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不善良”背后的无奈

 佳丽世界 2021-04-01

(朗读者:赵朋)

大多数的树是笔直的。

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

这是太阳对自然与人类造化的结果。

这也是人类在进化与生存过程中适应自然的结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资本为王占为上风,随着在现实中人们的善良一次次被戏耍、戏弄甚至践踏,“被不善良”便成了众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这种心态导致的行为结果往往是见弱不扶、见伤不管甚至见死不救,这种不善良的行为往往不是发自人们内心的不善,而是出于本能的自保。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面对着弱者被欺凌、老年人突发疾病卧于路上等等,人们不去帮扶而是围观,有人常常感叹如今的世人道德在滑坡,更有人将此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境况做比较,得出极不客观的结论。

其实,就我们身边的众人讲,大多数人的心地是善良的,大多数人的道德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上升的。只不过,媒体使这个社会愈加透明,由于个别人的不端、恶意行为,人们接收到善良一次次的被戏耍、戏弄甚至践踏,加重了人们的自保意识。

善良,需要有善良释放的环境。那就是要从法律的层面保护人们的善举,而不是做了好事、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等等,得到的却是名誉、金钱、人格上的损失,甚至要付法律责任。

日前有报道,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小伙子子,就是遇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大概的情况是,当天小伙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发现后面一位老人骑电动车摔倒了,小伙赶忙去扶这位摔倒的老人,和很多的事件一样,这名小伙子,在扶起老人后却被老人讹上了。随后老人报警称,是小伙子把自己撞到在地,4天后交警调取事发路段店家的视频监控,发现当天是老人自己摔倒和小伙子没有关系,随后证实了小伙子的清白。

若是没有监控视频呢?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碰瓷儿”、捡到贵重物品“分享”等行骗伎俩警惕性的提高,一些骗子的行骗技术也在升级,他们的目标往往会锁定那些具有同情心、社会责任感的善良的人们。

我的朋友们就经过一码这样的事情。

在朋友圈儿里,广泛流传着购买大山里的苹果与帮助孩子们上学的推文。看到这篇推文,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看到的,大山里的那位小姑娘那双期待的会说话的眼睛:我要上学。

带着同情,带着希望,大家纷纷购买了具有助学性质的大山里的苹果。当花了五六十元钱购买的一箱箱所谓“具有助学性质的大山里的苹果”邮到时,那是市场上花十快八块就能买到的苹果。同时,有人告知说:这是商家在行骗。

其实,无论通过购买大山里的苹果助学是真是假,大家买了,依然是他们的善良在主导着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事后也可以这样想一想:

第一,通过网上推卖的苹果,会是山里人的求助思路吗?

第二,善良的人还是很多的,如果这样的苹果卖出去1万箱,利润空间是多大?

第三,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网推卖商品,这些价格翻了数番的苹果卖出之后,会有人监管真正的落实到助学上吗?他们何时做过收入的公开与助学费用的公开?

善良是感性的。

经商是理性的。

骗子是狡猾的。

随着在现实中人们的善良一次次被戏耍、戏弄甚至践踏,“被不善良”便成了众人的一种普遍心态。我坚信,现实也是如此,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善良的,面对一些事情他们表现出的集体式的“不善良”是出于一种或多种无奈:善良,需要保护!

保护善良,让善良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实施善举。

保护善良,让善良的人实施善举之后不受屈辱。

保护善良,需要媒体。

保护善良,需要法律。

保护善良,需要你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不要给被迫的“不善良”扣上道德滑坡的大帽子。

要从法律的层面,让坑害、诬陷善举的人得到应有的惩处。

要从社会的层面,多给实施善举的人们一些阳光与温暖。

让善良堂堂正正地行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被不善良”才能够在阳光下解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雷锋”才能够大大方方地去扶助他人。

当然,善良也不能过度。如《农夫与蛇》的故事。

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上一篇:不要做“水培植物”

河边柳,用生命与你一起顽强和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