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timtxu 2021-04-01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孩子一直很听话,毕业后却成了家里蹲,宅在家里不出门,总做不好自己的事,畏手畏脚。

你明明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却总不理解,你说什么、做什么他都和你对着来。似乎稍有不慎,他们就会像脱缰的野马,脱离你的管束。

你或许从没想过,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你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吉尼亚·萨提亚说过一句话:“孩子永远没有问题,如果有,也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作者黄启团,人称团长,是一名心理领域从业20余年的心理学导师,同时也是著名心理学平台壹心理的联合投资人、NLP学院网创办人,曾帮助无数人成功处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职场关系、自我和解等多方面问题。

在这本书里,团长通过个人经手的无数经典个案,为你揭露亲子矛盾背后的秘密。这是一碗值得你去阅读,探寻与自我和解、与孩子和解之道的心灵鸡汤。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01

樊登曾经分享过一个在地铁里遇到的案例,说的是有一对母子在地铁里,小孩特别亲热地搂着妈妈的腰,问道,“妈妈,我今天乖吗?”

他妈妈特别淡定地看了他一眼,说“还行,还可以。”

小孩嘿嘿一笑,继续问道:“那你今天可以不打我吗?”

妈妈说,“可以啊,但如果你明天不乖,我照样揍你。”

此时的妈妈身上,散发出一种“一家之主”的自豪感。

看过这个案例的你是什么感受呢?樊登却说,他看到时,心里猛然一惊。对于我们的孩子,“在10岁前你对他有多么简单粗暴,14岁以后,他的叛逆就会来得多么的凶猛。”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在7到14岁的时候,处于成长依赖期,此时,他们稍微有了一点自我意识,但因为能力有限,对父母仍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14到21岁的时候,是他们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叛逆期,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反叛性,不断通过挑战父母和权威,来证明自我的存在。

我们以为地镇住了孩子,不过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压抑了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地铁男孩对母亲表现出来的,不是爱,而是一种讨好。

过度的讨好,必然是以牺牲自己为前提的。当孩子开始讨好我们,并以此当做一种惯性行为的时候,他的自我价值在不断减弱,这会让孩子失去对自我的信心,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

这样的后果,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无助、无望和无价值的病毒性理念中,造成性格的缺陷;另一种是在他进入叛逆期后,为了更多地展示“我”的存在,向你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逼迫你不断妥协认怂。

不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能如我们最初所愿。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02

团长认为,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因为有比你更专业的人来完成这项任务。家庭教育的核心应该放在帮助孩子建立一套健康的信念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价值。

所谓的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对自我的主观评价和定位。

家庭,是塑造孩子性格和人生信念的第一场所,拥有高自我价值感的人,往往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我们能给孩子最大的幸福,不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为他们规划一条条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人生道路,而是交给他们自己去寻找幸福的钥匙。

父母终有一天会老去,漫漫人生路,我们不能陪伴孩子走完全程,但却可以教会他们挖掘人生幸福的方法。

这样看来,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有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味道。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该怎么把这把钥匙交到孩子的手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反问我们自己,是否给予了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呢?

当孩子捧着90分的试卷来到你的面前时,你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真棒”还是“这么简单都不会” 呢?

当孩子犯了错垂头沮丧的时候,你是开口安慰他“你认识到自己错了”,还是大声斥责他“为什么要犯错”呢?

开家长会的时候,看着排行落后的成绩单,你是会温柔地鼓励他“你也很不错”,还是会挖苦他“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呢?

不要小看你的回答,因为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自我价值。

回答前者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父母的爱意包裹着,他们会觉得,无论我表现如何,父母都会爱我,父母不会因为我做的某件事来衡量我的价值,因为我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我值得被爱。

这样的孩子,会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反之,回答为后者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很难肯定自我,他们认定自己的价值取决于自己做的事,当这件事情没有做成时,自己就毫无价值。

电视剧《小欢喜》里,女儿乔英子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哭着向母亲宋倩承认错误。坐在饭桌前的英子拘谨地坐着,脸上满是愧疚的眼泪,一旁的母亲,却神情淡漠地逼问成绩。其实,六百二十多分,区里排名百分之十五的成绩,已经不可多得了。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们总是唏嘘感慨,指责剧中为人父母的冷漠无情,殊不知,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与他们并无差异,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03

樊登说,“一个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叫做温柔但是有边界”。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形成高自我价值。但爱也是有度的,这个度,就是边界。

控制,分为好的控制和坏的控制。好的控制,就像红绿灯控制红灯停,绿灯行,是把行为约束在一个合理的度上。失去度的爱,只能叫做溺爱。

关于控制,还有一个词,叫操控。操控,是坏的控制。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把控制和操控混为一谈,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

美国诗人纪伯伦有一首叫《孩子》的小诗,诗里说: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努力地造就他们,但是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管他们借助父母的肌体而生,却不是父母的附庸或所属品,他们拥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有他们追逐的无限之旅。

父母总期望孩子按照规划既定的方向成长,认为自己对他们的未来设定一定是最好的,是对孩子最有益的。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当我们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他们进行操控时,来自于我们的捆绑、不认同、不信任、不鼓励,很可能会毁掉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成长的机会。

我们总以“为你好”为由,不让孩子做这个,不让碰那个,这在无形中破坏了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切段了他们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所有的操控背后,都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我们对孩子的操控,只是因为想强化把孩子控制在自己把控范围之内的安全感而已。

但安全感往往只能自己给自己,不要期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让自己安定的力量,就算是我们的孩子也不行。

反思自己,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否确保自己所有的决策规划都是正确的吗?所有的领域我们都了如指掌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为何我们自己的人生没有变得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而要把这样的美好期望加注在孩子身上呢?

既然我们自己都没有答案,那就多给孩子一些试错的机会,不要让我们自己的内在局限,束缚了下一代的人生。

毕竟,人生都是他们自己的。

你敢培养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吗?这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却有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

让你束手无策的熊孩子,可能是你亲手养出来的

作者:南驰,热爱阅读。恰逢其时的相遇,永远都不会太晚。

教育孩子是当今父母最头疼的事情啦!

小伙伴们,你们在教育孩子时,有哪些困惑或者好的建议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