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恋情:朵朵桃花开

 佳丽世界 2021-04-01

中学里的男老师,不要求过于英俊,只要面目清爽,语言幽默一些,一定会得到很多女同学的关注,一个时段内女生聊天就算有了热门话题。更有甚者,还有大胆的女同学向男老师表达爱慕之情。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道理简单,但花开各异,别样鲜艳。

封建年代,男女授受不亲,再加上女子读书的机会少,师生恋情自然稀少。到了唐代世风开明,于是就有了女诗人鱼玄机和温庭钧的师生恋情。

鱼玄机国色天香、著名女诗人,有50多首诗收录在《全唐诗》中。

鱼玄机13岁时从师大诗人温庭钧学习诗词歌赋。相处中鱼玄机对这位大自己三十岁的老师心生爱慕。温庭钧对这份感情十分珍惜,又担心年纪大、怕误她终生。被情所困的温庭钧于是断然离开长安。异地生活更是催生少女的思念,鱼玄机在和温通信中写道“稽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温庭钧大为感动,为了不辜负美人心,重回长安。由于过分珍视,始终没有成婚,而是以老师的身份守护在鱼玄机身边,直到鱼玄机走到生命尽头。

唐代的师生恋情固然美丽却始终相忘江湖,到了近代就不一样了,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佳话传送至今。

当年许广平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读书时,有幸成为文豪鲁迅先生的学生。当时的鲁迅被誉为青年精神导师,许广平一见倾心。

鲁迅早年奉母命娶了同乡朱安为妻。封建包办婚姻让鲁迅备受折磨,从结婚那天起,在接下来的41年里从没和朱安同房。他曾和朋友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婚后的朱安一直和鲁迅母亲生活在一起,侍奉左右。

鲁迅在课堂上知识渊博、文采飞扬,听课的许广平如沐春风,崇敬仰慕。自此许广平和众多追随者一样,经常出现在鲁迅身边。渴望和鲁迅有进一步接触的许广平给鲁迅写了封信求教,鲁迅很快回信,在信中用的是“广平兄”的称呼。这让许广平心跳不已,从此书信往来,拉近了彼此关系,慢慢的使鲁迅注意到身边这个长的并不是很漂亮的学生。

鲁迅虽然是知名学者,实际生活却是异常简朴,衣服上打着补丁,许广平经常细心照料鲁迅生活,毫不回避地表达对鲁迅的爱慕之情。与许广平的交往,点燃了鲁迅重新追求爱情的火焰,终于有一天,和许广平说:“你胜利了。”两人这才真的走到了一起。

1927年10月,两人在上海同居。

1929年9月27日,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1943年鲁迅母亲去世。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负担起朱安生活费用,还让儿子替父亲去看望朱安。

前面讲了两段让人敬仰的师生恋情,看官,您可千万别以为所有师生恋情都是美满的。下面讲一个当代凄婉的师生恋情的故事。

畅销书作家琼瑶在中学时期数理化成绩不好,在家中和学校中备受歧视,而她过人的文学天份又不被重视。到了高三,学校新来了一位国文老师,非常欣赏她的文章,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她的作品。这让综合成绩备受诟病的琼瑶心里无限温暖。

老师经常在写作和精神上鼓励琼瑶,让琼瑶寂寞心灵看到曙光。国文老师的儒雅成熟气质,渊博的知识让琼瑶十分敬仰,是怀春少女理想中的人物。慢慢的崇拜变了味道,时时和白马王子重叠……

琼瑶回忆:“爱情一旦发生了,就不是年龄、身份、地位、道德……种种因素所能限制的。我带着一份崭新狂喜,体会到在这世间,我毕竟并不孤独!老师已走过一大段人生,深知这段感情不可能有结果,却迷失在我们彼此的吸引里。他越要抗拒,越无法抗拒,越要理智,越无法理智。这段感情,夹带着痛楚挣扎,一下子就像惊涛骇浪般,把我们两个都深深淹没。”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为了避免舆论压力,这对苦命鸳鸯东躲西藏,学校里还是风言风语。他们不被祝福的恋情更是备受煎熬,两人也是分分合合。

见也不容易,别也不容易,
相对两无言,泪洒相思地。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
聚散难预期,魂牵梦也系!

父母知道后,强烈反对,让琼瑶两度自杀抗争。最后,她父母把一切的愤怒都集中到老师身上,告到了教育部,直闹得老师在台北无立足之地。迫于压力,老师远走他乡,自此两人天各一方,永未再见。

琼瑶成年后,为纪念这段恋情,写出了她成名作《窗外》。

上一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