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意中看到一期《今日说法》, 这期《今日说法》有些特别, 它讲了一个《流浪“兄弟”》的故事。 这个故事, 简直就是《小偷家族》的现实版。 很多网友看完留言说: “看得我泪流满面。” 02 2017年的时候, 陕西省渭南市一个城中村, 连续发生了多起失窃案件。 警方经过布控, 终于抓住了小偷马亮(化名)。 警方在审讯这个年轻小偷的时候, 对有件事感到特别不理解: 就是马亮在来渭南之前, 已经有好几年偷盗经历。 作为一个惯偷, 他应该知道一个常识: 不能一个地方呆太久, 停留几个月之后, 就必须去往另一个城市。 马亮以前一直都是如此, 可这一次他为什么在渭南待了一年多? 警方觉得很奇怪, 经过反复审讯才知道, 马亮的反常, 是因为他在这里有一个“弟弟”。 03 这个弟弟叫轩轩,只有8岁。 轩轩并不是马亮的亲弟弟, 他跟马亮没一点血缘关系。 马亮来到渭南的时候, 在一个废品站附近发现了流浪的轩轩。 轩轩非常可怜, 他是一个黑户口, 爸爸妈妈在谈恋爱时生下了他, 生下他不久就分了手, 两人都不要轩轩, 一走了之,音讯全无。 轩轩只好跟着捡废品的爷爷生活, 可爷爷哪照顾得过来啊, 所以轩轩经常一个人在外流浪。 04 马亮看到轩轩的时候, 立马就起了同情之心, 看到轩轩, 他就像看到了自己。 马亮5岁的时候, 爸爸妈妈就离了婚, 爸爸选择了去沿海打工, 妈妈也选择了一走了之。 妈妈走的那天, 马亮哭喊着追出来, 可妈妈还是走了, 没有回头看一眼。 所以,马亮一看到轩轩, 就忍不住联想到了自己, “我想照顾他,不想让他跟我一样。” 05 马亮非常疼爱轩轩。 晚上的时候, 他给轩轩唱歌, 给轩轩讲故事。 马亮偷东西卖的钱, 他也舍不得用, 没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 他要用来给弟弟买好吃的, 还给他买了一辆遥控车。 轩轩喜欢喝饮料, 马亮不给他喝, 他强迫轩轩喝牛奶: “不行,必须得喝, 喝牛奶身体才能强壮, 等你身体强壮了, 个子长高了, 才不会有人欺负你。” 马亮偷东西卖钱, 弟弟想帮助马亮, 也想学偷东西换钱, 结果被马亮教育了: “不行,你不能偷。 长大了,也别学我。” 06 在渭南照顾了轩轩一年, 马亮想着自己该离开了, “再不离开就要被抓了。” 离开之前, 为了给轩轩多留点钱, 他连夜“光顾”了好几个地方。 可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 轩轩就大声喊哥哥, 然后哭着追上来, 追上来抱住他的腿, 马亮的心一下就化了。 警察问马亮: “为什么这样你就留下来了?” 马亮回答说: “当年妈妈离开我的时候, 我跟轩轩的年龄差不多, 妈妈当时没有回头就走了, 我不想也这样离开轩轩。” 马亮被抓后, 因盗窃罪被判了四年半牢狱。 警察问:“你不怕弟弟把你忘了吗?” 马亮说:“忘了就忘了。” 警察问:“你会不会把他忘了?” 马亮沉默了好一会,然后说: “忘不了。” 07 我为何要写马亮的故事呢? 是我觉得他有一点特别好, 就是他在那么糟糕的原生家庭里长大, 他经历了那么悲惨的遭遇, 但是他在遇到轩轩的时候, 并没有把自己的“苦难”传递给他, 也没有把自己的“仇恨”传递给他, 他只希望轩轩好, 竭尽所能对轩轩好, 并教导轩轩“不要学自己”, 长大了要做一个好人。 马亮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纵然生活在阴沟里, 他依然仰望着星空。” 马亮虽然是一个小偷, 但从某种程度上讲, 他其实算是生活的强者。 他很小就开始流浪, 因为年纪小没身份证无法打工, 为了生活而被迫走上偷盗之路。 他做了不少违法的事, 这肯定是不对的,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向善之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他其实算是生活的强者。 什么是生活的强者? 所谓生活的强者, 就是能将自己所受的悲苦在自己这里终结, 而不再传递出去。 有些人说: “他们就是那样对我的, 所以我也要这样对别人。” 而另一些人说: “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 所以我不再那样做。” 马亮是后者, 他将自己所受的悲苦, 都在自己这里终结了, 一点也没有传递给轩轩, 他想给轩轩一片晴朗的天空。 08 最近这些年, 弗洛伊德的原生家庭理论特别流行: “人现在的不幸, 都是由过去发生的事情造成的, 都源于小时候受到的精神创伤。” 弗洛伊德的过度流行, 造成了三个特别大的问题, 一是很多人会抱怨出身, “我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一切都是父母的错。” 二是很多人会自暴自弃: “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 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 我们根本无法改变。” 三是很多人会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 “我做的一切都要怪我的原生家庭, 因为我没有一个好出身, 所以我做什么都是情有可原。” 但看过马亮的故事后, 我想起了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一句话: “人是可以有选择的。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 都对今后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同样是经历逆境和苦难, 坚强的人, 会变成挺拔向阳的向日葵。 而软弱的人, 则会变成阴暗潮湿的苔藓。” 一直以来, 很多人总喜欢把各种问题推给原生家庭, 总喜欢把原生家庭当做伤害别人的借口, 原生家庭有没有责任? 有。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人是可以有选择的。 就像阿德勒所说的: “无论怎么样, 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 越是经历阴暗,我们越要向阳而生。” 马亮从小在那么糟糕的环境里长大, 最后也选择了向阳而生,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选择不呢? 09 最后,我说一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是“Seaseeyoul”讲述的: 我以前支教的时候, 班上有一个贫困生, 当时他只有十二岁, 爸爸死得早,妈妈跟别人跑了, 留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他每天一起床, 就得先做农活挑水做饭, 然后急匆匆赶去学校上课, 放学后又要去放牛割草, 把各种活都干完后才能写作业。 那时候我经常鼓励他, “你想改变现状,就得拼命读书。” 他确实这样做了, 他常去镇里的书店看书, 从他的村子到镇上, 步行要两个小时, 他早上出门近中午才能到, 有时回来天都已经黑了, 他却不觉得疲倦, 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这个孩子有件事让我特感动。 就是有一天,一个学生调皮, 去挑衅路边的水牛, 结果牛发狂,用牛角顶了他, 伤得比较重,胸口都出血了。 这个孩子看到后, 拼命去抓牵牛鼻绳, 把绳子系到树上后, 将受伤的学生一背, 飞一样就往卫生所跑。 结果受伤学生的家长赶到后, 二话不说就给了他一耳光, “肯定是你不好好牵牛, 才把我儿子弄伤的, 我儿子要有什么事,要你偿命。” 旁边的小孩为他辩解, 说那牛不是他家的, 他只是帮忙救人而已。 那家长也不道歉, 一拍屁股就走了。 他的脸被抽肿了, 眼里全是委屈的泪水。 第二天我问他: “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还会帮助别人吗?” 他笑了笑,很肯定地说: “会呀,我还是会冲上去。 就算我做好事受了委屈, 也不是去当坏人的理由啊!” 我支教结束离开学校的时候, 买了几本书送给他, 鼓励他一定不要放弃学习。 七年后的一天, 我收到了他发来的信息, 他说他考上了南京大学, 很感谢我当年的教导。 我只觉得感动, 因为我能想到这个成绩背后的艰辛。 他每年读书时的学费, 应该都是一分一分省出来的吧。 在每一个寂静的深夜, 他可能都在跟恐慌不安做对抗, 一次次给自己打气, 鞭策自己拼命走下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即便遭受了不公的命运, 依然选择向善而行向光而行。 是啊,无论怎么样, 一个人都不应该借故堕落, 越是没人爱,越要爱自己。 【彩蛋】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摘自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