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4)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乐水无涯 2021-03-31

每每到这篇,确实一种痛心欲哭,不忍读的感觉。这也不是我个人感觉,陈丰《读诗日录》说:“此诗甚悲,读之使人泪下。”看来古往今来,对于这首诗,很多人,都是不忍触及。

国风·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 蔹liǎn蔓于野

予美亡wú此 谁与 独处

葛生蒙棘 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 独息

角枕粲兮 锦衾qīn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 独旦

夏之日 冬之夜

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

冬之夜 夏之日

百岁之后 归于其室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篇“悼亡诗”,但是,不要受这句话的影响以为通篇都是悼念亡者,事实上,这篇写作上的精彩就是在于,这是一位女子“思生悼亡之作”

葛生蒙楚 蔹liǎn蔓于野

我们从头开始看,葛和蔹都是一种野生植物,诗歌开篇写这位女子在旷野看到的葛和蔹,看似写实,直接叙述事情,其实这是一种“兴”

毛诗说诗用葛蔹,有比兴之义,葛是战死裹尸之物“死则裹之以葛,投诸沟壑。”

《孔蔬》说:葛生蒙楚,蔹蔓于野。此二句互文而同兴。葛言生则蔹也生,蔹言葛亦蔓,葛言蒙则蔹亦蒙,蔹言于野则葛亦当言于野。言葛生于此,延蔓而蒙于楚木;蔹亦生于此,延蔓而生于野中。以此来说这位女子生于父母,当外嫁作夫家,当与夫偕老。

予美亡wú此 谁与 独处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作者从看到的葛和蔹,想到了“予美”,予美目前真没有考证是不是这位女子丈夫,总之,想到了她怀念的这个人

亡,意思不是死亡,而是“无”,意思是,她想念的那个人,不在她的身边。

谁与?独处!-----之前我的诗经诵读版这句是“谁与独处”,而陈子展的解读,也是“谁与独处”,网络各版本不一,但我认为:谁与?独处!这样的断句更为震撼,这其实是这位女子内心的独白,也是双向,她对那位她思念的人的心灵的解读。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看到旷野的葛和蔹,她内心几次越来越强烈的思念,在想,这个时候,没有人和我在一起,而我独自一人!

予美亡此 谁与 独息

继而第二段,我独自一人的时间,延伸到了休息的时候,也就是说,无论所见所感还是休息,都这样

再看第三段,长夜漫漫,已经在独自中过了一夜,已是早上,我依旧独自一个人。。。

这是这位女子的内心,她思念在外服役的征夫,但,这何尝不是在外的这位心灵的回应呢,当女子在思念他的时候,他何尝不是“谁与?独处!。。。谁与?独息!。。。谁与?独旦!

李白曾经在他的《春思》中写到”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也是对”谁与?独处(独息、独旦)最好的解读,思念是相互的,当丈夫怀念家园盼归之日,这也是妻子思念而愁肠百结之时啊

角枕粲兮 锦衾qīn烂兮

第三段,作者的思绪从旷野收回,角枕、锦衾,都是室内,美丽的枕头和锦缎,曾经这些东西,是她和他共枕,而今,他不知身在何方,她独自在室内,这位女子思念不知身在何处的他,她的思念,空间上从空旷的旷野到室内的锦缎角枕,时间上,日复一日,从白天的独处,到夜晚的独息,到次日的独旦

如果说,前三段,都是思生,那么,进入第四、五段,这位女子的情绪无法解脱,他想到了最极端的

夏之日 冬之夜(冬之夜 夏之日)

夏日是白天中最长的时候,冬夜是夜晚最长的时候。第四段的夏之日,冬之夜。进入到第五段冬之夜,夏之日。让我们看到时间上的跨度,不再象前面的日复一日,而是,年复一年的漫长

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归于其室)

然后,这位女子在极度思念中,终于想到了”百岁之后“,古人的含蓄就在此,他们不直接说死,死是什么,就是”百岁之后“,也就是这位女子在无期的等待中绝望了,她想到了”百岁之后“也许只有那个时候,她和他才能在一起吧。

《郑笺》说:“居,坟墓也,室,犹冢壙”,这位女子思念的尽头,在绝望中,她想到了死,想到了,也许只能死同穴了

由此,这篇文章解读完,回顾一下,前三段思生,后两段悼亡

每每读到“谁与?独处!”我就伤心不得自已,更别说后面一步步,时间和空间上的推进到高潮,韩剧有一部片名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其实这篇《葛生》就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对爱人苦苦的等待,甚至不知道爱人在何方,是生是死,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根本看不到尽头的等待,从生到死的等待。。。

本文及同系列文章皆为江南文社原创,
只做社内学习交流使用,转载著名出处,禁侵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