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广贤文(29)

 乐水无涯 2021-03-31

图片

击石原有火〔1〕,不击乃无烟。为学始知道〔2〕,不学亦徒然。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注释】

〔1〕石:燧石,俗称“火石”,中国古代常用一小块燧石和一把金属的火镰击打取火。

〔2〕道:道理。

【译文】

击打火石就该有火花,不撞击就不会有烟。为学才会懂得道理,不学就什么都不明白。不要笑话别人老了,自己也会有老的时候。只要能坚守本分,到老都不会有烦恼。

图片

火镰

火镰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取火器物,形状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

【点评】

本段意在说明为学的重要性。火石可以点火,但仍需外力的撞击。和火石点火的道理一样,人也具有明理的潜能,然而如果不学习,同样也是枉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贞妇爱色〔2〕,纳之以礼。

【注释】

〔1〕道:道义。

〔2〕贞妇:贞洁的女性。 色:美貌。

【译文】

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贞洁的女性也喜欢美貌,但妆扮需符合礼仪。

【点评】

钱财与美貌,是世上许多人面临的诱惑。君子与贞妇,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同样面对这些诱惑。然而,他们坚守了一点,那就是“取之有道”与“纳之以礼”。

图片

浙江杭州胡庆余堂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他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叱诧商场。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为富且仁,乐善好施。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译文】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不到。

【点评】

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报应观念,并用它来劝人向善,阻止恶行。比如在《周易》中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报应观念在今天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但是,它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非常大的“劝善止恶”的作用,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卢舍那大佛是其中最大的一尊佛像,传说它是按照武则天的形像塑造的。这些石窟造像是历史上佛教发展的遗迹,善恶有报思想的发展也受到佛教因果观念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