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9年冬的一天,一伙盗墓贼使用炸药炸...

 Loading69 2021-04-01
1989年冬的一天,一伙盗墓贼使用炸药炸开了曾国藩墓墓室,将顶戴等外围陪葬品盗走。不久湖南省文物工作者决定借机对曾国藩墓展开勘测,发现曾国藩本人和夫人欧阳氏棺木仍然保存完好,没有被盗墓贼打开。至于墓室里是否陪葬有传说中的太平天国藏宝,由于墓室盗洞过小,仅能看清棺木的大概样子,却因条件限制无法继续深入。

最终文物工作者使用钢筋水泥将曾国藩墓墓室盗洞永久封死,并在当地设立曾国藩墓保护小组,更将其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和湘军创始人,曾国藩墓和故居为四大名臣当中保存最完整的遗迹,也是后人重新认识曾国藩的最好去处。

从《曾国藩传》可知,1872年二月初四,61岁的曾国藩在和长子曾纪泽于南京两江总督衙门花园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病,三小时后就离开人世,走的时候十分安详。当同治皇帝与两宫太后得知曾国藩死讯后,下旨停朝三天,追赠其为太傅,谥文正,并准备厚葬曾国藩于湖南湘乡老家。

但当年从南京到湖南可谓是路途遥远,等到曾国藩灵柩马车抵达湖南境内后,正好遇上酷暑时节。为了防止遗体腐烂,曾家临时决定在长沙南门外金盆岭下葬。直到在今天的长沙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村伏龙山重新选好墓址以后,才将曾国藩灵柩改葬于此,形成现在的规模。

对于曾国藩墓的兴建,清政府可以说是十分重视,专门由礼部官员负责此事。整座墓园占地面积为300平米,由墓阙,拜台,神道,墓庐,御碑亭和墓冢组成,墓园的核心建筑墓冢是由三合土拌碎石糯米堆砌而成,曾国藩和欧阳氏棺木就葬在墓冢下深5米的墓室。

有趣的是,曾国藩墓神道碑是由李鸿章亲笔撰写,里面高度评价了曾国藩的一生是“平定东南,威振方夏,名闻外国...... 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公始。”另外曾国藩墓挽联是由左宗棠手书,即“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对曾国藩进行了精辟地盖棺定论。一个曾国藩墓同时连接上了晚清四大名臣中的三个人,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对于曾国藩生前最大传言,自然当属南京城太平天国藏宝的下落。从目前现有的文史档案来看,尽管曾国藩上奏声称“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只有两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但很显然这个奏章存在水分。因为当曾国藩得胜还乡之时,护送船只竟多达“二百数十号,” 究竟是什么原因要出动200多条船来接送,只能让人联想到是运输大量财物。

无独有偶,位于今天的湖南双峰荷叶镇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原本只有一横四间瓦房。但当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却有钱一下子推倒重建,占地面积大增至4万平米,仅藏书楼就有三层,藏有古籍30万册。就连曾国藩本人都在日记里承认,“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 也能从侧面证实曾国藩故居重建花费巨大,而钱的来源非常可疑,让人不得不想象很可能与太平天国藏宝有关。

尽管清政府和同期的官员对曾国藩评价很高,但后人推崇曾国藩,主要是他的传统儒家士大夫修身与齐家思想值得学习,而他的所谓功绩则完全拿不出手。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日记里都不得不承认,当湘军占领南京后,“……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因此让曾国藩得名“曾剃头”和“曾屠户”。再加上1870年又爆发天津教案,明明是法国人寻衅在先,但曾国藩却严惩中国人,其中斩首16人,充军25人,还赔款修建教堂向法国道歉。曾国藩的这一卖国行径,也让他被天津人骂成是“曾国贼” 。

不过《曾国藩家书》的确是他修身与齐家的精华所在,特别是在做人方面,曾国藩主张“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人生只有历经磨练,才能最后有所作为,不虚度光阴。而读书是让人保持清醒的唯一选择,“无论文章之工不工,总以看书为急。”在带兵方面,曾国藩力主对自己的部下“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并且打仗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和随机应变。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父亲毛贻昌就曾在湘军当兵,而主席本人也曾在由湘军改编成的湖南新军当列兵,学到了湘军用兵之道。其中在1917年11月18日,湖南都督傅良佐残兵攻打长沙,毛主席与蔡和森和萧子升等组织第一师范学生军,巧妙利用地形和心理战术,用智取方式逼退傅良佐部,成就了主席军事指挥生涯的光辉起点。

究竟该如何认识曾国藩?毛主席学生时代就向杨昌济先生分享过观点,即“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晚年主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毕竟在曾国藩的后人当中,一共出了数学家,科学家,外交官,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和黄埔军校第一批女生学员等众多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曾国藩墓和故居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