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昆虫学家威廉.罗姆斯(William Romoser),根据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拍摄的照片的景物形态,判断火星上有昆虫。
这位科学家在昆虫学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众说纷纭,但是,罗姆斯是第1个站出来称火星上有活的生命的严肃科学家。
首先这里有一个问题,用地球上的生命来类比火星上的生命,但是又不能把生命在地球上存在的环境条件代入火星,这样真的合适吗?
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形态都要和外部的环境相适应,因而生命的演化随着环境会有着巨大的差别。从它们的形体结构,都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 》如果地球上的昆虫到火星上会活吗?先看下火星环境。 火星的半径为地球的1/2,质量是地球的1/9,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2/5。火星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边缘,距离太阳2.2亿公里。
火星稀薄的大气层几乎完全由二氧化碳构成,95.3%的二氧化碳,2.7%的氮,1.6%的氩,0.2%的氧。 相比之下,地球的大气层由78.1%的氮、20.9%的氧、0.9%的氩以及0.1%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构成。 昆虫和脊椎动物的呼吸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脊椎动物有肺,但是昆虫没有肺,昆虫完全依靠于气管进行呼吸,而且昆虫的血液是不能携带氧气的。
》昆虫气管的末端是氧气分子能够到达的极限。 氧气在昆虫的气管里面扩散,越深入最里面,氧气浓度就越下降。假定昆虫有一个巨大的身体,最后的结果就是在身体内部的那些组织,得不到氧气而坏死。就是这个原因限制了昆虫的体型。 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动物是蓝鲸,体重可以达到几百吨。大约在3亿年前,石炭纪末期,地球上的氧气含量曾经达到35%,昆虫才可能长到巨大的体型。即便如此,最大的蜻蜓的翼展不过一米。相比较之下,侏罗纪时期翼龙的翼展可以轻松的超过三米,最大的可以达到6米。
昆虫体型的大小严重受制于氧气的浓度。那么火星上极其微弱的氧气含量,地球上的昆虫上去必然会窒息,可能只有极其微小的昆虫才可能生存。 》生命的必备元素之一水,在低温下会结冰,而且,细胞内的线粒体在低温下是不能工作的。 世界上所有的动物,身体里面的能量来源都是线粒体,而线粒体的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温度的,温度必须要比身体的温度要高一些。根据最新科学研究,人体内的线粒体的工作温度比我们身体的温度要高10度,也就要到47度左右。
像昆虫这样的动物,它们是冷血动物。没有调节体温的装置,所以越冷的地区昆虫越少。地球上昆虫最多的地方是在热带的雨林里面。 好奇号火星车的着陆地点是南纬4.6度,东经137.4度,这基本上是在火星的赤道带。但是即便如此那里的温度仍然很低,这说明火星的高纬度地区的温度会更加的低。 》为了探索地外生命的形态,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做天体生物学。天体生物学才能给出外星生命的正确形态。 所以昆虫学家以地球昆虫的形态来推测火星的生命是完全不靠谱的。不管生命以什么形式存在,都不能违反最基本的物理学法则。很多生物学领域里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往往都是跨行搞生物学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成果。
我们知道生命的存在需要温度、水、氧气以及食物。 所以越是寒冷的环境,对于生命的存在越是严酷,相反的情况倒是温度虽然很高的地方,反而有生命的存在,就比如说海底热泉的喷口,400多度的水已经达到了超临界情况,仍然会有盲虾、盲蟹以及蜗牛。就是因为超临界水虽然温度高,但是它里面可以溶解大量的氧。 二氧化碳的比重比氧气要高,即使火星上的氧气浓度能够达到地球的水平,占到21%的比例,也会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会沉在氧气层的下面,造成了接近地表的地方,仍然会有很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假如火星上有一种生物,那么应该这样生活:夜晚睡在深入火星地表下,靠近地热层的洞穴里。白天从洞穴里出来,张开翅膀飞到火星的高空,去吸收充分的氧气。它们的身体要么是温血动物,要么就是可以自身储存热量,或者可以张开翅膀,从高空的阳光中吸取热量。如果这种生命真的存在,应该覆盖着羽毛,拥有巨大的翅膀和气囊,同时身体又很轻盈。 所以,火星上的生物要么就是极其低等的单细胞,要么就是极其的复杂和高智慧的。无论如何,绝不可能是地球上的昆虫或者是爬行类的形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