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多没感冒,不想摘口罩”

 相忘于江湖梁 2021-03-31

口罩已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必备品 (丽祥 摄)

  ■早报记者 林志安

  不久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摘口罩,今年年底前会非常困难。此言一出,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评论,很多人表示出门戴口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不少网友反映,戴了口罩一年多,感冒没犯鼻炎也没发作。记者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从门诊接诊情况看,一年来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患者确实减少了,因为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断一些病菌、微小颗粒等的传播。

  戴了口罩 这些毛病没再犯

  “去年一个冬天我都没感冒,比较神奇。”“两个冬天没感冒了,感谢口罩。”“真的,一年多了我没感冒过,以前一年怎么都会感冒个五六次。”不少网友评论说。一些鼻炎患者纷纷加入“感谢口罩”的行列,他们说:“戴了口罩,老鼻炎竟然好了。”“真的很好,严重鼻炎都没犯了,支持常年公共场所戴口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祎景表示,从门诊的接诊情况来看,过去一年,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确实减少了。吴医生分析,通过戴口罩,原本经呼吸、说话、打喷嚏和咳嗽等动作可能排出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被口罩阻隔,疾病源头被减弱;同时,也减少了吸入病原微生物颗粒物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降低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流行;而除了戴口罩以外,疫情防控以来,市民也更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比如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开窗通风对流等,这些也降低了传染病传播的几率。

  “鼻炎多由细菌、病毒、过敏原等诱发鼻腔黏膜炎症。”吴医生说,医用外科口罩主要有三层组成——外层有阻水作用,可以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用于阻隔包括病毒、细菌、灰尘、过敏原等微小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鼻炎患者戴口罩,可以过滤掉一些空气中的过敏原和灰尘,减少鼻炎的发作。”吴医生提醒,戴口罩也要注意方法,比如有些口罩印有鲜艳的图案或者有异味,鼻炎患者应该慎戴,尤其是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上述额外的加工材料可能成为过敏原而诱发鼻炎。

  戴上口罩 整个人都自信了

  “戴口罩能遮丑。”“自从戴了口罩,很多人叫我帅哥。”“戴上口罩,颜值直接翻倍。”“皮肤不好,省了化妆,真好。”更多的人评论说,戴口罩对社恐(社交恐惧症)的人很好,感觉整个人都自信了。

  “省了化妆品的钱,口红省了好多。”“我一整年都没买过口红。”据调查显示,因为长期佩戴口罩,女生的化妆需求有所降低,尤其是涂口红,受此影响,口红的销量下降了不少,而与之相反,眼妆产品的整体销量上升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女性市民,大家普遍反映一年多来购买口红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买一两支,也比较少使用,甚至闲置。“以前看到喜欢的口红就会买,去年就买了一支。”市民白女士说,“以前一天要洗两次脸,自从戴了口罩就变懒了,两天洗一次是经常的事,不过皮肤反而比以前好了。”

  记者走访泉州市区一些人员比较密集的菜市场、商场和单位办事窗口等,发现戴口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市民安全共识。“只要去人多的地方,都会戴上口罩,而且一直以来,我的车上、包里、口袋,都会放着口罩,保证需要的时候就能马上拿到。”市民王先生说。

  作为中低风险地区,对于普通公众佩戴口罩,吴医生建议:居家无需戴口罩;在户外、公园,建议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无需戴口罩;骑车、自驾车时无需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超市、商场、餐厅、展馆、博物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公众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在剧场、影剧院、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网吧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会议室,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人员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