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宇航员的代价,进入太空2~3天,会损失22%血液,返回地面需要人抬着

 华笺流香 2021-04-01

对于动物来说,包括人体,地心引力不仅仅是1种力,它还是1种信号,1种告诉身体如何行动的信号。

正是因为地心引力,我们才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身体为了建立这种上和下的平衡感,会发生各种适应性的变化。

             

地心引力告诉肌肉和骨骼必须有多强壮,正因为腿部支撑人体的全部重量,所以腿会比胳膊要粗的多。

》在零重力的情况下,骨骼和肌肉会发生变化。

肌肉会迅速萎缩,因为身体感觉到不需要它们。

人体用来对抗地心引力的肌肉,如果不使用,每半个月可以损失10%。

尤其是小腿和脊柱的肌肉,失去了支撑身体对力量的要求,最终会损失大约20%。

●宇航员在太空中锻炼。

             

对于骨头来说,损失可能更为严重,虽然损失的速度没有肌肉消失的那么快。在外太空中的宇航员骨骼会以每月约1%的速度萎缩,总损失可能达到40%至60%。

而且骨骼的损失比肌肉的损失更加麻烦,恢复起来更困难。

》引力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也很明显。

人在地面上,血液大部分集中在脚部,所以脚部的血压比大脑中的血压要高。人站立的时候,脚部的血压有200毫米汞柱,而大脑的血压只有60~80毫米汞柱。

这构成了人体血液压力的一种梯度分布情况。

●模拟重力跑步机,用弹簧的拉力代替重力。

             

在外太空中的宇航员,由于血液中的压力分布变得更加均匀,所以他们的脸看起来会更胖一点,而腿会变得更细一点。

由于大脑中的血压比在地面上高20~40毫米汞柱,这个时候血液循环系统就会发出信号,认为人体里面的血液太多了。

宇航员进入太空失重的2~3天时间里面,身体会因为这个错误的信号而损失高达22%的血容量。由于心脏泵送的血液量减少,所以心脏会萎缩,因为不需要再用力搏动了。

●宇航员在太空理发。

             

外太空中的宇航员返回地面时,是一个损失了20%的肌肉力量和22%血液,并且心脏萎缩的人。

》所以,宇航员从返回舱出来的时候是被抬着的。

零重力对于宇航员身体的影响大部分情况是可逆的,但是恢复起来并不容易。

每一个身体的指标都有特定的恢复时间表。

宇航员回到地面上,首先会感觉口渴,因为这时候血液循环系统又在告诉身体,血管里没有足够的血液,需要大量补充水分。血液的恢复通常在两天之内就可以完成。

             

但是肌肉力量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基本上在太空中每呆一天,在地面上就要恢复一天。

失重会造成人体骨骼钙质流失,引起骨骼的密度变小。骨质疏松需要的恢复期会超出太空任务期的5~6倍。

在太空中飞行了3~6个月的宇航员骨骼恢复期需要2~3年。而且在某种情况下,可能终身都无法恢复。当然这取决于宇航员个体的体质。

》太空旅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宇航员都是英雄。

为了让宇航员在零重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国际空间站上有各种体育锻炼器材可以供宇航员使用。

但是即便如此,零重力对于人体的影响,仍然是难以通过主动锻炼来完全消除的。万有引力对于身体的生物学信号转换,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如果进行长途的太空旅行,使用人造重力装置是不可避免的。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引力场的局部等价于做加速运动的惯性系。

只要让太空仓围绕一个固定的轴做圆周运动,就可以制造出万有引力的效果。因为圆周运动就是一种向心的加速运动。

●为太空长途旅行而制造的宇宙飞船,必须拥有环形转动的太空舱。

             

从地球到火星需要6个月的时间,大量星际殖民并不像马斯克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1批到达火星的人,不会有地面的工作人员把他们从宇宙飞船里抬出来。

在太空中能够模拟重力,一次运送500人以上的巨型宇宙飞船,还在科幻想象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