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为何黄鳝头和田螺尾不能吃

 今古历史轩 2021-03-31

在农村,很多人做黄鳝的时候会特意把头去掉再烹饪,因为有一句俗语叫做“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后半句很好理解,吃过田螺的人都知道,田螺尾杂质多,口感差,确实不太适合食用,但黄鳝头怎么也不能吃了呢?这可能跟一个民间传说有关。

吃黄鳝吃出命案,纪晓岚机智解冤

传说在乾隆年间,镇江出了一个离奇的案子。一名村妇李氏,被控毒死亲夫,可奇怪的是,官府一直查不出她究竟是用什么毒死了丈夫,而李氏则从头到尾拒不认罪,声称自己的冤枉的。

当时纪晓岚正好在镇江,听说这个案子很离奇,便主动过问。看完卷宗,再听完李氏的辩解后,纪晓岚也是一头雾水。李氏的丈夫确实是吃完饭中毒死的,除李氏外,也的确没有其他人有机会下毒,而且李氏的丈夫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乡民,人缘极好,从未得罪过任何人,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李氏的嫌疑都是最大的。

然而看李氏的情状,却又不像是撒谎,纪晓岚虽不明其中的道理,却也暗中相信李氏是被冤枉的。可如果凶手不是李氏,那又会是谁呢?纪晓岚思考了很久,把怀疑的目光转向了桌上的一道菜——烧黄鳝。

神奇的望月鳝,吃一口即毙命

审理这个案子时,纪晓岚突然想起传说中有一种“望月鳝”,是剧毒之物,但又与普通的黄鳝看不出差别,除非是月圆之夜,望月鳝会向着月亮抬起头。为了证实这个传说,纪晓岚就做主将此案押后半个月再宣判,然后下令高价收购黄鳝。等到月圆之夜时,他就将这些黄鳝集中起来摆在外面,果然发现有一只黄鳝朝着月亮抬起了头。

纪晓岚派人将这只黄鳝挑了出来,然后找来一只狗,将黄鳝宰杀了喂给狗吃,吃下黄鳝的狗果真被毒死了。看到这样的结果,纪晓岚就当众宣布了那件命案的真相:李氏不是毒害丈夫的凶手,他丈夫是误吃望月鳝而中毒身亡的。摄于纪晓岚的权威,再加上大家都亲眼目睹了狗吃黄鳝毙命,官府最终改判了李氏无罪。

从此以后,望月鳝有毒的传说就广泛流传开来,由于望月鳝会把头朝向月亮抬起,大家就认为它的毒素集中在头部,于是传着传着,就成了黄鳝头吃不得。

传说未必靠谱,黄鳝头其实无毒

虽然纪晓岚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上面那个关于他的传说,却肯定是不靠谱的。稍微懂点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存在望月鳝这种东西,有的黄鳝当然可能在月圆之夜抬起头,但它们一定不会含有剧毒,而是跟普通黄鳝一样。

那有没有可能跟小龙虾一样,黄鳝体内的毒素集中于头部,所以黄鳝头不能吃呢?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黄鳝本质上就是一种鱼,凭什么鲫鱼、鲢鱼的头能吃,黄鳝的头就不能吃了呢?事实上,黄鳝头不仅能吃,而且经过干制后还是一味中药,如果真的吃一口就毒死人,又怎么可能入药呢?

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真相只有一个

民间俗语“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之所以会流传下来,其实是老百姓通过生活经验让这句话得到了印证。黄鳝虽然是一种鱼,却像蛇一样是细条状的,它的头很小,也没有什么肉,就算直接丢掉也不可惜。如果强行去吃,那也只是吃点味道而已。所以黄鳝不吃头的真相就是肉少不值得吃,而不是像民间传说那样有毒。

同样的,田螺不吃尾的真相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田螺尾主要是田螺的内脏,口感比不上前面的肉质部位,而且容易积累脏物,吃上去甚至会有砂砾感,如果正值田螺繁殖季的话,里面可能还有坚硬的小田螺。所以大家吃田螺都会把田螺尾丢弃掉,免得影响整体的口感,这并不是浪费,更不是害怕田螺尾有毒。

结语: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但民间的许多传说,却未必都能尽信。尤其是那些一看就有违科学常识的,就更不能轻易相信了。否则真要信了有“望月鳝”的存在,那大家吃黄鳝前是否还要先写好遗嘱呢?或者像吃河豚那样冒着生命风险?果真是那样,黄鳝作为一种食材肯定也要销声匿迹了,毕竟它的口感和味道可比不上河豚,还没必要让人冒着丧命风险去吃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