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图奇崛 注重墨韵:读程十发连环画《霍去病》画稿

 zdjphoto 2021-04-01
图片

程十发  《霍去病》画稿 局部  1955年

此套画面共24页,绘霍去病的故事,画于1955年。据程十发《我创作连环画和插图的一些体会》所述,他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创作连环画。在1954年、1955年,他创作了《儒林外史》《画皮》等多部重要的连环画。《霍去病》便画于这段时期。

程十发在连环画的创作上作了刻苦钻研,大量借鉴了国画的创作方法,造型、构图也影响了国画人物的创作,遂形成了经典的“程家样”。此册中便反映了一些特点:

图片
图片

《霍去病》画稿  局部

其一,构图奇崛,造型精准。程十发喜好通过疏密的对比,或将弱化背景,以强调画面主体。如有一开描绘长城脚下匈奴行军,人物被压缩在画面下半部分极小的空间内,而上方的山峦与长城则仅作轮廓的勾画。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此时也已十分娴熟,完全摆脱了首部连环画《野猪林》中人物只画上半身的探索阶段。如描绘霍去病骑马挥剑砍杀匈奴的那页画稿,霍去病骑着腾起的战马,仿佛要跃出画面。马的结构、姿态,人物与鞍马的关系均描绘得合理而精准。

图片
图片

《霍去病》画稿  局部

其二,《霍去病》的人物线条坚实、均匀而封闭,尚是传统连环画的画法。但一些山石、云雾的线条已经开始追求节奏的变化,出现粗厚、顿挫并带有飞白的笔线。而在《画皮》《孔乙己》中,他更进一步融合传统国画的线条特征,线条变得虚实相生,注重墨韵,不再是一般连环画完全封闭的细线,形成了独特的面目。

图片
图片

《霍去病》画稿  局部

其三,配景与山水结合。程十发在上海美专求学时,学习的是山水和花鸟。因此,在连环画的配景上,他运用借鉴了国画中处理山石、树木的方式。如第一开“霍去病拜见汉武帝”,前景的山石造型与皴纹便与石涛的画法相似。而另一开描绘满地狼藉的战场,则完全借鉴了山水画的构图方式。

图片
图片

《霍去病》画稿  局部

此外,程十发还曾谈及过其创作连环画的一些体会,如如何刻画人物心理,借鉴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创作古代人物,受到古代版画大胆夸张和自由发挥的影响等等。这在其一生所创作近百部连环画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霍去病》画稿

程十发 

纸本

1955年

15×24cm×2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