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嘴欠的孔融(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金色年华554 2021-04-01

上一段说那位祢衡,又臭又硬,任谁他都瞧不上。他能瞧上眼的就俩人,他在黄祖那儿,还没死的时候,黄祖问他:“京城有什么杰出人物?”他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不足数也。”也就是说只有孔融孔文举,杨修杨德祖这俩人他能看得上,其他的都不在他眼里。可就是这俩他看上的,还得说这俩是他儿子,还得找点便宜。今天咱们先聊聊他这大儿子,孔融孔文举。

说孔融可能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嘛,小时候都看过这个故事。其实孔融小时候还真是一个挺不错的孩子,不光知道让梨,还干过更大的事情。他十六岁那年,当时宦官专权,清流人士张俭反对宦官,被宦官陷害追捕。张俭就想到了自己的朋友孔褒,这个孔褒是孔融的哥哥。张俭到了孔家,正好赶上孔褒不在家,就孔融在家。他一看这个情况,孔融就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而且跟自己不熟,他就想要跑到别处去。这时候孔融跟他说:“您别走啊,我哥哥不在家,有我是一样的。”就做主把张俭留在自己家里。

纸里包不住火,张俭在孔家的事情还是泄露了,孔家成了窝主。朝廷派人来抓人,那么抓谁呢?孔褒说张俭是我的客人,要抓抓我。孔融说这事我大哥根本不知道,是我做主留下的人,应该抓我。这下抓人的犯难了,只见过玩命把自己往外摘的,没见过争着往大牢里走的。这还不算完的,这哥俩的老娘听说了,也站出来说:“这俩孩子的爹走得早,现在这个家里我最年长,应该我承担责任,抓我。”办案的真晕菜了,往上面请示,处理结果下来,还是孔褒被定罪,孔融无罪释放,结果一下子成了名人,人们争相和他结交,也为他将来当官,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孔融十岁的时候,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清流的领军人物李膺在首都洛阳任职,由于名声在外,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孔融也想去见见李膺,不过他一个十岁的小孩,谁理他啊。他有主意,到了人家门口,跟李膺家看门的说:“我是你们家李大人的亲戚。”看门的一听这得往里通报啊,李膺一听,我什么时候有个十岁小孩亲戚?不过他也好奇,就让看门人把孔融叫进来,问他:“咱俩这亲戚我怎么不知道啊?”孔融说:“咱们在六百多年前沾的亲,也不算亲,就是我的祖上曾经是您的祖上的学生,所以咱们也是世交。”他说的是孔子见老子的事情,他倒是货真价实的孔子第十九世孙,老子姓李名耳,李膺也姓李,他从这儿给安上的。

图片

李膺一看,这小孩挺有意思,挺高兴。其实这也就是因为孔融是个小孩子,就跟说相声似的,小孩哏基本上是沾包袱就响,因为大伙本身看着小孩就有意思,就想乐。孔融这事要换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去了来这么一出,早让李膺轰出去了。

图片

这个时候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家里,李膺就指着孔融把这个事跟他说了。陈韪有点儿不以为然,说:“少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小孩反应真快,马上来了一句:“您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大伙这个乐啊。

我之所以提这段,是因为我觉得,陈韪大夫这话还真就没说错,小时候挺可爱的一个孔融,长大了真的差点儿意思。当然,史书上对他还是不吝溢美之词,比如经常检举不法之徒,刚直不阿,直言抗辩,治理北海时施行仁政,举荐贤良,设立学校。但是这些都没有太多的例子支撑,只有举荐贤良,提到了郑玄、邴原这些人,要不就是经学大师,要不就是当时名士,缺少文韬武略的实用型人才,选材方向比较偏。剩下的实例都是不太光彩的,比如他带兵讨伐黄巾,让人家打得灰头土脸。还有就是他在北海太守任上,有一天在路上看见有人上坟,哭自己父亲。孔融一看,他哭自己亲爹我怎么看不出难过来呢,脸上也看不出为悲伤而憔悴的样子啊。不孝,杀了他。就把人家给杀了,这个就太混蛋了吧,那位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当官的要都这样,还有老百姓活路吗?

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孔融身为北海太守,也是一方诸侯,但以他的本事根本守不住自己的地盘,很快被袁绍吞并,他跑到当时朝廷所在地许昌,被朝廷任命为将作大匠,后来又升官,当了少府,相当于财政部长。在朝廷当官期间,他充分体现了自己嘴欠的特点,终于为自己找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打败袁绍,攻下邺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就是后来曹植那位梦中情人。孔融说话了,他跟曹操说:“想当初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这事您还记得吗?”曹操真的是努力在想,这是哪本书上写的呢?真想不起来了。曹操不得不请教孔融,您是从哪儿看来的?孔融说:“哪本书也没写,是我看现在这个意思,琢磨出来的。”这就是损曹丕呢。他真是闲的,袁家已经彻底完了,袁熙的命也长不到哪去,嫁给曹丕,这对于甄氏来说应该算是不错的结果了,这也是乱世当中的正常情况,孔融也改变不了什么,痛快痛快嘴,在曹操面前找点儿优越感。

图片

要说这个孔融的讽刺还算有的放矢的话,那他讽刺曹操征乌桓就真没道理了,曹操征乌桓,是为了消除北方的隐患,这个没什么问题。孔融给来一句,“您攻打乌桓之后先别回来,当初周朝时北方的肃慎不给周天子进贡苦矢,丁零人偷了苏武放的羊,您一块跟他们算总吧。”这就叫没事找事,甩这个片汤话。

最混蛋的是,当时粮食有限,为节约粮食,曹操下令禁酒。孔融不干了,这位的名言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所以他激烈反对禁酒,给曹操写了好几封信,把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说实话当时的乱世,老百姓饭都吃不上,节约点粮食,多少能让一些人接着活命。孔融他不管哪个,他就是不能没酒喝,从来不想酿酒的这些粮食能救多少人的命,老百姓死活跟他没关系。就这样的人一天到晚还道貌岸然,实在令人讨厌。

孔融最后还是让曹操杀了,具体原因史书中没有说,就说了曹操给他罗致的罪名。《三国演义》里做了一点丰富,说是曹操要挥师南下,统一全国。孔融不同意,下来还唉声叹气,说“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这句话被御史大夫郗虑听见了,给曹操作了汇报,而且说当初祢衡骂曹操就是孔融指使的云云。这下真把曹操惹急了,把孔融全家都杀了。孔融最后还是死在了嘴欠上了,你反对出兵,也没人杀你。但您这话说的,刘备孙权就是至仁,最仁义最好的人。曹操就是不仁,就是不是东西那个,公开骂街,撞枪口上了。原来曹操烦他,但没有太好的借口,杀不了他,这回有个小人郗虑帮腔,给曹操递刀把,那曹操不就势收拾了你。事情有点偶然,但以孔融这张嘴,出事是早晚的事。罗贯中先生增加的这段情节可以说是合情合理。

说完大儿子孔融了,下一段咱说说祢衡那小儿子杨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