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10足部
2021-04-01 | 阅:  转:  |  分享 
  
七划

足部

足2.趴3.趸趵4.趿趼趺跂距趾跄趻跃跀趹5.跖践跋跕跚跌跗跅跞跚跔跑跈跎跓跏跆跛6.跬跱跮跫跴跨跷跸跐跳跲跧跣跹路跪跦跺跥跤跻跡跰跟7.踅跿踌踁踉踊踆跽跼8.踖踐踦踧踔踝踢踏踩踟踒踬踪踠踣踮踯踡踥踫踞踺9.踳蹀踸蹅踹踶踰踵踽蹡蹄踱蹉蹁踴蹂10.蹑蹎蹒蹕蹋蹈蹌蹊蹏蹓蹇蹐蹍11.蹟躇蹧蹣蹙暫蹚蹩蹦蹤蹢蹠蹗蹜蹡12.蹺躉蹽蹶蹷蹰蹼蹪蹯蹻躈蹿蹾蹴蹵蹲蹭蹬13.躁躅躄躃14.躊躏躋躑躍15.躚躠躩躓躗躒躔躐躜躞躥躡躧躦躖躧

足(zú族)

《易·剥·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诗·召南·行露》:“虽速我狱,室家不足!”《管子·度地》:“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荀子·礼论》:“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王念孙杂志:“足礼,谓重礼也;不足礼,谓轻礼也。”这里用为重视之意。

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易·说卦》:“震为足。”《说文》:“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管子·戒》:“宁戚之为人,能事而不能以足息。”郭沫若等集校:“孙蜀丞云:‘足,止也。足息,犹止息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老子·二十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河上公注:“足,止也。”《论语·泰伯》:“启予足!启予手!”《论语·乡党》:“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这里用为“止”之意。



二画

趴(pā叭)

汉以后字。



三画

趸(dǔn盹)躉

汉以后字。

趵(bào报)

汉以后字。



四画

趿(tā他)

汉以后字。

趼(jiǎn茧)

汉以后字。

趺(fū夫)

古同“跗”。

跂(qi气)

《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庄子·德充符》:“闉跂支离无脣说卫灵公。”《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荀子·非十二子》:“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史记·高祖纪》:“日夜跂而望归。”《集韵·纸韵》:“企,举踵也,假借为跂。”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跂,假借为企。”这里用为盼望,向往,企求之意。

多出的脚趾。《国语?鲁语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庄子·骈拇》:“而枝者不为跂。”《说文》:“跂,足多指也。”

距(jù巨)

古同“拒”。《书·禹贡》:“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书·五子之歌》:“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管子·势》:“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管子·小问》:“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墨子·公输》:“墨子九距之。”《荀子·仲尼》:“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荀子·君道》:“断足以距难。”《韩非子·八奸》:“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衡冲,不若堙穴伏橐。”《史记·高祖本纪》:“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这里用为抗拒、抵御之意。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庄子·渔父》:“距陆而止。”这里用为至、到达之意。

《管子·乘马》:“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国语·周语》:“距今九日,土其俱动。”这里用为距离、从之意。

古同“巨”。巨大。《墨子·尚贤中》:“此圣王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这里用为老年之意。

古同“拒”。拒绝。《庄子·大宗师》:“其出不欣,其入不距。”《孟子·滕文公下》:“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史记·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潜夫论·明闇》:“其无距言。”《风俗通义·愆礼》:“受而不距。”

《左传》:“后阺为之金距。”《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仪礼·少牢礼》:“长皆及俎距。”《淮南子·原道》:“虽有钩针芒距。”《说文》:“距,鸡距也。”《汉书·五行志》:“不鸣不将无距。”这里用为鸡爪之意。

古代兵器锋刃上的倒刺。《淮南子·原道训》:“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犹不能与网署争得也。”

距心:人名,即平陆县长官,姓孔,名距心。《孟子·公孙丑下》:“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趾(zhǐ止)

《易·噬嗑·初九》:“履校灭趾,无咎。”《易·贲·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易·夬·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左传·宣公十一年》:“议远迩,略基趾。”杜预注:“趾,城足。”《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趾,与址同。”《文选·潘岳<西征赋>》:“擢百寻之层观,今数仞之余趾。”李善注:“趾,基也。”这里用为城墙的基础之意。这里用为云层的基础之意。

《管子·弟子职》:“先生将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问何所趾。”《楚辞·天问》:“黑水玄趾,三危安在?”《释名·释形体》:“趾,止也,言行一道一止也。”郭沫若等集校引王绍兰云:“《说文》无趾字,止即是,问足所止何方,非趾之谓。”这里用为“止住”之意。

跄(qiāng呛)

《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诗·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诗·大雅·公刘》:“跄跄济济。”《尔雅》:“跄跄,动也。”《荀子·大略》:“朝庭之美,济济跄跄。”《礼记·曲礼》:“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法言·问明》:“凤鸟跄跄,匪尧之庭。”这里用为有行列貌之意。

趻(chen臣)

跳跃。《庄子·秋水》:“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

跃(yuè月)躍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广雅》:“跃,跳也。”这里用为跳跃之意。

跀(yuè月)

古同“刖”。《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周礼·司刑》:“刖五百。”《左传·庄公十六年》:“刖强鉏。”《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韩非子·和氏》:“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说文·刀部》:“刖,绝也。”《广雅·释诂一》:“刖,危也。”这里用为古代削足之刑。劓刖,是古代削鼻截足的一种刑罚。

趹(jué绝)

疾行。《淮南子·修务训》:“身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冒蒙荆棘。”



五画

跖(zhí直)蹠

脚掌。《文子·上仁》:“一人跖耒而耕,不益十亩。”《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说文》:“跖,足下也。”

踏、踩。《淮南子·齐俗训》:“修胫者使之跖镬,强脊者使之负土。”《史记》:“跖劲弩。”张协《七命》:“上无凌虚之巢,下无跖实之蹊。”

践(jiàn见)踐

《诗·郑风·东门之墠》:“有践家室。”《诗·豳风·伐柯》:“我觏之子,笾豆有践。”《诗·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这里用为陈列整齐的样子之意。

《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论语·先进》:“不践迹,亦不入於室!”《孟子·尽心上》:“君子不可虚拘。”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庄子·马蹄》:“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礼记·曲礼上》:“大夫、士入君门不践阈。”《书大传》:“践之者,籍之也。”《说文》:“践,履也。”这里用为踩踏之意。

《管子·大匡》:“鲁师败绩,桓公践位。”《管子·小问》:“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礼记·中庸》“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孟子·万章上》:“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礼记·明堂位》:“周公践天子之位。”《书·蔡仲之命序》:“王命蔡仲,践诸侯位。”这里用为登上、承袭之意。

履行,实现。《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庄子·徐无鬼》:“故足之于地也践。”《礼记·曲礼》:“修身践言,谓之善行。”《仪礼·士相见礼》:“不足以践礼。”既定计划。

跋(bá拔)

《诗·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这里用为越山过岭跋涉之意。

古通“茇”。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跕(dié迭)(diǎn踮)

古同“踮”。

跚(shān山)

汉以后字。

跌(diē迭)

快走。《淮南子·修务训》:“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阖门不出以安秦、魏。”

放荡不羁。《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肆者何?跌也。”

跗(fū夫)

古通“柎”。物体的足部。《管子·地员》:“朱跗黄实,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左传·宣公四年》:“伯棼射王,汏辀,及鼓跗,著于丁宁。”《庄子·秋水》:“蹶泥则没足灭跗。”

脚背。《庄子·秋水》:“蹶泥则没足灭跗。”《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跅(tuò拓)

汉以后字。

跞(lì力)躒

走动、跨越。《鹖冠子·王鈇》:“为之父母,无所躏跞。”《大戴礼记》:“骐骥一跞,不能千里。”

跔(jū居)

天寒筋脉抽搐,手足关节不能屈伸。《战国策·韩策一》:“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说文》:“跔,天寒足跔也。从足从句,会意。句亦声。”《玉篇》:“跔,天寒足跔。寒冻,手足跔不伸也。”

跑(páo刨)

汉以后字。

跈(jiàn见)

古同“践”,践踏。《庄子·外物》:“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

跎(tuó驮)

《楚辞·九怀》:“中坡蹉跎。”这里用为失足、跌跤之意。

跓(zhù驻)

驻足、停足。《楚辞·九思》:“垂屣兮将起,跓俟兮硕明。”

跏(jiā加)

汉以后字。

跆(tái台)

有阻碍,不顺畅。《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第十七》:“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跛(bǒ簸)

瘸,腿或脚有毛病。《易·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礼记·典礼上》:“立毋跛。”《淮南子·人间训》:“此独以跛之故。”《说文》:“跛,行不正也。”

蹇也,行难也。在此为艰难之意。《易·归妹·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六画

跬(kui傀)

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这里用为走路之意。

跱(zhì志)

古同“峙”。储备。《管子·轻重甲》:“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

站立。《淮南子·修务训》:“鹤跱而不食,昼吟宵哭。”

跮(dié蝶)

走路忽前忽后的样子。

跫(qióng穷)

《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徐无鬼》:“跫然,司马云:喜貌。”宋沈遘《西溪集谢人投书》:“辱书及文编,辞高义丰,读之跫然。”这里用为喜悦、高兴之意。

跴(cǎi踩)

古同“踩”。

跨(kuà挎)

《左传·昭公十三年》:“康王跨之。”《老子·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国语·晋语》:“不跨其国。”《说文》:“跨,渡也。”这里用为超越、越过之意。

跷(qiāo悄)蹺、蹻

古同“翘”。向上昂起。《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说文》:“蹻,举足行高也。从足,喬声。”《汉书·高帝纪》:“可蹻足而待也。”

跸(bì必)蹕

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周礼》:“大祭祀、丧祀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四翣,不跸,下车七乘,不以兵甲。”《汉书·梁孝王武传》:“出称警入言。”

跐(cī呲)

踏、踩。《列子·天瑞》:“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跳(tiào眺)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特跳此者。”《列子·汤问》:“跳往助之。”《说文》:“跳,…一曰跃也。”这里用为跃之意。

跲(jia加)

《礼记·中庸》“言前定,则不跲。”孔颖达疏:“《字林》云:跲,踬也。踬,谓行倒蹶也。将欲发言能豫前思定,然后出口,则言得流行,不有踬蹶也。”《论衡·物势》:“或诎弱缀跲,蹥蹇不比者为负。”这里用为窒碍之意。

跧(quán全)

古同“蜷”。蜷曲、弯曲不伸。

跣(xian显)

《书·说命》:“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季孙练冠,麻衣,跣行,伏而对曰。”《庄子·大宗师》:“其心闲而无事,跰跣而鉴于井。”《韩非子·说林上》:“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国语·晋语》:“公跣而出。”《说文》:“跣,足亲地也。”《礼记·少仪》注:“祭不跣者,主敬也。”这里用为赤脚之意。

跹(xiān先)躚

汉以后字。

路(lù陆)

君王居住的地方。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诗·鲁颂·閟宫》:“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

古通“辂”。《诗·小雅·采芑》:“四骐翼翼,路车有奭。”《诗·大雅·崧高》:“王遣申伯,路车乘马。”《诗·大雅·韩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管子·小匡》:“登受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旗。”《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荀子·正论》:“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韩非子·十过》:“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九旒。”这里用为大车之意。

古通“露”。《管子·戒》:“握路家五十室,其人不知也。”《管子·四时》:“国家乃路。”王念孙杂志:“路亦与露同,露,败也。”《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孟子·滕文公上》:“是率天下而路也。”这里用为败坏、衰败之意。

《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汉书·杨雄传下》:“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这里用为比喻权位之意。

路室:大路边上的旅舍。《楚辞·七谏》:“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跪(guì柜)

屈膝,单膝或双膝着地,臀部抬起,伸直腰股。《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战国策·魏策》:“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说文》:“跪,拜也。”《文选·谢庄·月赋》:“仲宣跪而称曰。”

跦(zhū朱)

跳行的样子。《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鸜鹆跦跦,公在乾侯,征褰与襦。”

跺(duò惰)跥

汉以后字。

跥(duò惰)

古同“跺”。

跤(jiāo交)

汉以后字。

跻(ji迹)

《易·震·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商颂·长发》:“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尔雅·释诂》:“跻,升也。”《说文·足部》:“跻,登也。”这里用为升上、登上高处之意。

跡(jì迹)

古同“迹”。

跰(pián褊)

古同“胼胝”。走路偏偏跌跌的样子。《庄子·大宗师》:“其心闲而无事,跰跣而鉴于井。”

跟(gēn根)

汉以后字。



七画

踅(xué学)

古同“茓”。

跿(tú图)

光着脚。《战国策·韩策一》:“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

踌(chóu仇)躊

停留,徘徊。《楚辞·九辩》:“蹇淹留而踌躇。”《庄子·外物》:“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里用为心满意足之意。

踁(jìng胫)

古同“胫”。

踉(liàng亮)

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庄子·徐无鬼》:“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

踊(yǒng泳)踴

登、登上。《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布衣縢履,元冠茈武,踊而不哭。”《晏子春秋第六·内篇杂下》:“景公为路寝之台,成,而不踊焉。”《春秋公羊传·成公二年》:“齐君之母也。踊于棓而窥客。”

往上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曲踊三百。”《左传·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礼记·丧服四制》:“跛者不踊。”《说文》:“踊,跳也。”《广雅》:“踊,上也。”

春秋时期以前指受刖足刑者所用的一种特制鞋。《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六》:“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韩非子·难二》:“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广韵·肿韵》:“踊,刖者以之接足。”

踆(cūn村)

《公羊传·宣公六年》:“獒亦躇阶而从之,祁弥明逆而踆之。”这里用为踢之意。

跽(jì计)

长跪。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战国策·秦策三》:“秦王跽曰。”《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说文》:“跽,长跪也。从足,忌声。”

跼(jú局)

慌张不安的样子。《楚辞·九辩》:“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跼跳而远去。”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跼跳窜伏。”

古同“局”。



八画

踖(ji及)

《诗·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说文·足部》:“踖,踧踖。”《广雅·昔韵》:“踖,踧踖,敬貌。”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踐(jiàn践)

见“践”。

踦(qī椅)

《管子·侈靡》:“其狱一踦腓一踦屦而当死。”《韩非子·亡征》:“必其治乱;其强弱相踦者也。”《韩非子·八经》:“大臣两重,提衡不踦。”《战国策·赵策四》:“齐、秦非复合也,必有踦重者矣。”这里用为偏重之意。

一只脚的人。《国语·鲁语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

用膝顶住。《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踧(di敌)

《诗·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为茂草。”《说文·足部》:“踧,行平易也。”这里用为道路平坦的样子之意。

踧踖:《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这里指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如:踧然(恭敬而惊惧不安的样子),踧缩(局促不安的样子)。

踔(chuō戳)

跳跃。《楚辞·七谏》:“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庄子·秋水》:“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后汉书·马融传》:“踔攳枝。”

踝(huái怀)

《礼记·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这里用为脚跟之意。

踢(tī剔)

踢跶:形容行动随便,放荡佻达的样子。《楚辞·九思》:“遂踢达兮邪造,与日月兮殊道。”

踏(tā他)

汉以后字。

踩(cǎi采)跴

汉以后字。

踟(chí迟)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汉乐府《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里用为徘徊不进之意。

踒(wō窝)

《韩非子·说林下》:“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说文·足部》:“踒,足跌也。”《易林·小畜之艮》:“折臂踒足,不能进酒。”这里用为骨伤折之意。

踬(zhì志)躓

《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列子·说符》:“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韩非子·六反》:“不踬于山,而踬于垤。”《说文》:“踬,蛤也。”《论衡·命禄》:“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这里用为被绊倒之意。

踪(zōng宗)蹤

追随。《楚辞·九思》:“拟斯兮二踪,未知兮所投。”《晋书·刘曜载书》:“朕欲远追周文,近踪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隋书》:“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

踠(wǎn宛)

汉以后字。

踣(bó驳)

《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左传·襄公十四年》:“与晋踣之。”《庄子·外物》:“甲徒狄因以踣河。”《说文》:“踣,僵也。”这里用为向前仆倒之意。

《管子·七臣七主》:“设用无度国家踣。”《左传·襄公十一年》:“队命亡氏,踣其国家。”《国语·鲁语上》:“纣踣于京。”这里用为颠覆、灭亡、败亡之意。

踮(diǎn典)

汉以后字。

踯(zhí直)躑

踯躅:(zhí直zhu竹)徘徊不前。《庄子·秋水》:“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踡(quán全)(juǎn卷)

(quán全)《管子·轻重丁》:“是以外内不踡,终身无咎。”这里用为束缚、拘泥之意。

踥(qiè怯)

踥蹀:(qiè怯dié迭)小步行走的样子。《楚辞·九章·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踫(pèng碰)

古同“碰”。

踞(jù句)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皆踞转而鼓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释甲执冰而踞。”《庄子·至乐》:“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踞辕而歌。”《说文》:“踞,蹲也。”这里用为蹲坐之意。

倚、依靠。《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踞辕而歌。”《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反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张衡《西京赋》:“据渭踞泾。”

古同“倨”。傲慢。《淮南子·说山训》:“窃简而写法律,蹲踞而诵《诗》、《书》。”《抱朴子·行品》:“捐贫贱之故旧,轻人士而踞傲也,骄人也。”《盐铁论·结和》:“反赂遗而尚踞敖。”《汉书·叙传上》:“乃用妇人之言,何有踞肆于朝?”

踺(jiàn践)

汉以后字。



九画

踳(chuǎn喘)

古同“舛”。

蹀(dié迭)

顿足,踏,蹈的样子。《楚辞·九章·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列子·黄帝》:“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张衡《南都赋》:“罗袜蹑蹀而容兴。”《广雅》:“蹀,履也。”

踸(chěn碜)

跳,跳跃。《楚辞·七谏》:“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蹅(chǎ叉)

汉以后字。

踹(chuài啜)

踩、踏,踩踏,行走。《鹖冠子·环流》:“故东西南北之道踹然,其为分等也。”《淮南子·人间》:“追者至踹足而怒。”

小腿肚子。《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踶(zhi弟)

今作“踢”。《庄子·马蹄》:“怒则分背相踶。”《韩非子·说林下》:“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

踰(yú迂)

古同“逾”。

踵(zhǒng肿)

《管子·轻重戊》:“十步不相见,絏繑而踵相随。”《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孟子·滕文公上》:“踵门而告文公曰…”《史记·太史公自叙》:“有司靡踵。”这里用为跟随到达之意。

脚后跟。《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离骚》:“及前王之踵武。”《礼记·曲礼》:“车轮曳踵。”《考工记·輈人》:“去一以为踵围。”《释名》:“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

踵迹:即足迹。《楚辞·九叹》:“端余行其如玉兮,述皇舆之踵迹。”

踽(jǔ举)

《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这里用为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之意。

蹄(tí踢)

角质保护物的脚。《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谷梁传·昭公八年》:“马候蹄。”

兔网,捕兔的工具。《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踱(duó夺)

《淮南子·缪称训》:“非正为踱也,而踱焉往。”

蹉(cuō搓)

《楚辞·九怀》:“中坡蹉跎。”这里用为失足、跌跤之意。

蹁(pián骈)

汉以后字。

踴(yǒng踊)

见“踊”。

蹂(róu柔)

古通“揉”。《诗·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唐写切韵残本·尤韵》:“蹂,践谷。”这里用为用手搓米之意。



十画

蹑(niè聂)躡

有意识地踩踏。《战国策·秦策》:“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楚辞·九思》:“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史记·淮阴侯列传》:“张良、陈平蹑汉王足。”《说文》:“蹑,蹈也。”

追随、追赶。《淮南子·主术训》:“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聊斋志异·促织》:“蹑迹披求。”

蹎(diān滇)

走路安详缓慢的样子。《文子·道原》:“行蹎蹎,视瞑瞑。”《淮南子·览冥训》:“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

《荀子·正论》:“蹎跌碎折。”《说文》:“蹎,跋也。”《汉书·禹贡传》:“诚恐一且蹎仆气绝。”这里用为跌倒、颠仆之意。

蹒(pán盘)

汉以后字。

蹕(bì跸)

见“跸”。

蹋(tà踏)

古同“踏”。

蹈(dǎo导)

《书·君牙》:“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孟子·离娄上》:“足之蹈之。”《列子·天瑞》:“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淮南子·原道》:“蹈腾昆仑。”《说文》:“蹈,践也。”《广雅》:“蹈,履也。”这里用为踩、踏之意。

《诗·小雅·菀柳》:“上帝甚蹈,无自暱焉。”《庄子·山木》:“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谷梁传·隐公元年》:“蹈道则未也。”汉班固《典引》:“俯蹈宗轨,躬奉天经。”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引刘兆注《公羊传》云:“蹈,履行也。”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这里用为遵循之意。

蹌(qiāng跄)

古同“跄”。

蹊(xī西)(qī七)

(qī七)小路。《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广雅》:“蹊,道也。”《释名》:“步所由道曰蹊。”

(xī西)《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这里用为践踏之意。

蹏(tí蹄)

古同“蹄”。

蹓(liū溜)

古同“溜”。

蹇(jiǎn检)

《易·蹇·辞》:“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管子·水地》:“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尹知章注:“蹇,停也。”《楚辞·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戚。”《广雅·释诂三》:“蹇,难也。”这里用为曲折、艰难之意。

《楚辞·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史记·晋世家》:“郤克偻,而鲁使蹇。”《说文》:“蹇,跛也。”这里用为跛足之意。

蹐(jí急)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说文·足部》:“蹐,小步也。”这里用为小步小步行走之意。

蹍(niǎn捻)

《庄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淮南子·说林训》:“足以蹍者浅矣,然待所不蹍而后行。”张衡《西京赋》:“当足见蹍,值轮被轹。”这里用为蹈、踩之意。



十一画

蹟(jì迹)

古同“迹”。

躇(chú厨)

行走。《列子·天瑞》:“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楚辞·七谏》:“骥踌躇於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蹧(zāo糟)

古同“糟”。

蹣(pán蹒)

见“蹒”。

蹙(cu促)

《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管子·水地》:“坚而不蹙,义也。”《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孟子·万章上》:“舜见瞽瞍,其容有蹙。”《荀子·富国》:“蹙然衣粗食恶。”《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这里用为局促不安之意。又含皱缩之意。

《诗·小雅·小明》:“政事愈蹙。”《诗·大雅·召旻》:“蹙也百里。”《说文新附·足部》:“蹙,迫也。”《广雅·释诂一》:“蹙,急也。”这里用为紧迫、急促之意。

《周礼·考工记·弓人》:“夫角之本,蹙于制而休于气。”《释名·释姿容》:“蹙,遒也,遒迫之也。”《广韵·屋韵》:“蹙,近也。”这里用为逼迫之意。

蹚(tāng汤)

汉以后字。

蹩(bié别)

用心貌。《庄子·马蹄》:“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陆德明释文:“蹩躠、踶跂,皆用心为仁义之貌。”

蹦(bèng泵)

汉以后字。

蹤(zōng踪)

古同“踪”。

蹢(zhi直)

《易·姤·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庄子·徐无鬼》:“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说文·足部》:“蹢,住足也。”这里用为徘徊不进之意。

蹠(zhí直)

指脚上的蹠骨,意为落脚之意。《楚辞·九章·哀郢》:“眇不知其所蹠。”《楚辞·九思》:“蹠飞杭兮越海,从安期兮蓬莱。”《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日之役者,有执蹠梸而上视者,意者其是邪?”

亦作跖(zhí直),人名,相传为柳下惠之弟。《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起义领袖。

蹗(lù录)

冀幸。《淮南子·缪称训》:“故人之忧喜,非为蹗,蹗焉往生也。”

蹜(sù诉)

形容小步快走。《礼记·玉藻》:“弁行,剡剡起屦。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蹡(qiāng跄)

古同“跄”。



十二画

蹺(qiāo跷)

见“跷”。

躉(dǔn趸)

见“趸”。

蹽(liāo撩)

汉以后字。

蹶(jué掘)

《诗·小雅·十日之交》:“棸子内史,蹶维趣马。”《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蹶,动也。”陈奂传疏:“蹶训动,犹扰乱也。”《荀子·富国》:“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足部》:“蹶,又为兴起之义,与僵仆相反而相成,盖蹶者必起也。”这里用为兴起、动乱之意。

《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诗·大雅·緜》:“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国语·越语》:“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这里用为疾行、快跑之意。

《文子·十守》:“形劳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则竭。”《孟子·公孙丑上》:“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荀子·成相》:“成相竭,辞不蹶,君子道之顺以达。”《吕氏春秋·慎行》:“小人之行,不蹶于山。”《说文》:“蹶,僵也。”本义为倒下、跌倒之意。这里用为倒行逆施之意。

蹶父:人名。周宣王时期的卿大夫。《诗·大雅·韩奕》:“蹶父之子,韩侯迎止。”

受惊而疾起的样子。《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吕氏春秋·孟春纪》:“多阴则蹶,多阳则痿。”

蹷(jué蹶)

古同“蹶”。挖掘、拔出。《左传·襄公十九年》:“是谓蹷其本,必不有其宗。”《大戴礼·曾子疾病篇》:“蹷穴其中。”

蹰(chú厨)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汉乐府《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里用为徘徊不进之意。

缓慢前进。《淮南子·修务训》:“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蹠达膝,曾茧重胝。”《后汉书》:“蹰躇畦苑处罚,游戏平林。”

蹼(pǔ普)

某些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脚趾中间的薄膜,洑水时拨水之用。如鸭、龟、青蛙、水獭等都有。

蹪(tuí颓)

跌倒。《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之志各有所在而神有所系者,其行也足蹪趎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

蹯(fán凡)

野兽的足掌。《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国语·楚语》:“愿食熊蹯,不获而死。”《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使宰人臑熊蹯,不熟,杀之。”

蹻(qiāo跷)(jue决)

(qiāo跷)古同“跷”。在传统戏剧、舞蹈(如傩戏)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高者三四尺,低者尺余。如:跷工(戏曲、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伐的基本功)《诗·大雅·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这里用为高跷之意。

(qiāo跷)《诗·大雅·崧高》:“四牲蹻蹻,钩膺濯濯。”《诗·周颂·酌》:“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诗·鲁颂·泮水》:“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广雅·释诂二》:“蹻,健也。”这里用为威武强盛、雄赳赳之意。

(jue决)屐、鞋。古代多指草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此其称功,犹羸胜而履蹻。”《战国策·秦策一》:“赢胜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蹑蹻担簦说赵孝成王。”《说文·足部》:“蹻,屐也。”《汉书·卜式传》:“布衣草蹻而牧羊。”

躈(qiào俏)

古同“噭”。

蹿(cuān撺)躥

汉以后字。

蹾(dūn蹲)

古同“蹲”。

蹴(cu促)

《管子·戒》:“桓公蹵然逡遁。”《孟子·告子上》:“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荀子·哀公》:“孔子蹴然曰。”《说文》:“蹴,蹑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蹴,蹋也。以足逆蹋曰蹴。”这里用为踩踏之意。

古同“蹵”。《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晏子蹴然改容曰。”《孟子·公孙丑上》:“曾西蹴然曰。”《庄子·大宗师》:“仲尼蹴然曰。”这里用为不安,吃惊的样子。

蹴鞠:(cu促jū居)踢球。《战国策·齐策一》:“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

蹵(cù蹴)

古同“蹴”。

蹲(cún囤)

“蹲蹲”:舞的样子。《诗·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左传·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蹭(cèng)

汉以后字。

蹬(dēng登)

汉以后字。



十三画

躁(zào造)

《管子·心术上》:“躁者不静。”《管子·水地》:“夫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老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论语·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易·说卦》:“巽为躁卦。”《考工记·矢人》:“羽杀则躁。”《礼记·月令》:“处必掩身毋躁。”《礼记·内则》:“狗赤股而躁。”《说文》:“躁,疾也。”这里用为暴躁、急躁之意。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韩非子·喻老》:“离位之谓躁。”《周书·谥法》:“好变动民曰躁。”这里用为浮躁、不专一之意。

躅(zhu竹)

《易·姤·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庄子·秋水》:“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说文》:“躅,蹢躅也。从足,蜀声。”蹢躅,也作踯躅,踟蹰。形容徘徊不进之状。

躄(bì毕)躃

《管子·入国》:“聋、盲、喑哑、跛躄、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躄而不拜,已乃涕洟而去。”《礼记·王制》:“瘖聋跛躄。”《淮南子·说林》:“躄者见虎而不走。”《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民家有躄者。”这里用为瘸脚之意。

躃(bì毕)

古同“躄”。



十四画

躊(chóu踌)

见“踌”。

躏(lìn吝)躪

使力的碾踏。《鹖冠子·王鈇》:“为之父母,无所躏跞。”司马相如《上林赋》:“躏玄鹤,乱昆鸡。”《汉书·王商传》:“百姓奔走相蹂躏。”

躋(jī跻)

见“跻”。

躑(zhí踯)

见“踯”。

躍(yuè月)

见“跃”。蹑足而行。《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庄子·山木》:“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躩步:蹑足而行,生怕惊动鸟儿。



十五画以上

躚(xiān跹)

见“跹”。

躠(xiè谢)

《庄子·马蹄》:“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陆德明释文:“蹩躠、踶跂,皆用心为仁义之貌。”

躩(jue决)

《论语·乡党》:“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庄子·山水》:“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成玄英疏:“躩步,犹疾行也。”《说文·足部》:“躩,足躩如也。”这里用为迅捷之意。

躓(zhì踬)

见“踬”。

躗(wèi伪)

欺诈。《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天奉多矣,又焉能进?是躗言也。”

躒(luò跞)

见“跞”。

躔(chán谗)

麋鹿的足迹。又泛指脚迹、行迹。《尔雅》:“麋其迹躔。”

《吕氏春秋·圜道》:“月躔二十八宿。”《广雅》:“躔,行也。”《方言十二》:“躔,历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初躔。”这里用为运行之意。

躐(liè劣)

《楚辞·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礼记·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淮南子·修务训》:“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蹠达膝,曾茧重胝。”这里用为逾越之意。

躜(zuān钻)

汉以后字。

躞(xiè泄)

汉以后字。

躥(cuān蹿)

见“蹿”。

躡(niè蹑)

见“蹑”。

躧(xǐ洗)

草鞋。《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躧。”

躦(zuān钻)

汉以后字。

躖(duàn断)

行速。《楚辞·九思》:“鹿蹊兮躖躖,貒貉兮蟫蟫。”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足部









1227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