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13谷部
2021-04-01 | 阅:  转:  |  分享 
  
七划

谷部

谷卻郤欲鹆豁谿豀鵒

谷(gǔ古)穀

《易·井·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诗·小雅·四月》:“民莫不穀,我独何害?”《诗·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老子·二十八章》:“为天下谷。”《老子·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本义为困穷之意,这里引申为困境之意。

《易·困·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老子·三十九章》:“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尔雅·释水》:“水注谿曰谷。”《楚辞·招魂》:“川谷径复。”《墨子》:“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公羊传·僖公三年》:“无障谷。”《说文》:“泉出通川为谷。”本义为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之意。这里用为水的一切源头之水之意。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书·太誓》:“五至,以谷俱来。”《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论语·泰伯》:“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论语·宪问》:“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说文》:“穀,百谷之总名。从禾,穀声。百谷者,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也。”西周后引伸为“俸禄”。俸是薪水,禄是粮食实物。

大谷:中医谓谿谷者,为分肉之交会处也。《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分肉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气,气穴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人有大谷十二分者,肉之大分处也。小谿三百五十四名者,肉之小分处也。分者,肉分而有纹理也。《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

《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亦称《春秋谷梁传》。旧说鲁人谷梁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实际应是孔门讲习《春秋》的若干代学者集体的论议,整理编著成书的年代不晚于汉初。宣帝时,为之立博士。《谷梁传》一般认为属于“今文经”。全书正文两万三千多字,采用问答体解说《春秋》,重点在阐述经义即《春秋》的政治意义,与《公羊传》大抵同调,但在个别具体问题上也有歧异。如鲁僖公四年《春秋》记:齐桓公伐楚,“楚屈完来盟于师”。《公羊传》称:“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其言来何,与桓为主也。……与桓公为主,序绩也。”肯定了齐桓公取得的重大成绩。《谷梁传》却说:“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认为齐桓公成就有限,楚仍桀骜不驯,所论很不相同。东晋范宁搜辑诸家训释著《春秋谷梁传集解》,标榜兼采众说、择善而从,唐人杨士勋又为之作疏,成《春秋谷梁传注疏》。清人钟文蒸有《谷梁补注》,网罗前人遗说,可供参考。

卻(què鹊)

古同“却”。

郤(xì細)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带。

欲(雨)(yù玉)慾

《易·颐·六四》:“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易·损·象》:“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吕氏春秋·贵生》:“六欲。”《说文》:“欲,贪欲也。”这里用为贪欲、贪婪之意。

《书·秦誓》:“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则阳》:“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论衡·案书》:“人情欲厚恶薄。”《增韵》:“欲,爱也。”这里用为爱好,喜爱之意。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史记·魏公子列传》:“欲无听。”这里用为想要、希望之意。

鹆(yù玉)鵒

鸟名。鸲鹆。又叫“八哥儿”。

豁(huō攉)

前后相通的山谷。《淮南子·兵略训》:“势如决积水于干仞之堤,若转员石于万丈之豁。”《史记·司马相如传》:“谽豁。”《说文》:“豁,通谷也。”左思《蜀都赋》:“豁险吞若巨防。”

谿(xī西)豀

《管子·侈靡》:“陵谿立鬼神而谨祭。”《左传·隐公三年》:“涧谿沼沚之毛。”《老子·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尔雅·释水·水注》:“川曰谿。李注:‘出于山入于川为谿也。’”《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荀子·劝学》:“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吕氏春秋·察微》:“若高山之与深谿。”《广雅》:“谿,谷也。”这里用为山中出水之溪谷之意。

古通“欺”。《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

《吕氏春秋·适音》:“以危听清,则耳谿极。”高诱注:“谿,虚;极,病也。不闻和声之故也。”这里用为空虚之意。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张兆璜曰:“谿者,四肢之八谿也。冬气伏藏,故谿为之病。”下经云:“谿谷属骨,皆有所起,谿乃小分之肉,连于筋骨之间。”这里指为骨间隙之间。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谷部









1242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