的联动测距取景器,可不是只能取景这么简单。

1.1 拍照时取景

取景器用来为拍摄操作提供取景用。

M机取景器有多种不同的放大倍率。放大倍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物大小。取景器的放大倍率越高,取景器中的景物成像越大,越是容易看清楚景物细节和黄斑对焦参考线,因此更方便操作使用。

1.2 黄斑联动测距

M型取景器包含了黄斑联动测距功能(M1除外)。
取景器视野中间的方框形黄斑小窗,其影像的左右偏转与镜头对焦操作联动,通过彼此配合来定位被摄景物的距离,借以取得较为精准的画面焦点。

1.3 多框线自动切换

多框线为不同焦距的镜头提供相对应的拍摄画面边界。

在更换镜头后机身会自动选择并显示相对应的框线,协助拍摄者确认拍摄画面边界。

目前M机取景器最多支持28/90、35/135、50/75三组6个框线。

1.4 近距离视差补偿

旁轴取景器的不足之一,是物距越近画面视差越大。

M机的取景器内置了近距离视差补偿机构,在镜头对焦距离变化时同步适配近距离的视场

这项功能体现在镜头的对焦距离变化时,线框也会跟随对焦操作进行小幅度的上下左右移动。

1.5 拍摄参数指示

具备测光功能的M机都在取景器中提供了曝光指示。M7取景器还提供了电子式的快门速度指示,M5则使用了机械式的快门速度指示。

1.6 其它辅助功能

后期M7配备了与MP相同的黄斑防眩光组件,用于改善特定光线下黄斑眩光发白的问题。

2、0.72x倍率取景器的框线图

  自1954年Leica先后推出的各代M胶片旁轴机身中,配备0.92、0.72、0.58、0.85四种不同放大倍率的取景器,其中又以0.72放大倍率的机型居多。它们的光学结构各有异同,线框组合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自动视差补偿和自动框线切换功能(M1除外)。

   以下是Leica M7的0.72倍放大倍率的取景器,它包含有3组6个框线,每次切换后成对出现,是M胶片旁轴机身中框线数量最多的一种取景器。

(注意:线框是指物理上的构件,框线是指从取景器中看到的明亮线条。两者经常视为一致地意思表达,但其实有所不同。)

1 0.72x倍率取景器28/90框线Image

             资料来源:《Leica M7使用说明书》

2 0.72x倍率取景器的35/135框线Image

                 资料来源:《Leica M7使用说明书》


图3
 
0.72x倍率取景器的50/75框线

Image

             资料来源:《Leica M7使用说明书》

3、放大倍率与框线的关系

对于M胶片机而言,同样的取景器放大倍率,可能对应了不同的框线组合(如M4系列),也可能对应着相同的框线组合(如M6 M7 MP系列)。搞清其中的异同之处,是进行有效选型的必要条件。

M机常见的放大倍率和框线组合如下表所示。

1 常见M机的放大倍率与线框(框线)组合

Image

         资料来源:《不朽的徕卡传奇》

上表中M2的0.72取景器,仅包35、50、90三个框线,使用时每次仅出现一个框线, 是M机中框线最简洁的一款取景器。

M6及以后机型的0.72取景器,包含有最齐全的3组6个框线。

当然,像M6及以后的各款取景器,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屏蔽掉一些不想让它出现的框线,提供一个和M2同样清爽的取景界面。

4、放大倍率和黄斑对焦精度的关系

对焦精度和取景器的放大倍率有直接关系。
根据黄斑联动测距机构的工作机制,其有效基线越长,得到的对焦精度越高。
而:有效基线=物理基线*取景器放大倍率。
对于M机同样的物理基线(69.25mm)而言,放大倍率高的取景器对焦精度也更高。

2 取景器放大倍率与有效基线

Image

      资料来源:《Leica M7使用说明书》

5、各代M机取景器的黄斑联动差异

黄斑联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焦精度,因此在取景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尽管各代M机在黄斑联动机构方面各有异同,但在德味师傅的眼里,Leica M机只有三种类型的黄斑:

一是M3标准型黄斑。

M3标准型取景器的放大倍率0.92,装备的黄斑机构亮度和对比度最高,黄斑影像最为清晰,使用体验最佳。

它的特点是取景窗里有一个很粗的黄色亮框线,且永不消失。它仅装备在M3机型上,最适用的镜头焦距是50mm。

二是M2广角型黄斑。

M2广角型取景器的放大倍率为0.72,和配套的黄斑机构用在M2、M4全系列、M5机型上。这些机型的取景器和黄斑本质上是相同的,特点是使用了带有35mm线框的黄斑玻璃。

M2机身所配备的35mm广角型取景器,是后续各代机型取景器的奠基者。自M2后的所有机型的取景器(包括MP),均可视为M2取景器的改进或改良型号。

三是MP改进型黄斑。

始用于M6,沿用于M6 TTL、M7、MP机型,并在MP上作了改进(故本文称之为MP改进型)。

M6/M6TTL/M7型取景器,是在M2取景器的基础上对黄斑机构(黄斑小窗和线框组件)进行改良后的产品。而MP取景器则是在M6/M6TTL/M7基础上对黄斑机构(黄斑防眩光组件)进行改进后的型号。

MP改进型黄斑不再使用M3/M2那样的黄斑玻璃,避免了黄斑玻璃胶合面发霉、开胶、氧化发黄发灰发白、裂痕、蛛丝痕等一系列问题。

M6改进型黄斑的最新版本装备在MP和后期M7机型上,具备黄斑防眩光功能。M6/M6TTL/M7机型可以通过加装MP黄斑防眩光组件进行升级,以取景与Leica MP一致的黄斑使用体验。

Leica也有一些未配置取景器(如MD系列)、或有取景器但未配置黄斑联动测距机构的机型(如M1),未在本文讨论范围。

6、选择取景器的主要参考因素

6.1 镜头焦距是选择框线组合的主要参考因素

由于不同倍率的取景器包含的框线组合不同,实际上选择取景器的重要参考因素是放大倍率和其包含的框线组合。

   我们所需要的框线组合取决于你经常使用的镜头焦距,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的镜头焦距,来适配所需要的框线组合。而M机的框线组合常常受到放大倍率的约束,因此放大倍率也是需要考虑的。

6.2 黄斑机构决定了对焦精度和使用体验

从实际使用效果为看,各代M机黄斑使用体验排名如下(并与Leica螺口机IIIf IIIg比较):

M3>(Leica IIIf=IIIg)>MP(防眩光M7)>普通M7(M6TTL=M6)>M2(M4=M4-2=M4-P=M5)。

以上排名基于个人使用体验(黄斑影像的亮度、对比度、清晰度),主观性极强,仅供参考。

6.3 放大倍率影响到取景舒适度、画面边界精度和黄斑对焦精度。

在取景器的放大倍率趋小时,取景器中的景物会因画面压缩而变小,黄斑对焦的参考线也因此更难准确观察,故倍率高的取景器操作黄斑对焦更加容易,对焦精度也更高(有效基线更长)。

小倍率取景器在取景时不容易看清景物细节,导致取景边界模糊,影响到画面边界的精度。

黄斑操作体验根据放大倍率排名如下:

0.92(M3)>0.85>0.72>0.58

以上排名基于个人使用体验,主观性极强,仅供参考。

6.4 戴眼镜取景导致的视点后移

对于戴眼镜的机友而言,需要考虑到眼镜对取景视点后移的影响。视点后移后能观察的取景范围将被缩小,可能无法完整的观察到取景器中的线框。

7、Leica M取景器选择的一些建议

7.1 镜头相匹配原则

要根据自己使用的镜头焦距来匹配合适的线框组合和放大倍率,是首先要考虑的。

比如:

多用50mm时,可首选0.92(M3)或0.85(M67P)。

常用35mm 50mm的,可首选0.85(M67P),次选0.72(M67P24)。

常用28mm 35mm的,可首选0.72(M67P),次选0.58。

常用28mm或24mm的,可首选0.58(M67P)。

同一机身用28mm又用35mm还要用50mm的,0.72(M67P)会是最佳选择。

以上示例基于个人使用体验,主观性极强,仅供参考。

7.2 宜大不宜小原则

如果都能够满足镜头焦距要求,尽量选择放大倍率高的取景器。高倍率看起来舒服,操作起来舒适,出片焦点控制更精准可靠。

7.3 选新不选旧原则

  同是0.72倍率取景器,较新机型(M67P)的黄斑取景光路有改良,特别是MP和中后期M7使用了黄斑防眩光组件对于黄斑合焦操作更为友好。

    早期的M2、M4系列、M5因光路结构所限,加上年月过久黄斑机构多有老化,影响到黄斑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使得合焦操作不如后续机型方便,有问题修复起来也更加困难。

7.4 戴眼镜降档原则

戴眼镜的机友可在首选倍率上再缩小一档,如首选0.85时,建议实际选用0.72,否则可能看不到完整的线框。

如果倍率太高,取景时得把眼镜片紧紧地贴在目镜框上,会用得很累。

7.5 倍率尽量接近原则

    对于无对应框线镜头的放大倍率选择,可取最大化接近的原则。

如24mm镜头首选0.58倍率,充分利用28线框与取景视野的间隙弥补观察视角的不足。40mm镜头可选用35mm框线的机型来使用。

7.6 多机多倍率原则

   如果条件允许,可购置不同放大倍率的各型机身,来搭配不同焦段的镜头,使用效果会更佳。

8、参考文档

8.1 《不朽的徕卡传奇》。

8.2 《Leica M7说明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