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岁姑娘,2天徒步登上富士山顶,需要的是什么?

 拍照的阿步 2021-04-01

"爸爸,我实在走不动了“

女儿用带点泪花的眼神望着我说到

“再咬咬牙,再坚持下,这真的是最后50米了”虽然同样的话一路已经说过了无数遍,但也不能找到更多鼓励的词语

7.11日清晨4.20我们已在富士山顶看到了当天的第一抹阳光

凌晨,1.40就已经起床,胡乱的啃了几口面包,

2:00从富士山八合目3280米的小屋出发

摸黑开始登顶富士山

别看只有区区的500米垂直距离。但从昨天开始从富士山五合目开始的攀爬,已经经历了从2400米到3250八合目的小屋6小时的徒步(合目是日本富士山那边的一个计量单位,从山下到山上共分10合目,车辆可以开到五合目,后面的山路都需要徒步攀爬)

体力已经消耗了不少,再加上已经到达高原环境,在八合目小屋内的睡眠也基本无法保证,在昏昏沉沉中迷糊了几个小时后,就又开始了凌晨的登山。

还要在二小时二十分钟内到达山顶,不然还赶不上日出的时间,途中不能有更多的休息,只有加紧脚本。

在对女儿不断的催促和鼓励下,我们终于是赶上了日出的阳光。虽然看到太阳升起的那刻给到了女儿些许的安慰和鼓励,但她也貌似耗尽了最后的那一点点体力。当得知看完日出后还要走到山顶的另一面爬山那富士山最高点的那刻。感觉她一下都有崩溃了,一直问我能不能就不要再往上爬了。

拿出身上剩下不多从山上背上来的水

摸着女儿凌乱的头发,

不忍,但还是告诉她,

我们已经完成了99,还有那一个小小的山坡,

再咬咬牙,我们一定要做到100

虽然最后的路总是最难走的,但成功都是在咬牙坚持后

我扶着你,一起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开始最后的攀登

虽然最后的路 非常的滑和难走

走一步,或许滑下了大半步

走一步,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大口的喘气一阵

每一步,我们离山顶就更近了一步

每一步,都深深的留在了你我的记忆中

登山山顶最高处的那一刻

其实心中没有太多的喜悦,

或许是身体已经没有力气再去喜悦

或者在疑惑我们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爬上山顶

平淡的心境,

我们站在富士山的最高处

但应该会有一份不平淡的记忆

那我们从山下开始,再回忆一次

这次是参加了途益集团组织的亲子登山活动,富士山每年正式开放登山的时间只有2个月,我们是开放首日组织的登山活动

富士山的登山线路有4条。我们选择的是宫口五合目出发的线路,据说是排在难度第二位的。大多的游客都不太会从这里出发,虽然看着路好像是最短的,但攀登难度比较大

出发高度2400米

小朋友很兴奋,一个个都走在最前面

最初的道路还比较平坦

记录下云在脚下的景色

但过了六合目后,山路就开始变的难走起来

或者是说根本就没有路

只有一根长长蜿蜒的绳子和画在石头上的箭头告诉你前进的方向

这么难走的山路,还是能遇到很多的日本老人在攀登

很多地方要手脚并用才能爬的上去

山上没有类似索道交通,所以物品上山都不容易,在山下100左右的水在上山要500.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从山下背水上山。

女儿自己背了一升水上山

经过差不多6个小时的攀爬,我们到达了八合目晚上过夜的小屋

山上的资源紧张,小木屋都是通铺,一人一个睡袋,

上山的晚餐当然也是非常非常的简单

凌晨一点多,在周围个鼾声中和各种声音中,迷迷糊糊的迷糊了几个小时后,

匆匆的啃上几口面包 ,就出发了

九合目

总算在太阳跳出地平线的那刻到达了山顶

终于到达 了富士山的最高点

没有太多的喜悦,更多的是满脸的疲惫

女儿坐在山顶默默的休息,想到下山也是漫漫长路,不知道她此刻心中是多一份希望还是多一份悔意

这么辛苦的的上了山顶

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

我们要那么辛苦的来登山

答案

或许在你的人生道路上

谁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明明就是上也难

下更难

富士山上铺满了细碎的火山熔岩,非常的滑

这给小朋友下山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原本以为下山会是充满希望的归途,

怎奈,归途更是折磨人

感觉永远没有尽头的蜿蜒山路

疲惫不堪的身体

烈日的灼烧

女儿无助的问询

从凌晨2.00出发,到回到五合目坐车

又是整整11个小时不停的攀爬

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下次别来登山了(可短短10天后,又带着女儿登上了更高的山峰)

不要觉得我女儿

一个10岁小姑娘

登了富士山有多厉害

我更佩服这次团队中一个带着2个孩子的妈妈

大儿子10岁,独自跟着登山向导走在最前面

妈妈带着7岁的小儿子,

那个看上去瘦小瘦小感觉只有5岁的小男孩

一起登上山顶

在那个小男孩不断传来的哭声中

看着他们一步一步登上了富士山顶

归途中,下山的路对一个小孩来说确实困难

自身疲惫的我还要不断帮着女儿下山

我很累

那个妈妈带着他的孩子,

比我多走了4个小时的下山路

敬佩她

如此的坚强

这一回,先说说登山的经历

下一次,再聊聊登山的意义

这么苦

这么累

有意思吗?

我们下次聊

18个人的登山团队7个人登顶

最弱小的那个孩子却能到达山顶

途中孩子的表现

父母的表现。。。。

有对富士山登山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下途益集团的公众号:途益旅游TUY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