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心海航母 2021-03-31

公历的 4月 4日,是清明节,眼看就要到了,这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到了清明,预示着春暖花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全面进入春耕播种的季节。

俗话说得好,说“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应该怎样理解呢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一、先看看:“清明湿了乌鸦毛”

1、清明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顶端指向“乙位”,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节气。这个时候,春暖花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到了清明节气,雨水变得增多,处处生机勃勃,洋溢着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2、乌鸦

乌鸦,又叫老鸹,嘴大尖尖,喜欢鸣叫,大家不喜欢这种鸟儿。

它是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四五十厘米左右,羽毛为乌黑色,黑羽具紫蓝色金属光泽。因此,取名乌鸦。

集群性强,一群可达成百上千只,栖息于平原地带,尤其是以疏林和林缘地带比较多见,多在树上筑巢垒家。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3、“清明湿了乌鸦毛”的意思

大家知道,乌鸦的羽毛乌黑油亮,防水性很好。一般情况下,不会淋湿,尤其是下雨时,乌鸦会采取一定的避雨措施,要想淋湿乌鸦的羽毛,难度很大。

可见,如果清明期间,淋湿了乌鸦的羽毛,说明清明时节,雨水非常频繁,非常多,是阴雨绵绵;而且雨水充足,雨量比较大。否则,乌鸦的羽毛不容易淋湿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二、再看看:“今年麦子水里捞”

1、麦子

大家非常熟悉,我们吃的白面就是小麦磨制而成,用来蒸馒头、做面条,还有包饺子等等,都离不开麦子,是人们日常中必备的粮食作物。

北方,多以冬小麦为主,到了清明期间,已经进入阴历三四月份,此时,冬小麦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慢慢开始生长拔节,出现扬花。

如果下雨正好合适,非常利于冬小麦茁壮成长。但是,雨水过大过多,小麦就会收到影响,难以扬花。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2、水里捞

这可不是好现象,麦子丰收时,老百姓喜欢天气干燥,没有雨水。这样,麦子能及时生长,更加饱满,而且容易风干成熟,丰收在望。

如果是水里捞,说明雨水比较大,比较多,麦子长在水里。到收割的收获,大约在芒种时节,雨水频繁,麦子泡在水里,难以丰收,也难以收获。

麦子水中捞,可不是好现象、好兆头,不仅预示雨水多,雨水比较大,而且影响麦子丰收,难以收获收割,是个欠丰收的年景和预兆。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三、分析看看,农谚有什么预兆

俗话说:“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清明时节雨水比较大、比较多,把乌鸦的羽毛也打湿了,这可不是好兆头。那将预示着今年农历四月份左右,正好是麦子小满和芒种收获季节。

但是雨水比较大,比较频繁,麦子只能水中收割。可见,清明时节雨水大,则造成麦子难以收获,难以丰收,是个欠丰收的年景。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还有农谚说得好,“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可见,如果清明节阴雨连绵,雨水充足,会断断续续三个来月,也就到了小麦收割的时间了。

还有有句农谚: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正是说明这一点,麦子不怕四季下雨,就怕清明雨水多,连着下一夜。这说明,如果清明节这天下雨多,势必影响后期麦子的生长和丰收。

俗话:“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是什么意思

小结

俗话说:“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正是说明,到了农历四月雨水过多,雨量过大,能打湿了乌鸦的羽毛,是不利于小麦丰收。

因此,清明节这天雨水过多过大,不利于小麦成长和丰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